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宋词三百首》 » 词人 » 苏轼 > 青玉案

青玉案原文解释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

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guoxue666-com;#-666aa;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定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注释】

黄犬:唐代《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以书信系犬颈送至松江家中,并带回家书返洛。此处用此典表常通书信之期冀。

辋川图:唐代王维置别业于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

小蛮:唐代白居易家姬名。此借指朝云。

【翻译】

三年来已数不清多少次梦回吴中故园路了。君此去,我要遣那传信的黄犬跟随你一道,盼你时时捎来音讯。你若到了松江呼唤小舟摆渡时,切莫惊吓了渡头栖息的鸳鸯白鹭。要知道那吴中四桥的所有河湾渡口,都是当年我常常游逛之处。

我也曾于王右丞《辋川图》前,细细打量那暮春景致,也常记起他那些思归之句。如若我要定个归乡之期,料想天公也定会应许吧。君看我这身上的春衫,还是别前小蛮的细针密线所缝,曾浸透了西湖的泪雨。

【解读】

此词作于元祐七年,为苏轼客中送客之作。元丰间苏轼为新#-666bb;排挤,辗转外放。后#-666nn;宗去世,旧#-666bb;执政,被召回京。却又因反对废除新法为旧#-666bb;不满,自求外放。此时外放杭州已三年,族弟苏坚(伯固)随其在杭三年,欲返吴中故乡。全词表达了对苏坚归吴的羡慕祝福,抒发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及对故园故#-666aa;的思念,也间接表达了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含蓄深沉,婉曲幽微,别具一格。

下一篇: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