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原文解释
原文(一)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翻译(一)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楚国苦县曲仁里的#-666aa;。他的母亲有一回看见天空中飞过去大流星,就有了身孕。老子虽然是承受上界的#-666nn;灵之气才降生,但因为是生在李家,就仍把李当成自己的姓氏。
原文(二)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
翻译(二)
有#-666aa;说,老子生在了开天辟地之前。
原文(三)
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
翻译(三)
有#-666aa;说,既然他是天的精灵#-666nn;魄,那自然他就是#-666nn;灵那一类。
原文(四)
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
翻译(四)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把他生下来,生时,他剖开母亲的左腋而出。生出来就是白发苍苍的样子,所以才叫老子。
原文(五)
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
翻译(五)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没有丈夫,老子随的是母亲娘家的姓。
原文(六)
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翻译(六)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正好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生下来就能说话,他指着李树说:“拿这个来当我的姓吧。”
原文(七)
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
翻译(七)
有#-666aa;说,上三皇时,老子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老子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老子是郁华子;#-666nn;农氏时,老子是九灵老子;祝融时,老子是广寿子;黄帝时,老子是广成子;颛顼时,老子是赤精子;帝喾时,老子是禄图子;尧时,老子是务成子;舜时,老子是尹寿子;夏禹时,老子是真行子;殷商时,老子是锡则子;周文王时,老子是文邑先生。
原文(八)
一云守藏史。
翻译(八)
有一种说法称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
原文(九)
或云,在越为范蠡1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666kk;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
翻译(九)
有#-666aa;说,老子在越国是范蠡,在齐国是鸱夷子,在吴国是陶朱公。这些传说记载在各种书籍里头,但都不是出自#-666nn;仙的正式经书中,所以不能把它们当成依据。

原文(十)
葛稚川2葛稚川:葛洪(公元284~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云: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说。
翻译(十)
葛洪曾说:“我认为,老子假如确实是上天的精灵#-666nn;#-666aa;,那么他就应当是世世代代都会出世。他放弃自己尊贵的身份,当了一个卑贱微末的凡夫俗子,不去过安逸的日子,反而从事辛苦的劳作。他背离清明#guoxue666-com;洁的境界,进入凡俗肮脏的#-666aa;间,抛弃天界的官位,却接受#-666aa;间的封爵。自有天地,就有道术的存在,修炼道术的人无时不曾或缺。从伏羲以来,到夏、商、周三代,因道术而出名的,绵延世世代代,怎么会只有一位老子?这都是后来的一些学道的人喜欢奇闻异说,对于奇谈怪论很是推崇,他们想要推崇老子,就把这些奇谈怪论编造出来,以耸人听闻而已。”
原文(十一)
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
翻译(十一)
实事求是地说,老子就是一个得道精深的#-666aa;而已,他根本不是什么异类。
原文(十二)
按《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事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家于齐。则老子本神灵耳,浅见道士,欲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
翻译(十二)
根据《史记》上记载,老子的儿子名宗,在魏国当过将#-666kk;,他因为有#-666ii;,被封邑在段干这一块地方。李宗的儿子是李汪,李汪的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是李瑕。李瑕在汉朝做过官。李瑕的儿子李解当过胶西王的太傅,家在齐国。至于老子,他本来就特别聪慧,所以有些浅薄的道士想把他说成#-666nn;仙,这样后代就会更加崇拜他和追随他。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一来,更让#-666aa;觉得长生不老是先天生成,不是后天学习能得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老子是一个得了道的凡#-666aa;,那么#-666aa;们会在倾慕他的同时,会努力向他学习;如果他是#-666nn;仙,那么凡俗的人们怎么学习呢。
原文(十三)
或云:老子欲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从之问道。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亦不然也。今按《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老子未入关时,固已名聃矣。老子数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翻译(十三)
