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史记》 » 万石张叔列传 > 万石张叔列传 白话文翻译

万石张叔列传 白话文翻译

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以后,石家移居到温县。高祖向东攻打项羽,途经河内,当时石奋才十五岁,当了一名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他恭敬的态度,问他:“你家里有什么人?”石奋答道:“我的双亲只有母亲在世,可她不幸双目失明。家里十分贫穷。我还有一个姐姐,会弹琴。”高祖问:“你能够跟随我吗?”他说:“我愿竭尽全力为您效劳。”于是高祖将他姐姐召来并封为美人,任命石奋为中涓,负责管理文书以及大臣谒见之事,还把他家迁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是由于他姐姐当上美人的缘故。石奋做官做到孝文帝时期,积累功劳官至大中大夫。他虽然不懂经术儒学,但是论起恭敬严谨的态度,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文帝在位的时候,东阳侯张相如担任太子太傅一职,后来被免官。皇上选拔可以接任太子太傅的人,群臣纷纷推举石奋,石奋因此成为太子太傅。等到孝景帝即位时,任命他为九卿;由于他和皇上之间的关系太过亲近,皇上对他有所顾忌,因此调任他为诸侯丞相。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格温顺、孝敬父母、做事严谨而当上了二千石的大官。于是景帝评价道:“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的官员,臣子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由此便称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石奋食上大夫的俸禄回家养老,只有在过年和四季更换之时以大臣的身份朝见皇上。在经过皇宫门楼的时候,万石君一定要从车上下来快步前行,看到皇上的车驾,一定要俯下身来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当上小官吏,回来拜见他时,万石君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而且不称呼他们名字。子孙如果犯了错误,他也不谴责,而是坐在一旁的座位上,对着饭桌不肯吃饭。然后其他子孙便互相责备,最后要通过长辈说情,本人光着上身态度坚决地谢罪,表示一定会改正错误,直到这时他才会饶过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就算平时在家也一定要戴上礼帽,一副整齐肃穆的样子。仆人们也是一派恭敬祥和的气氛,十分恭谨。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一些食物,他一定要跪下拜伏在地上吃,仿佛皇上就在他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的时候,十分悲哀。子孙谨遵他的教诲,为人处事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借孝敬严谨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便是齐鲁地区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也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建元二年(前139年),郎中令王臧由于奉行儒学而获罪。皇太后认为,儒学学者言辞浮夸而缺少实质内容,如今万石君一家人说话不多却身体力行,于是就任命他的长子石建为郎中令,任命他的小儿子石庆为内史。

石建年纪大了,头发也白了,而他的父亲万石君却依然健康,什么病也没有。石建担任郎中令的时候,每五天休假一次,回来拜见父亲,总是先进入仆人的小屋,私下里向仆人询问父亲的情况,并拿走父亲的贴身衣裤和便器,亲自洗净,再交给仆人,不敢让万石君知道此事,而且经常这样做。石建担任郎中令,如果有可以议论的事,他背着人畅所欲言,十分恳切;可是一旦到了朝堂上晋见,就好像不擅长说话的样子。因此皇上便亲自对他表示尊敬,并以礼相待。

万石君搬到陵里居住。内史石庆酒醉回家,进入外门的时候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以后,便不吃饭。石庆非常害怕,于是赤裸上身前去请罪,仍然不被接受。全族的人和石庆的哥哥石建都脱掉衣服赤裸上身前去请罪,万石君责备道:“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乡里的时候,乡里中的长辈都要急忙回避,而内史则坐在车上我行我素,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于是他便停止追究石庆。石庆与众子弟都进入里门,快步走回到家中。

万石君在元朔五年(前124年)去世。长子郎中令石建痛哭哀悼,必须扶着拐杖才能走路。一年多以后,石建也死了。众子孙都尊崇孝道,而石建最为突出,他甚至超过了万石君。

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一次上书奏报事情,文件批下来以后,石建阅读,说道:“我写错了!‘马’字下面四脚加上马尾应该是五笔,可是现在只写了四笔,缺一笔。皇上发现以后责怪下来我就该死了!”他十分恐惧。石建做事极为谨慎,即便是其他事情也都是如此。

