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中原的解释

中原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七上-曹子建中的「镜机子曰:“既游观中原,逍遥闲宫,情放志荡,淫乐未终。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尔乃御文轩,临洞庭,琴瑟交挥,左 右笙,钟鼓俱振,箫管齐鸣。然后姣人乃被文縠之华袿,振轻绮之飘飖,戴金摇之熠耀,扬翠羽之双翘。挥流芳,耀飞文,历盘鼓,焕缤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 捷若飞,蹈虚远蹠,凌跃超骧,蜿蝉挥霍,翔尔鸿翥,濈然凫没,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飞声激尘,依违厉响,才捷若神,形难为象。于是为欢未渫,白日西颓,散乐变饰,微步中闺,玄眉 兮铅华落,收乱发兮拂兰泽,形媠服兮扬幽若;红颜宜笑,睇眄流光。时与吾子携手同行,践飞除,即闲房;华烛烂,幄幙张,动朱唇,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九秋之夕,为欢未央。此声色之妙也,子能从我而游之乎?”玄微子曰:“予愿清虚,未暇此游也。”」篇,“中原”解释为内地,别于边境地区而言。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征吕布,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擒布。语在《荀攸传》。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篇,“中原”解释为原野之中。 原文 »

〔3〕出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目录中的「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篇,“中原”解释为这里指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中,中心;原,原野。 原文 »

下一词汇: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