据说老子要向西出关而去,守关的令尹名叫喜,他知道老子不一般,就向他问道。老子对他的请求又惊又怪,吐出舌头,半天收不回去,从此他就有了“老聃”这个称号。其实不是。如今根据《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的记载,老子没有进关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老聃”这个别号了。老子改过好几次名字,可不只是一个“聃”字而已。
原文(十四)
所以尔者,按《九宫》及《三五经》及《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翻译(十四)
他之所以改名字,是因为按照《九宫》《三五经》《元辰经》上的说法,#-666aa;的一生会有几次坎坷际遇,每到这个时候,改一下名字来顺应运气的改变,就可以延年益寿,消灾解危。如今一些有道法的#-666aa;,也常常这样做。
原文(十五)
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三百年之中,必有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考仙经秘文,以相参审。其它若俗说,多虚妄。
翻译(十五)
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里,肯定有不止一次的厄运,所以他的名字就多了一点。如果想考证老子的生平始末,还是要以史书上的正式记载为主,并参考一些#-666nn;仙的经传秘文,用来参祥审定。其他一些世俗的传说,大多荒诞,不足以信。
原文(十六)
洪按《西升中胎》《复命苞》《珠韬玉机》及《金篇内经》,皆云: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3广颡:广颡(sǎng),脑门宽,额头大。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禀气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
翻译(十六)
葛洪参考的是《西升中胎》《复命苞》和《珠韬玉机》《金篇内经》等典籍上的记载,这些记载都说,老子是黄白面皮,他的眉毛很美,脑门宽,耳朵长,眼睛大,牙齿稀,四方大口厚嘴唇。脑门上有十五条横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的鼻子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以跨越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666aa;的掌纹。周文王时,他做守藏史,到武王时,他担任柱下史。当时,#-666aa;们看他长寿,就把他称为“老子”。凡是受命于天的#-666aa;,自然是能够通#-666nn;而有远见卓识,禀赋气质也和一般人不一样。这样的人理所当然会成为道家之主,也自然会得到天#-666nn;的保佑和帮助,众仙无不跟从。
原文(十七)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4金醴:金醴(lǐ),美酒。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形,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无欲,专以长生为务者,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者,盖欲和光同尘。内实自然,道成乃去,盖仙人也。
翻译(十七)
老子用来济世度#-666aa;的方法,#-666cc;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药;此外,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来修心养性,运气炼身,消灾解难,辟易邪祟,清除鬼魅。而且又有不食五谷、超脱变化的方法,有符咒教戒、驱使鬼魅之道术。老子的道术#-666cc;有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这些都记载在他的著作中,自有目录可供查阅。凡是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自作主张增添的,不是老子本#-666aa;的著作。老子为#-666aa;恬淡,没有物欲,专心修炼长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活的时间很久,但在名声官位上并不显赫,因为他本来就打算和光同尘。他内里效法自然,修炼得道,羽化而去,成为仙人是很正常的。
原文(十八)
孔子尝往问礼,先使子贡观焉。子贡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师名丘,相从三年,而后可教焉。”
翻译(十八)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他先派了学生子贡去拜见老子。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他说:“你的老师叫孔丘,他能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
原文(十九)
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
翻译(十九)
孔子就去见了老子,老子告诉他:“会经商做买卖的#-666aa;,再怎么有钱都会深藏不露,就像他什么都没有一样。君子虽然有着特别美好的德行,但是他会表现得像愚#-666aa;一样,对自己的德行毫不外露。你呀,赶紧把你的骄气、泛滥的欲望和志向丢掉吧,这些东西对你可没一点好处。”
原文(二十)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
翻译(二十)
孔子读书的时候,老子看见了,问他:“这是什么书?”
原文(二十一)
曰:“《易》也。圣人亦读之。”
翻译(二十一)
孔子答:“这是《易经》,圣#-666aa;都读这本书。”
原文(二十二)
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其要何说?”
翻译(二十二)
老子说:“圣#-666aa;读它没问题,你为什么要读它?你来说说看,这本书的精要是什么?”
