国学666 » 《史记》 » 袁盎晁错列传 > 袁盎晁错列传 白话文翻译

袁盎晁错列传 白话文翻译

袁盎,是楚人,字丝。他的父亲原本与一群强盗为伍,后来移居到安陵。高后执政时期,袁盎曾做过吕禄的舍人。等到汉文帝即位时,袁盎的哥哥袁哙便保举袁盎做了中郎。

当时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每次退朝时他都快速走出来,很是得意。皇帝对他以礼相待,十分恭敬,还经常亲自送他。袁盎向皇帝进言说:“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一个人?”皇帝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只能称为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所谓国家的重臣,是指那些君主在就与之同在,君主败亡就与之共亡的人。吕后执政期间,吕氏宗族掌权,擅自封王拜相,尽管刘家的命脉还没有断绝,但也只是像丝带一样勉强维系着。当时,绛侯任太尉一职,主管兵权,却无法匡扶汉室。等到吕后去世,大臣们一起反叛吕氏宗族,太尉执掌兵权,刚好碰到这个机遇才取得成功,所以说绛侯是功臣,但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君主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对他谦虚退让,这样一来,臣下与主上都有失礼节,我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采取这样的态度。”从此以后,皇上在朝会上愈发威严,丞相也逐渐对皇上有所敬畏。不久之后,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的哥哥关系很好,可是如今你小子竟然在朝廷上诋毁我!”袁盎最终没有赔礼道歉。

等到绛侯周勃被免掉丞相返回自己的封国以后,封国内有人上书告他图谋造反,于是绛侯遭到惩治,被囚禁在牢狱之中,各位宗室公卿没有人敢为他求情,只有袁盎明确指出绛侯无罪。后来绛侯得以释放,袁盎为此颇费心力。从此以后绛侯便开始与袁盎亲密交往。

淮南厉王刘长入京朝见,杀死了辟阳侯,他处世十分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如果过于骄横,势必会引发祸患,应当予以责罚并削减其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淮南王变得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谋反一事被朝廷发觉,在治罪的过程中,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因此受到惩治,皇帝就把他放逐到蜀地,用囚车传送。当时袁盎担任中郎将,于是进谏说:“陛下向来任由淮南王骄横,而不稍加禁止,以致达到今天这个地步,如今陛下又突然惩治他。淮南王这个人刚愎自用,他如果遇到雾气露水遭受风寒而病死在路上,陛下最终就会被别人认为能容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一人,从而背负杀弟的恶名,这该如何是好呢?”皇上没有听从,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理。

淮南王抵达雍县,患病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后,皇上不吃不喝,哭得十分悲伤。袁盎走了进来,当即叩头请罪。皇上说:“由于我当初没有采纳您的意见,以至于酿成这样的后果。”袁盎说:“请皇上自己放宽心,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又怎么能追悔呢!况且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还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皇上问道:“我那高出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袁盎说:“当年陛下在代国居住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陛下不合眼、不脱衣,汤药如果不经陛下亲口品尝就不能给太后服用。曾参作为一介平民,尚且很难做到这一点,如今陛下以君王的身份亲自践行孝道,超出曾参很远了。吕氏宗族当权的时候,权臣独断专行,然而陛下却从代国出发,乘坐六辆传车,奔赴吉凶未卜的京城,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赶不上陛下。陛下到了代王的官邸以后,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之位,向南三次辞让天子之位。当初许由也只是辞让了一次,而陛下五次辞让天下,已经超过许由四次了。况且陛下放逐淮南王,是希望他的心志经受一些劳苦,从而使他改过自新,由于主管人员监护不够谨慎,他才因病而死。”直到这时,皇上才稍稍解脱,说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现在只能听从陛下安排了。”于是文帝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从此以后,袁盎在朝廷当中名声大振。

