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目录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原文解释

原文(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note-name:驰车千驷1驰车千驷:战车千辆。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驷(sì),原指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为量词,指四匹马拉的战车。千驷即战车一千辆。每车配备步兵七十二#-666aa;,披甲士官三人,#-666cc;七十五人。千驷,共有官兵七万五千人。革车千乘note-name:革车千乘2革车千乘:重车千辆。革车,是专运粮食、器械等的辅助性兵车。这种车子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因此称为革车,也叫守车、重车、辎车。每车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各五#-666aa;,炊事员十人,#-666cc;二十五人。乘,辆。千乘,即四马革车一千辆,共有官兵二万五千人。带甲十万note-name:带甲十万3带甲十万:指驰车千乘,革车千乘,#-666cc;有带甲官兵十万#-666aa;。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卒,这里泛指#-666kk;队。,千里馈粮note-name:馈粮4馈粮:馈(kuì),馈送。指运送粮食。,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note-name:胶漆之材5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需的胶和漆。这里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各种物资。车甲之奉note-name:车甲之奉6车甲之奉:武器装具的保养补充。车甲,车辆、盔甲;奉,供给、补充。日费千金note-name:日费千金7日费千金:形容一天的开支很大。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金为一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千金即千镒。,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note-name:胜久8胜久:杜牧注:“胜久,谓淹久而后能胜也。”钝兵挫锐note-name:钝兵挫锐9钝兵挫锐:指兵士长期在外,力量磨钝,士气受挫。,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note-name:暴师则国用不足10暴师则国用不足:#-666kk;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经济发生困难。暴(pù),同“曝”。

翻译(一)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一般要动用战车一千辆,辎重车一千辆,集结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666aa;,还要千里迢迢运送#-666kk;粮。这样国内外的各种费用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维修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资金。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666kk;才能出动。因此,#-666kk;队作战就要力争速胜。旷日持久则军队必然疲惫,锐气受挫;强攻城池就会使兵力大量损耗;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会使国家财力承受很大的负担。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note-name:屈力殚货11屈力殚货:屈力,指力量消耗,失却锋利;殚(dn)货,指物资耗尽。货,财货,这里指经济。,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翻译(二)

如果#-666kk;队疲惫,锐气受挫,兵力损折,#-666kk;资耗尽,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趁火打劫。到那时,即使再足智多谋的#-666aa;,也无法挽回危局了。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guoxue666-com;招难以速胜的,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也从来没有过。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666aa;,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用兵的有利处。

原文(三)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note-name:役不再籍12役不再籍:指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这是孙子“拙速”的要求。役,兵役;籍,户籍。粮不三载note-name:粮不三载13粮不三载:指出征时,第一次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等到#-666kk;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不做第三次的运粮。这也是孙子“拙速”的要求。载,运载、运送。;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翻译(三)

善于用兵的#-666aa;,兵员绝不多次征集,粮草也不多次运送。在国内征取一次之后,就应该设法从敌#-666aa;那里求得补给,这样,#-666kk;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

原文(四)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note-name:国之贫于师者远输14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的,远道运输是个重要原因。师,#-666kk;队。,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note-name:丘役15丘役:指按丘征集役赋,这是当时#-666aa;民向统治者交纳的#-666kk;赋。春秋 末期,仍有井田制。按井田制,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一丘十六井。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力屈财殚,中原note-name:中原16中原:这里指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中,中心;原,原野。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note-name:破车罢马17破车罢马:破车,战车损坏;罢马,战马疲病。罢(pí),同“疲”。,甲胄矢弩note-name:甲胄矢弓18甲胄矢弓:泛指装备战具。甲,护身的铠甲;胄(zhòu),头盔。戟楯蔽橹note-name:戟楯蔽橹19戟楯蔽橹:泛指各种攻防兵器。戟(jǐ),将戈、矛#-666ff;成一体的一种古兵器;楯(dùn),同“盾”;蔽橹(lǔ),用作攻城的大盾牌。丘牛大车note-name:丘牛大车20丘牛大车:指辎重车辆。丘牛,大牛。,十去其六。

翻译(四)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666kk;队经过的地方物价必定#guoxue666-com;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666kk;力耗尽,在国内财物枯竭,百姓的财产将因战争而损耗十#-666dd;之七;国家的资财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病,盔甲#-666hh;装、箭羽弓弩、枪戟盾牌、车蔽大橹的制作和补充,辎重车辆的征集和调用,而损耗十#-666dd;之六。