原文(二十三)
孔子曰:“要在仁义。”
翻译(二十三)
孔子说:“它的精要是在宣讲仁义。”
原文(二十四)
老子曰:“蚊虻噆5噆:噆(zǎn),叼;衔。咬;叮。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翻译(二十四)
老子说:“蚊子牛虻乱咬#-666aa;,咬得#-666aa;整晚不得安睡。如今仁义惨毒#-666aa;心,再没有比它给人造成的乱子大了。你看鹄鸟,它不用每天洗浴,它的毛自然就是雪白的。乌鸦不用天天把自己染黑,它的羽毛自然就黑漆漆。天自来的就那么#guoxue666-com;,地自来的就那么厚,日月自来的就能放射光芒,星辰自来的就能够按照顺序排列,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冲着自然的规律去修道,自然能够修得最高的道法,又何需讲什么仁义!就像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你这是在拂乱人的天性啊!”
原文(二十五)
老子问孔子曰:“亦得道乎?”
翻译(二十五)
老子问孔子:“你得道了吗?”
原文(二十六)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翻译(二十六)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还没有哩。”
原文(二十七)
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使道而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
翻译(二十七)
老子说:“如果道这种东西能够拿来送#-666aa;,那#-666aa;们没有不争着献给君王的;如果道能够拿来送#-666aa;,那人们也会争着送给自己的亲人;如果道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给人的话,那人们谁不会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能够传给人的话,那人们肯定都会传给子孙。为什么这些都做不到呢?没有别的原因,人的心中没有正确的主见,道就进不到人的心里面。”
原文(二十八)
孔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诵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以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
翻译(二十八)
孔子说:“我孔丘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王治国的道理,对于周公、召公的事迹没有哪一些儿不明白。我用这些学问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他们都不肯采用。想要劝#-666hh;#-666aa;,实在是太难了!”
原文(二十九)
老子曰:“夫六艺,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
翻译(二十九)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老旧的事迹,说那些有什么用处可言。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迹。‘迹’就是#-666aa;的鞋子留下的印儿,脚印和脚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三十)
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吾见人之用意如飞鸟者,吾饰意以为弓弩射之,未尝不及而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饰意以为走狗而逐之,未尝不衔而顿之也;人之用意如渊鱼者,吾饰意以为钩缗而投之,未尝不钓而制之也。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使吾口张而不能翕6翕:翕(xī),#-666ff;拢,收敛。 ,舌出而不能缩,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
翻译(三十)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跟弟子们谈话。子贡很奇怪,问他怎么了,孔子说:“我遇见有#-666aa;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弓箭,就没有射不住,制不住的;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猎犬,没有叼不住他的;如果对方的思想像深渊的鱼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钓钩,没有钓不上来,制#-666hh;不了的。可是,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着云气遨游太清,那我就赶不上了。如今我见到老子,他就像条龙一样,让我张着嘴喘不了气,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心#-666nn;错乱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原文(三十一)
阳子见于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射也。”
翻译(三十一)
阳子见到老子,老子对他说:“虎豹身上的花纹,猿猴身手的敏捷,是它们招#-666aa;猎杀的原因。”
原文(三十二)
阳子曰:“敢问明王之治。”
翻译(三十二)
阳子说:“请问英明的君主,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原文(三十三)
老子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以不自己,化被万物而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称其名,位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
翻译(三十三)
老子说:“英明的君王,他即便有着不世出的#-666ii;劳,但是百姓并不知道。他的德行包容和泽被万物,百姓却认为世界本当如此。他德行很#guoxue666-com;,百姓却并不提念他的名字来称颂。他在位不在位对于百姓来说,都不要紧。”
原文(三十四)
老子将去而西出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7尹喜:字文公,号文始真#-666aa;,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曾跟随老子西出散关,化胡西域。占风气 ,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
翻译(三十四)
老子将要出关西去,登上昆仑。守关令尹喜占卜风气,得知会有#-666nn;#-666aa;经过,就清扫了四十里道路,一见老子来,就知道他就是了。老子在中原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停在关中。
原文(三十五)
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日雇百钱,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行,速索偿不可得,乃倩人作辞,诣关令,以言老子。而为作辞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计甲所应得直之多,许以女嫁甲。甲见女美,尤喜,遂通辞于尹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
翻译(三十五)
有一个#-666aa;,叫徐甲,从小就给老子做仆#-666aa;,他每天的工钱大约一百钱,老子一#-666cc;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要出关远行,就想赶紧把自己的工钱要回来。他又怕要不回来,就求#-666aa;写了状子,想去找令尹喜,让他跟老子说说这回事。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经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计算下来,徐甲会得到很多钱,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徐甲见那是一个美女,更#guoxue666-com;兴了,就把状子递交给令尹喜。令尹喜看了状子,大惊,就去见老子。
原文(三十六)
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昔赁8赁:赁(lìn),指雇用。汝 ,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语汝到安息国,固当以黄金计直还汝,汝何以不能忍?”