袁盎经常将一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当时宦官赵同由于多次受到皇帝的宠幸,又经常谗害袁盎,袁盎为此深感忧虑。袁盎的侄子袁种担任常侍骑一职,手持符节在皇帝车驾左右护卫,袁种劝袁盎说:“您跟他斗,要在朝堂上侮辱他,使他的诽谤发挥不了作用。”有一次孝文帝出行,赵同陪乘,袁盎便伏在车前进言:“我听说与天子同乘六尺高大车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虽然缺少人才,可是陛下为何竟然与受过宫刑的人同乘一辆车呢!”这时皇上笑了起来,随即让赵同下车。赵同便流着眼泪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纵马从西边賓士下山。袁盎骑在马上,靠着车边挽住了缰绳。皇上问:“将军害怕了吗?”袁盎回答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坐在屋檐下面,家有百金的人不倚靠楼台边的栏杆,圣明的君主不会在危险之地希求幸运。现在陛下驾驭六匹马,从高山上賓士而下,如果发生马受惊、车毁坏的事故,陛下纵然看轻自己,可是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于是停止了这次冒险行动。

有一次皇上到上林苑巡视,由皇后和慎夫人陪同前往。皇后和慎夫人在宫中的时候,经常坐在同一条席子上。待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负责布置座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座席向后拉了一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之后起身,回到宫中。袁盎于是上前劝道:“我听说只有尊卑有序,上下才能和睦相处。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立了皇后,而慎夫人只不过是个侍妾,侍妾与主上岂能坐在同一张席子上!正是因为这样,便失去尊卑次序了。况且陛下宠爱慎夫人,便加倍赏赐她。陛下宠爱慎夫人的方法,恰恰成了祸害她的源头。陛下难道没有见过‘人彘’吗?”直到这时,皇上才高兴起来,于是召见慎夫人,把刚才袁盎所说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便赏赐给袁盎五十斤黄金。

不过,袁盎同样由于多次直言劝谏而不能久居朝廷,后来调任陇西都尉。袁盎十分仁慈,爱护手下的士兵,士兵们都争着为他效命。后来袁盎升为齐国丞相。朝廷又改任他为吴国丞相,在他辞行之际,袁种对他说:“吴王骄横已久,吴国内部有很多奸邪之人。现在如果您想揭发其罪行,并予以惩治,那些人不是上书告您,就是用利剑刺杀您。南方地势低洼潮湿,您只能每天喝酒,不要管别的事,经常劝说吴王不要谋反就行了。这样,您才有可能侥幸摆脱危险。”袁盎便采纳了袁种的计策,吴王待他也很优厚。

有一次袁盎请假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丞相申屠嘉,于是他下车拜谒,而丞相只是在车上向他表示谢意。袁盎回到家中以后,面对下属官吏感到十分羞愧。于是他亲自前往丞相府递上名帖,请求面见丞相。过了很久,丞相才接见他。袁盎见了申屠嘉便跪下说道:“我希望能与丞相单独说几句话。”丞相说:“如果您说的是公事,就请到官署与长史属官商议,我会把您的意见奏报上去;如果是私事的话,我是不接受私下密谈的。”袁盎就跪在那里说道:“请问,您担任丞相之职,自己认为与陈平、绛侯周勃相比怎么样?”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袁盎说:“好,您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陈平、绛侯曾经辅佐高帝平定天下,当上了将相,后来又诛灭吕氏宗族,从而保全了刘氏政权;而您只是一个脚踏硬弓的武士,后来升任队长,逐渐积累功劳才当上淮阳郡守,而并没有出奇谋妙计攻城野战的大功。况且陛下从代国入京,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章,他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意见的,意见不宜采用的就放在一边,可以接受就予以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这是为什么呢?他就是想通过这个办法招纳天下贤能的士大夫。当今皇上每天听到过去未曾听说的,明白过去不曾知道的,一天比一天圣明;可是您现在自己封闭并钳制了天下人的言路,以至于一天比一天愚昧。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您不久就要遭受祸患了。”丞相听完便拜了两拜说:“我是个鄙陋粗野的人,很不明智,今天多亏将军教诲。”于是,申屠嘉把袁盎领进内室同坐,奉他为上宾。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