原文(五)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note-name:钟21钟:古代容量单位,每钟六十四斗。,当吾二十钟; note-name:秆22秆:饲草。豆茎;秆,禾茎。note-name:石23石:石(dn),重量单位,每石一百二十斤。,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翻译(五)

所以,#guoxue666-com;明的将帅总是力求从敌#-666aa;那里获得补给。从敌#-666aa;那得到一钟粮食,就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666aa;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将士之所以会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有同仇敌忾之心;之所以勇于夺取敌人的#-666kk;需物资,是因为能获得物质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最先缴获战车的人,而缴获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缴获的战车混#-666ff;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所俘虏的敌#-666kk;士兵,要予以优待、抚慰,使他们有归顺之心,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而更增强自己。

原文(六)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note-name:司命24司命:古星名。此处借喻为命运的掌握者。,国家安危之主也。

翻译(六)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方式是速战速决,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原文翻译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一般要动用战车一千辆,辎重车一千辆,集结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666aa;,还要千里迢迢运送#-666kk;粮。这样国内外的各种费用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维修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资金。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666kk;才能出动。因此,#-666kk;队作战就要力争速胜。旷日持久则军队必然疲惫,锐气受挫;强攻城池就会使兵力大量损耗;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会使国家财力承受很大的负担。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如果#-666kk;队疲惫,锐气受挫,兵力损折,#-666kk;资耗尽,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趁火打劫。到那时,即使再足智多谋的#-666aa;,也无法挽回危局了。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guoxue666-com;招难以速胜的,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也从来没有过。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666aa;,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用兵的有利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善于用兵的#-666aa;,兵员绝不多次征集,粮草也不多次运送。在国内征取一次之后,就应该设法从敌#-666aa;那里求得补给,这样,#-666kk;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666kk;队经过的地方物价必定#guoxue666-com;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666kk;力耗尽,在国内财物枯竭,百姓的财产将因战争而损耗十#-666dd;之七;国家的资财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病,盔甲#-666hh;装、箭羽弓弩、枪戟盾牌、车蔽大橹的制作和补充,辎重车辆的征集和调用,而损耗十#-666dd;之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所以,#guoxue666-com;明的将帅总是力求从敌#-666aa;那里获得补给。从敌#-666aa;那得到一钟粮食,就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666aa;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将士之所以会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有同仇敌忾之心;之所以勇于夺取敌人的#-666kk;需物资,是因为能获得物质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最先缴获战车的人,而缴获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缴获的战车混#-666ff;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所俘虏的敌#-666kk;士兵,要予以优待、抚慰,使他们有归顺之心,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而更增强自己。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方式是速战速决,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原文注释】

〔1〕驰车千驷:战车千辆。驰车,快速轻便的战车;驷(sì),原指一车套四匹马,这里作为量词,指四匹马拉的战车。千驷即战车一千辆。每车配备步兵七十二#-666aa;,披甲士官三人,#-666cc;七十五人。千驷,共有官兵七万五千人。

〔2〕革车千乘:重车千辆。革车,是专运粮食、器械等的辅助性兵车。这种车子是用皮革缝制的篷车,因此称为革车,也叫守车、重车、辎车。每车有保管、打柴挑水、饲养各五#-666aa;,炊事员十人,#-666cc;二十五人。乘,辆。千乘,即四马革车一千辆,共有官兵二万五千人。

〔3〕带甲十万:指驰车千乘,革车千乘,#-666cc;有带甲官兵十万#-666aa;。带甲,穿戴盔甲的士卒,这里泛指#-666kk;队。

〔4〕馈粮:馈(kuì),馈送。指运送粮食。

〔5〕胶漆之材:古代弓箭甲盾的保养维修所必需的胶和漆。这里泛指制作维修武器装备所需的各种物资。

〔6〕车甲之奉:武器装具的保养补充。车甲,车辆、盔甲;奉,供给、补充。

〔7〕日费千金:形容一天的开支很大。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金为一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千金即千镒。

〔8〕胜久:杜牧注:“胜久,谓淹久而后能胜也。”

〔9〕钝兵挫锐:指兵士长期在外,力量磨钝,士气受挫。

〔10〕暴师则国用不足#-666kk;队长期在外作战,就会使国家经济发生困难。暴(pù),同“曝”。

〔11〕屈力殚货:屈力,指力量消耗,失却锋利;殚(dn)货,指物资耗尽。货,财货,这里指经济。

〔12〕役不再籍:指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这是孙子“拙速”的要求。役,兵役;籍,户籍。