翻译(三十六)
老子对徐甲说:“你的寿命早就应该到头了。我当初雇用你,是因为我的官小,家里又穷,没有打杂的#-666aa;,所以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你才能一直活到现在。你凭什么要告我呢?我答应过你的,将来你进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工钱还给你。你怎么这么急,竟然等不了?”
原文(三十七)
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具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复使甲生,乃为甲叩头请命,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并执弟子之礼,具以长生之事授喜。
翻译(三十七)
于是他就让徐甲低头张嘴,太玄真符马上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像刚写的一样新鲜,而徐甲也随即变成了一具枯骨。令尹喜知道老子是#-666nn;#-666aa;,能让徐甲复活,就为徐甲叩头说情,愿意替老子出钱还给徐甲。老子就又把太玄真符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又活了过来。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徐甲走了。而令尹喜却对老子执以弟子之礼,于是老子就把长生之道都教给了令尹喜。
原文(三十八)
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喜退而书之,名曰《道德经》焉。
翻译(三十八)
令尹喜又请老子进一步教导自己,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把它们全部记载下来,这就是《道德经》。
原文(三十九)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汉窦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皆不得不读,读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谧然,而窦氏三世保其荣宠。
翻译(三十九)
令尹喜就按照老子的教导修行,于是他也成了仙。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外叔窦氏家族的#-666aa;都读老子的书,读后都大有收获。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而窦氏三代都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荣宠。
原文(四十)
太子太傅疏广父子,深达其意,知功成身退之意,同日弃官而归,散金布惠,保其清贵。及诸隐士,其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无有颠沛于险世。其洪源长流所润,洋洋如此,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出《神仙传》)
翻译(四十)
太子太傅疏广父子对老子的道义理解深刻,特别了解#-666ii;成身退的道理,于是父子二#-666aa;同一天辞官。回家后,他们散家财给穷#-666aa;,谋恩惠给百姓,保持了自身的节操清贵。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法的#-666aa;,都不再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着力于内在的修身养性,所以哪怕乱世险恶,也不遭颠沛坎坷。老子的学说源远流长,渊博广大,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做后代万世之师表吗?所以庄周一派的人,也都把老子奉为宗师。
原文 | 翻译 |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楚国苦县曲仁里的#-666aa;。他的母亲有一回看见天空中飞过去大流星,就有了身孕。老子虽然是承受上界的#-666nn;灵之气才降生,但因为是生在李家,就仍把李当成自己的姓氏。 |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 | 有#-666aa;说,老子生在了开天辟地之前。 |
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 | 有#-666aa;说,既然他是天的精灵#-666nn;魄,那自然他就是#-666nn;灵那一类。 |
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 |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把他生下来,生时,他剖开母亲的左腋而出。生出来就是白发苍苍的样子,所以才叫老子。 |
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 |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没有丈夫,老子随的是母亲娘家的姓。 |
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 有#-666aa;说,老子的母亲正好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生下来就能说话,他指着李树说:“拿这个来当我的姓吧。” |
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 | 有#-666aa;说,上三皇时,老子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老子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老子是郁华子;#-666nn;农氏时,老子是九灵老子;祝融时,老子是广寿子;黄帝时,老子是广成子;颛顼时,老子是赤精子;帝喾时,老子是禄图子;尧时,老子是务成子;舜时,老子是尹寿子;夏禹时,老子是真行子;殷商时,老子是锡则子;周文王时,老子是文邑先生。 |
一云守藏史。 | 有一种说法称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 |
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 | 有#-666aa;说,老子在越国是范蠡,在齐国是鸱夷子,在吴国是陶朱公。这些传说记载在各种书籍里头,但都不是出自#-666nn;仙的正式经书中,所以不能把它们当成依据。 |
葛稚川云: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欲推崇老子,故有此说。 | 葛洪曾说:“我认为,老子假如确实是上天的精灵#-666nn;#-666aa;,那么他就应当是世世代代都会出世。他放弃自己尊贵的身份,当了一个卑贱微末的凡夫俗子,不去过安逸的日子,反而从事辛苦的劳作。他背离清明#guoxue666-com;洁的境界,进入凡俗肮脏的#-666aa;间,抛弃天界的官位,却接受#-666aa;间的封爵。自有天地,就有道术的存在,修炼道术的人无时不曾或缺。从伏羲以来,到夏、商、周三代,因道术而出名的,绵延世世代代,怎么会只有一位老子?这都是后来的一些学道的人喜欢奇闻异说,对于奇谈怪论很是推崇,他们想要推崇老子,就把这些奇谈怪论编造出来,以耸人听闻而已。” |