万石君的小儿子石庆担任太仆,有一次为皇上驾车出行,皇上问他驾车的有几匹马,石庆用马鞭挨个数完以后,举起手说:“一共有六匹马。”在石奋的儿子当中,石庆算是最随便的了,然而他还是这样认真。后来他担任齐国丞相,整个齐国的人民都仰慕他的家风,因此不用发布政令齐国便得到很好的治理,于是人们为他修建了石相祠。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设立太子,从群臣中选拔能够给太子当老师的人,石庆因此从沛郡太守调任太子太傅,七年之后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前112年)秋天,丞相赵周犯罪,被免职。皇上发布制书诏告御史说:“先帝十分尊重万石君,他的子孙颇有孝行,因此让御史大夫石庆担任丞相一职,封为牧丘侯。”当时,朝廷正派遣军队向南征讨南越和东越,向东攻打朝鲜,向北驱逐匈奴,向西讨伐大宛,国内事务繁多。天子巡视全国,修复上古时期的神庙,到名山祭祀天地,推行礼乐。国家用度不足,桑弘羊等人便开辟财源为国家谋取钱财,王温舒等人则推行严苛的法律,儿宽等人推崇文才学术官至九卿,他们交替当权,政务不由丞相决定,丞相只是一味地忠厚谨慎罢了。石庆担任丞相九年,在此期间没有发表可以匡正时弊的言论。他曾打算请求惩治皇上的近臣所忠、九卿咸宣的罪行,可是他不但没有让他们服法,反而使自己因此获罪,后来动用金钱才得以赎罪。

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地区有两百万流民,没有户籍的人数达到四十万,公卿大臣商议此事想请求皇上将这些流民迁到边疆,作为对他们的处罚。皇上认为,丞相石庆年老谨慎,是不可能参加这种讨论的,于是便赐丞相回家休假,然后就追查御史大夫以下议论并奏请此事的人。丞相因为自己不能胜任而感到惭愧,于是上书说:“我有幸担任丞相,但是我愚钝无能,不能辅助天子治理国家,致使城郊仓库空虚,许多百姓都流离失所,我有这样的罪过,按律应当被杀,可是皇上不忍惩治我。我愿意归还丞相和侯爵的印信,乞求让我告老还乡,给贤能的人才让路。”皇上说:“现在粮仓已经空了,百姓贫苦不堪,流离失所,而你想请求我下令迁移他们,现在国家已经动荡不安了,动荡就会带来危机,而你现在想要辞去相位,你打算要把这危难推给谁呢?”皇上用诏书责备石庆,石庆羞愧难当,于是重新处理政事。

石庆心思细密、处事小心谨慎,但是没有什么别的大谋略,也没有替平民百姓说过什么话。此后过了三年多,在太初二年(前103年),丞相石庆去世,谥号为恬侯。石庆的二儿子石德,石庆生前非常喜爱、器重他,皇上就让石德继承石庆的侯爵之位。后来石德当上了太常,因为犯法理应处死,以金钱赎罪免除死刑,降为平民。当初石庆担任丞相的时候,他的子孙做官陆续做到二千石级别的有十三人。等到石庆去世以后,他们逐渐因为犯罪而被免职,孝敬、谨慎的家风也更加衰败了。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卫绾起初凭借高超的车技而当上了郎官,侍奉汉文帝,由于连续立功而获得升迁,当上了中郎将,他除了忠厚谨慎之外没有其他才能。孝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把皇上身边的人召来饮酒,而卫绾以生病为由没有来。文帝临终之际,嘱咐景帝说:“卫绾品行端正,你以后要好好对待他。”等到文帝去世,景帝即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责备卫绾,卫绾则一天比一天谨慎勤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