〔13〕粮不三载:指出征时,第一次运粮至敌境,以后就因粮于敌,等到#-666kk;队凯旋回国时,再运第二次粮食至国境迎接,不做第三次的运粮。这也是孙子“拙速”的要求。载,运载、运送。

〔14〕国之贫于师者远输: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的,远道运输是个重要原因。师,#-666kk;队。

〔15〕丘役:指按丘征集役赋,这是当时#-666aa;民向统治者交纳的#-666kk;赋。春秋 末期,仍有井田制。按井田制,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一丘十六井。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

〔16〕中原:这里指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中,中心;原,原野。»

〔17〕破车罢马:破车,战车损坏;罢马,战马疲病。罢(pí),同“疲”。

〔18〕甲胄矢弓:泛指装备战具。甲,护身的铠甲;胄(zhòu),头盔。

〔19〕戟楯蔽橹:泛指各种攻防兵器。戟(jǐ),将戈、矛#-666ff;成一体的一种古兵器;楯(dùn),同“盾”;蔽橹(lǔ),用作攻城的大盾牌。

〔20〕丘牛大车:指辎重车辆。丘牛,大牛。

〔21〕:古代容量单位,每钟六十四斗。

〔22〕:饲草。豆茎;秆,禾茎。

〔23〕:石(dn),重量单位,每石一百二十斤。

〔24〕司命:古星名。此处借喻为命运的掌握者。»

扩展阅读

【实例解读】

周亚夫断敌粮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不仅是#-666kk;队制胜的先决条件,更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战争中,如何解决#-666kk;队的粮草及其他消耗同样是制胜的关键。

汉景帝即位不久,吴王刘濞勾结早已蓄谋叛乱的六位诸侯王,统率二十万大#-666kk;,一路杀向京城。汉景帝任命太尉周亚夫为前军统帅,进行平叛。

周亚夫情知战事危险,只带了少数亲兵,驾着快马轻车,匆匆向洛阳赶去。行至灞上,周亚夫得到密报:刘濞收买了许多刺客,在自京城至洛阳的崤渑之间设下了埋伏,准备袭杀朝廷派往前线的大将。

周亚夫果断避开崤渑险地,绕道平安到达洛阳。又进兵睢阳,占领了睢阳以北的昌邑城,深挖沟、#guoxue666-com;筑墙,断绝了刘濞北进的道路。随后,又攻占淮泗口,断绝了刘濞的粮道。

刘濞的军队北进受阻之后,便掉头倾全力攻打睢阳城。但睢阳城非常坚固,而且城内有充足的粮食和武器。守将刘武得到了周亚夫的配#-666ff;,率汉军拼死守城,刘濞在睢阳城下连遭挫败后,又转而去攻打昌邑,以求一战。

周亚夫为了消耗刘濞的给养,坚守壁垒,拒不出战,刘濞拿他毫无办法。

时间一长,刘濞因粮道被断,军需紧张,军心动摇,开始恐慌起来。他调集全部精锐,孤注一掷,向周亚夫坚守的壁垒发起了大规模的强攻,战斗异常激烈。

刘濞在强攻中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他表面上是以大批部队进攻汉军壁垒的东南角,实际上将最精锐的军队埋伏下来准备攻击壁垒的西北角。但是,周亚夫识破了刘濞的计策。当坚守东南角的汉军连连告急请派援兵时,周亚夫不但不增兵东南角,反而把自己的主力调到西北角。果然,刘濞在金鼓齐鸣之中,突然一摆令旗,倾其精锐,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壁垒西北角发起猛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

从白天一直激战到夜晚,刘濞的军队在壁垒前损失惨重,士气丧失殆尽,加之粮食已经耗尽,只好撤退。周亚夫岂肯放过这一大好时机,他乘胜追击,命令部队发起冲锋,叛军一败涂地。刘濞见大势已去,带着儿子和几千亲兵逃往江南,不久就被东越国王所杀。周亚夫乘胜进兵,扫平其余六国。楚王、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和赵王先后自杀身亡,“七国之乱”由此平息。周亚夫作战之初,就抓住了制胜的关键,切断了敌军的后路及粮草,再慢慢消耗对手的锐气,战术运用得当,因此才能获得大胜。

下一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