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原文解释
原文(一)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翻译(一)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666kk;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666dd;析、研究的。
原文(二)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④。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⑤也。将者,智、信、仁、勇、严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⑦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翻译(二)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666dd;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666aa;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666cc;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所谓天时,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所谓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666kk;严明。所谓法制,即是指#-666kk;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666aa;员的权责#-666dd;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666kk;需物资的掌管使用。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入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的#-666aa;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必须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比较#-666dd;析,从而探索敌我双方胜败的情势。即比较敌我哪方的君主政治廉明,路线方针正确,哪方的将帅贤而有才,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军纪严明、法令能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比较强大,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军队管理有方、赏罚分明,我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预测谁胜谁负了。
原文(三)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⑧,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⑨也。
翻译(三)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666kk;事行动的外部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对我有利的情况而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和行动以保持战略主动。
原文(四)
兵者,诡道也〔10〕。故能而示之不能〔11〕,用而示之不用〔12〕,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13〕,实而备之,强而避之〔14〕,怒而挠之〔15〕,卑而骄之〔16〕,佚而劳之〔17〕,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18〕也。
翻译(四)
用兵打仗就是运用诈谋奇计克敌制胜之道。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要对敌#-666aa;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明明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666aa;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本来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666aa;贪利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时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时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时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火而让其失去理智;敌人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丧失警惕性;敌人休整良好,就要设法骚扰他,使其劳累;敌人如果内部亲密团结,就要设法离间他,使之#-666dd;裂。要在敌人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防备薄弱之处,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666kk;事家用兵取胜的妙计,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而无法事先规定或说明的。
原文(五)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翻译(五)
凡是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多;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少,有利条件多的就能取胜,有利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不具备有利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666dd;析战争双方,那么胜负结果就可预见了。
原文 | 翻译 |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666kk;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666dd;析、研究的。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666dd;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666aa;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666cc;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所谓天时,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所谓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666kk;严明。所谓法制,即是指#-666kk;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666aa;员的权责#-666dd;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666kk;需物资的掌管使用。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入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的#-666aa;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必须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比较#-666dd;析,从而探索敌我双方胜败的情势。即比较敌我哪方的君主政治廉明,路线方针正确,哪方的将帅贤而有才,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军纪严明、法令能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比较强大,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军队管理有方、赏罚分明,我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预测谁胜谁负了。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666kk;事行动的外部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对我有利的情况而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和行动以保持战略主动。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用兵打仗就是运用诈谋奇计克敌制胜之道。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要对敌#-666aa;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明明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666aa;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本来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666aa;贪利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时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时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时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火而让其失去理智;敌人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丧失警惕性;敌人休整良好,就要设法骚扰他,使其劳累;敌人如果内部亲密团结,就要设法离间他,使之#-666dd;裂。要在敌人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袭击防备薄弱之处,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666kk;事家用兵取胜的妙计,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而无法事先规定或说明的。 |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凡是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多;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少,有利条件多的就能取胜,有利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不具备有利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666dd;析战争双方,那么胜负结果就可预见了。 |
扩展阅读
【注释】
〔1〕兵:兵器、兵士、#-666kk;队、战争等。这里指战争。
〔2〕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经,量度,这里是#-666dd;析研究的意思。
〔3〕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校,通“较”,比较;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4〕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5〕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死地,泛指行动困难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地区;生地,泛指便于行动和容易取得生活资料的地区。
〔6〕智、信、仁、勇、严:这里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666kk;纪严明等条件。
〔7〕曲制、官道、主用:曲制,指#-666kk;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区#-666dd;、统辖管理等制度;主用,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等制度。主,掌管;用,物资费用。
〔8〕计利以听:指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计,计策,这里指战争决策;以,通“已”;听,听从、采纳。
〔9〕因利而制权:即怎么对我有利就怎么行动。制权,即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10〕兵者,诡道也: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诡,奇异、谲诈、诡计多端,与道德上的诡诈不同,但也确有欺骗敌#-666aa;的意思。
〔11〕能而示之不能:是说能打却装作不能打。示,示形,也就是伪装。
〔12〕用而示之不用:是说要用兵却装作不用兵。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是说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向远处。13)乱而取之: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666aa;,要乘机攻取它。
〔14〕强而避之:对于强大的敌#-666aa;,要暂时避开它。
〔15〕怒而挠之:挠,挑逗。这句是指对于易怒的敌将,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
〔16〕卑而骄之: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要设法使其更加骄傲,然后寻机击破;另一说:对敌人要示以卑弱,使其骄傲,放松戒备,从而利于攻击。
〔17〕佚而劳之:佚,通“逸”。是说对于休整得充#-666dd;的敌人,要设法使其疲劳。
〔18〕不可先传:先,预先;传,传授。是说作战方法必须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可事先做出死板的规定。
【实例解读】
望天兴叹的拿破仑和希特勒
孙子指出师出要有名,还说天时对战争的胜负非常重要,事实也是如此。古往今来的许多重大战例中,天气气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就是占了天时、地利之便,而历史上著名的外强对俄罗斯的两次入侵也跟天气气候有关。
这一次是19世纪初叶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大#-666kk;对俄罗斯的征#-666hh;,另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希特勒对苏联的入侵。拿破仑的大#-666kk;一度占领了莫斯科,而希特勒的铁甲部队也曾攻到莫斯科城下,远远地望见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但是他们都没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是因为西伯利亚和靠近北极圈的严寒帮了俄罗斯#-666aa;的大忙。漫天飞雪,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使得入侵者无法进行战斗,没有饮用水,没有温热的食品,没有取暖的房屋;更为可怕的是,枪栓被冻结在枪筒里,炮筒被无情地冻裂;希特勒的取胜法宝——所向披靡的装甲大#-666kk;,油箱被冻成冰疙瘩,一辆辆坦克成了一堆堆废铁……拿破仑的#-666nn;话破灭了,这位常常以少胜多,屡战屡胜的杰出的军事家,被俄罗斯的飞雪打败了。当他一路回撤一路被俄国#-666aa;追杀的时候,才真正感到了天时的力量。当他回到莱茵河畔,清点#-666aa;数的时候,才发现只有98名亲兵跟随自己跑了回来。他那仗以征#-666hh;世界的近百万大军,都倒毙在风雪凄迷的远征路上。希特勒的结局就更为狼狈,本来他已经知道苏联严寒的可怕,拿破仑的教训他并非不知道,可他太自信了,自以为3个月就可以灭亡苏联。于是,他在1941年的6月发动了战争,准备在入冬前结束战斗。很可惜,他未能如愿,当严寒降临的时候,他那胜利进行曲已失去原有的声调了;当飞雪三度飘零时,苏联红军居然大举反攻,一直打到莱茵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