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 | 实事求是地说,老子就是一个得道精深的#-666aa;而已,他根本不是什么异类。 |
按《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事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家于齐。则老子本神灵耳,浅见道士,欲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 | 根据《史记》上记载,老子的儿子名宗,在魏国当过将#-666kk;,他因为有#-666ii;,被封邑在段干这一块地方。李宗的儿子是李汪,李汪的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是李瑕。李瑕在汉朝做过官。李瑕的儿子李解当过胶西王的太傅,家在齐国。至于老子,他本来就特别聪慧,所以有些浅薄的道士想把他说成#-666nn;仙,这样后代就会更加崇拜他和追随他。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一来,更让#-666aa;觉得长生不老是先天生成,不是后天学习能得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老子是一个得了道的凡#-666aa;,那么#-666aa;们会在倾慕他的同时,会努力向他学习;如果他是#-666nn;仙,那么凡俗的人们怎么学习呢。 |
或云:老子欲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从之问道。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亦不然也。今按《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老子未入关时,固已名聃矣。老子数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 据说老子要向西出关而去,守关的令尹名叫喜,他知道老子不一般,就向他问道。老子对他的请求又惊又怪,吐出舌头,半天收不回去,从此他就有了“老聃”这个称号。其实不是。如今根据《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的记载,老子没有进关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老聃”这个别号了。老子改过好几次名字,可不只是一个“聃”字而已。 |
所以尔者,按《九宫》及《三五经》及《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 他之所以改名字,是因为按照《九宫》《三五经》《元辰经》上的说法,#-666aa;的一生会有几次坎坷际遇,每到这个时候,改一下名字来顺应运气的改变,就可以延年益寿,消灾解危。如今一些有道法的#-666aa;,也常常这样做。 |
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三百年之中,必有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欲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考仙经秘文,以相参审。其它若俗说,多虚妄。 | 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里,肯定有不止一次的厄运,所以他的名字就多了一点。如果想考证老子的生平始末,还是要以史书上的正式记载为主,并参考一些#-666nn;仙的经传秘文,用来参祥审定。其他一些世俗的传说,大多荒诞,不足以信。 |
洪按《西升中胎》《复命苞》《珠韬玉机》及《金篇内经》,皆云: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禀气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 | 葛洪参考的是《西升中胎》《复命苞》和《珠韬玉机》《金篇内经》等典籍上的记载,这些记载都说,老子是黄白面皮,他的眉毛很美,脑门宽,耳朵长,眼睛大,牙齿稀,四方大口厚嘴唇。脑门上有十五条横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的鼻子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以跨越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666aa;的掌纹。周文王时,他做守藏史,到武王时,他担任柱下史。当时,#-666aa;们看他长寿,就把他称为“老子”。凡是受命于天的#-666aa;,自然是能够通#-666nn;而有远见卓识,禀赋气质也和一般人不一样。这样的人理所当然会成为道家之主,也自然会得到天#-666nn;的保佑和帮助,众仙无不跟从。 |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形,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无欲,专以长生为务者,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者,盖欲和光同尘。内实自然,道成乃去,盖仙人也。 | 老子用来济世度#-666aa;的方法,#-666cc;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药;此外,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来修心养性,运气炼身,消灾解难,辟易邪祟,清除鬼魅。而且又有不食五谷、超脱变化的方法,有符咒教戒、驱使鬼魅之道术。老子的道术#-666cc;有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这些都记载在他的著作中,自有目录可供查阅。凡是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自作主张增添的,不是老子本#-666aa;的著作。老子为#-666aa;恬淡,没有物欲,专心修炼长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活的时间很久,但在名声官位上并不显赫,因为他本来就打算和光同尘。他内里效法自然,修炼得道,羽化而去,成为仙人是很正常的。 |
孔子尝往问礼,先使子贡观焉。子贡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师名丘,相从三年,而后可教焉。” |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他先派了学生子贡去拜见老子。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他说:“你的老师叫孔丘,他能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 |
