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挺经》 » 卷十一 久战 >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原文解释

【原文】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note-name:注解[1]1注解[1]:大局:整个局势,整个局面。大计:重大的谋略或计划。。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note-name:注解[2]2注解[2]:观衅:窥伺敌#-666aa;的间隙。《左传·宣公十二年》:“会闻用师,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note-name:注解[3]3注解[3]:迨:等到,达到。瓜熟蒂落:瓜成熟后瓜蒂自然脱落,后多比喻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事情自然成#-666ii;,自可应手奏功也note-name:注解[4]4注解[4]:应手:随手,顺手。奏#-666ii;:奏效,取得功效。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打持久战,最忌讳“势穷力竭”这四个字。力,就是指将士的精力而言;势,就是指战局大略,全盘作战计划及粮饷的补充供应。敌#-666aa;以坚忍的决心拼命抵抗,我也要以坚忍的精#-666nn;抗衡,直到最后胜利。这时只有在休养士气时,相机而动,不必急于追求胜利而白白消耗精锐的士气。等到时机成熟,就如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可以一出击便歼灭敌#-666aa;

原文翻译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

打持久战,最忌讳“势穷力竭”这四个字。力,就是指将士的精力而言;势,就是指战局大略,全盘作战计划及粮饷的补充供应。敌#-666aa;以坚忍的决心拼命抵抗,我也要以坚忍的精#-666nn;抗衡,直到最后胜利。这时只有在休养士气时,相机而动,不必急于追求胜利而白白消耗精锐的士气。等到时机成熟,就如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可以一出击便歼灭敌#-666aa;

【原文注释】

〔1〕:大局:整个局势,整个局面。大计:重大的谋略或计划。

〔2〕:观衅:窥伺敌#-666aa;的间隙。《左传·宣公十二年》:“会闻用师,观衅而动。

〔3〕:迨:等到,达到。瓜熟蒂落:瓜成熟后瓜蒂自然脱落,后多比喻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事情自然成#-666ii;

〔4〕:应手:随手,顺手。奏#-666ii;:奏效,取得功效。

扩展阅读

【点评】

曾国藩曾说,要取得持久战的胜利,最忌势穷力竭。“力”是指士兵们的精力,“势”是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天京之战是曾国藩最典型的“持久”之战,太平#-666kk;的失败就是势穷力竭所致。

清同治元年(1862)春至同治三年(1864)正月期间,曾国藩曾调动湘、淮两#-666kk;多次#-666ff;围天京,然而太平#-666kk;坚壁固守,曾国藩虽已有大军几十余万,将近三年,仍无从破城而入。经仔细商议后,曾国藩认为必须对天京实施持久战,首先切断天京粮道,待其弹尽粮绝时,进行最后的攻坚。天京城内大宗粮食主要靠水上运输线,因此,攻击的重点就是控制水、陆运输线。湘军先后切断内河和长江两条运粮路线,然后#guoxue666-com;价买下外商所偷运的粮食,并且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要求在攻克天京以前,严#-666mm;外国轮船停泊在天京城外,以彻底杜绝天京的一切粮源。天京城内的太平军粮食日渐告罄,太平军筋疲力尽,最终天京城陷落。

在这场战争里,太平军“力”、“势”竭尽,没有挺下来。湘军靠坚韧挺下来了,取得胜利。打持久战,关键要坚韧,且挺且韧,敌必克之。曾国藩曾列举历史上九次战事来说明“胜败无常法,坚韧意志决定尔”的道理。在曾国藩看来,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战术,更重要的是比敌#-666aa;更坚忍的意志,因此他也说:“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