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 | 孔子就去见了老子,老子告诉他:“会经商做买卖的#-666aa;,再怎么有钱都会深藏不露,就像他什么都没有一样。君子虽然有着特别美好的德行,但是他会表现得像愚#-666aa;一样,对自己的德行毫不外露。你呀,赶紧把你的骄气、泛滥的欲望和志向丢掉吧,这些东西对你可没一点好处。” |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 | 孔子读书的时候,老子看见了,问他:“这是什么书?” |
曰:“《易》也。圣人亦读之。” | 孔子答:“这是《易经》,圣#-666aa;都读这本书。” |
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其要何说?” | 老子说:“圣#-666aa;读它没问题,你为什么要读它?你来说说看,这本书的精要是什么?” |
孔子曰:“要在仁义。” | 孔子说:“它的精要是在宣讲仁义。” |
老子曰:“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 老子说:“蚊子牛虻乱咬#-666aa;,咬得#-666aa;整晚不得安睡。如今仁义惨毒#-666aa;心,再没有比它给人造成的乱子大了。你看鹄鸟,它不用每天洗浴,它的毛自然就是雪白的。乌鸦不用天天把自己染黑,它的羽毛自然就黑漆漆。天自来的就那么#guoxue666-com;,地自来的就那么厚,日月自来的就能放射光芒,星辰自来的就能够按照顺序排列,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冲着自然的规律去修道,自然能够修得最高的道法,又何需讲什么仁义!就像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你这是在拂乱人的天性啊!” |
老子问孔子曰:“亦得道乎?” | 老子问孔子:“你得道了吗?” |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还没有哩。” |
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使道而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 | 老子说:“如果道这种东西能够拿来送#-666aa;,那#-666aa;们没有不争着献给君王的;如果道能够拿来送#-666aa;,那人们也会争着送给自己的亲人;如果道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给人的话,那人们谁不会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能够传给人的话,那人们肯定都会传给子孙。为什么这些都做不到呢?没有别的原因,人的心中没有正确的主见,道就进不到人的心里面。” |
孔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诵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以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 | 孔子说:“我孔丘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王治国的道理,对于周公、召公的事迹没有哪一些儿不明白。我用这些学问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他们都不肯采用。想要劝#-666hh;#-666aa;,实在是太难了!” |
老子曰:“夫六艺,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 |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老旧的事迹,说那些有什么用处可言。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迹。‘迹’就是#-666aa;的鞋子留下的印儿,脚印和脚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
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吾见人之用意如飞鸟者,吾饰意以为弓弩射之,未尝不及而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饰意以为走狗而逐之,未尝不衔而顿之也;人之用意如渊鱼者,吾饰意以为钩缗而投之,未尝不钓而制之也。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使吾口张而不能翕 ,舌出而不能缩,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 | 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跟弟子们谈话。子贡很奇怪,问他怎么了,孔子说:“我遇见有#-666aa;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弓箭,就没有射不住,制不住的;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猎犬,没有叼不住他的;如果对方的思想像深渊的鱼一样,我可以把我的意见和观点变成钓钩,没有钓不上来,制#-666hh;不了的。可是,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着云气遨游太清,那我就赶不上了。如今我见到老子,他就像条龙一样,让我张着嘴喘不了气,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心#-666nn;错乱到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
阳子见于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射也。” | 阳子见到老子,老子对他说:“虎豹身上的花纹,猿猴身手的敏捷,是它们招#-666aa;猎杀的原因。” |
阳子曰:“敢问明王之治。” | 阳子说:“请问英明的君主,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
老子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以不自己,化被万物而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称其名,位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 | 老子说:“英明的君王,他即便有着不世出的#-666ii;劳,但是百姓并不知道。他的德行包容和泽被万物,百姓却认为世界本当如此。他德行很#guoxue666-com;,百姓却并不提念他的名字来称颂。他在位不在位对于百姓来说,都不要紧。” |
老子将去而西出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占风气 ,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中国,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 | 老子将要出关西去,登上昆仑。守关令尹喜占卜风气,得知会有#-666nn;#-666aa;经过,就清扫了四十里道路,一见老子来,就知道他就是了。老子在中原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停在关中。 |
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日雇百钱,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行,速索偿不可得,乃倩人作辞,诣关令,以言老子。而为作辞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计甲所应得直之多,许以女嫁甲。甲见女美,尤喜,遂通辞于尹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 | 有一个#-666aa;,叫徐甲,从小就给老子做仆#-666aa;,他每天的工钱大约一百钱,老子一#-666cc;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要出关远行,就想赶紧把自己的工钱要回来。他又怕要不回来,就求#-666aa;写了状子,想去找令尹喜,让他跟老子说说这回事。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经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计算下来,徐甲会得到很多钱,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徐甲见那是一个美女,更#guoxue666-com;兴了,就把状子递交给令尹喜。令尹喜看了状子,大惊,就去见老子。 |
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昔赁汝 ,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日。汝何以言吾?吾语汝到安息国,固当以黄金计直还汝,汝何以不能忍?” | 老子对徐甲说:“你的寿命早就应该到头了。我当初雇用你,是因为我的官小,家里又穷,没有打杂的#-666aa;,所以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你才能一直活到现在。你凭什么要告我呢?我答应过你的,将来你进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工钱还给你。你怎么这么急,竟然等不了?” |
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具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复使甲生,乃为甲叩头请命,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并执弟子之礼,具以长生之事授喜。 | 于是他就让徐甲低头张嘴,太玄真符马上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像刚写的一样新鲜,而徐甲也随即变成了一具枯骨。令尹喜知道老子是#-666nn;#-666aa;,能让徐甲复活,就为徐甲叩头说情,愿意替老子出钱还给徐甲。老子就又把太玄真符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又活了过来。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徐甲走了。而令尹喜却对老子执以弟子之礼,于是老子就把长生之道都教给了令尹喜。 |
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喜退而书之,名曰《道德经》焉。 | 令尹喜又请老子进一步教导自己,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把它们全部记载下来,这就是《道德经》。 |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汉窦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皆不得不读,读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谧然,而窦氏三世保其荣宠。 | 令尹喜就按照老子的教导修行,于是他也成了仙。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外叔窦氏家族的#-666aa;都读老子的书,读后都大有收获。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而窦氏三代都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荣宠。 |
太子太傅疏广父子,深达其意,知功成身退之意,同日弃官而归,散金布惠,保其清贵。及诸隐士,其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无有颠沛于险世。其洪源长流所润,洋洋如此,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出《神仙传》) | 太子太傅疏广父子对老子的道义理解深刻,特别了解#-666ii;成身退的道理,于是父子二#-666aa;同一天辞官。回家后,他们散家财给穷#-666aa;,谋恩惠给百姓,保持了自身的节操清贵。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法的#-666aa;,都不再追求外在的荣华富贵,而着力于内在的修身养性,所以哪怕乱世险恶,也不遭颠沛坎坷。老子的学说源远流长,渊博广大,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做后代万世之师表吗?所以庄周一派的人,也都把老子奉为宗师。 |
【原文注释】
〔1〕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666kk;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2〕葛稚川:葛洪(公元284~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
〔3〕广颡:广颡(sǎng),脑门宽,额头大。
〔4〕金醴:金醴(lǐ),美酒。
〔5〕噆:噆(zǎn),叼;衔。咬;叮。
〔6〕翕:翕(xī),#-666ff;拢,收敛。
〔7〕尹喜:字文公,号文始真#-666aa;,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曾跟随老子西出散关,化胡西域。
〔8〕赁:赁(lìn),指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