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章表

《文心雕龙》章表

本篇论述章、表两种文体。全篇可分三段。第一段结合章、表的起源,说明章、表的名义、性质。指出臣下给帝王的上书,历代有各种名称。汉代以后,通行章、奏、表、议四体(奏、议两体在以下篇章中论述),章用以谢恩,表用以陈请。第二段论述汉魏晋各代擅长章表(主要是表)的作者和著名篇章,其中对曹植的作品尤为推崇。中间称赞孔融“气扬采飞”,曹植“律调”、“辞清”,庾亮“文雅”等等,可见对章表的文采颇为重视。第三段论章、表的体制和写作要求。指出章应写得明白体要;表应写得义雅文清,具有文采。最后郑重指出必须“辞为心使”,在文辞的繁约、华实方面处理适当。历代封建朝廷,对文书一直颇为重视,上对下的诏、策、令等,下对上的章、表、奏等,都注重辞采,以显示统治阶层的文化修养。表这一文体,内容较广泛,兼有叙事、议论、抒情,因此较多佳作名篇,情文并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即是其例。《文选》卷三七、三八选表达十九篇。本篇中提到的孔融、诸葛亮、曹植、羊祜、庾亮、刘琨诸人的表,均入选。

夫设官分职,高卑联事 。天子垂珠以听 ,诸侯鸣玉以朝 。敷奏以言 ,明试以功 。故尧咨四岳 ,舜命八元 ,固辞再让之请 ,“俞往钦哉”之授 ,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然则敷奏以言,即章表之义也;明试以功,即授爵之典也 。至太甲既立 ,伊尹书诫 ,思庸归亳 ,又作书以赞。文翰献替 ,事斯见矣。周监二代 ,文理弥盛 。再拜稽首 ,对扬休命 ,承文受册 ,敢当丕显 ,虽言笔未分 ,而陈谢可见 。降及七国 ,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 :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 ,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章者,明也。《诗》云“为章于天” ,谓文明也。其在文物 ,赤白曰章 。表者,标也。《礼》有《表记》 ,谓德见于仪 。其在器式 ,揆景曰表 。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原文与解释 »

按《七略》、《艺文》 ,谣咏必录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然阙而不纂者 ,乃各有故事,而布在职司也 。前汉表谢 ,遗篇寡存 。及后汉察举 ,必试章奏 。左雄奏议 ,台阁为式 ;胡广章奏 ,天下第一 :并当时之杰笔也。观伯始谒陵之章 ,足见其典文之美焉。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 ,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 。曹公称为表不必三让 ,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 ,求其靡丽 ,则未足美矣。至于文举之荐祢衡 ,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 ,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 ,并表之英也。琳、瑀章表 ,有誉当时;孔璋称健 ,则其标也 。陈思之表 ,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 ,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 ,随变生趣,执辔有余 ,故能缓急应节矣 。逮晋初笔札 ,则张华为俊 ,其三让公封 ,理周辞要,引义比事 ,必得其偶 ,世珍《鹪鹩》 ,莫顾章表。及羊公之辞开府 ,有誉于前谈;庾公之让中书 ,信美于往载 。序志联类 ,有文雅焉。刘琨劝进 ,张骏自序 ,文致耿介 ,并陈事之美表也。原文与解释 »

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 ,昭明心曲 。既其身文 ,且亦国华 。章以造阙 ,风矩应明 ;表以致禁 ,骨采宜耀 。循名课实 ,以文为本者也。是以章式炳贲 ,志在典谟,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 ,情伪屡迁 ,必雅义以扇其风 ,清文以驰其丽 。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 。必使繁约得正 ,华实相胜 ,唇吻不滞 ,则中律矣 。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 ,盖一辞意也 。荀卿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 ,亦可以喻于斯乎!原文与解释 »

赞曰:敷表绛阙 ,献替黼扆 ,言必贞明 ,义则弘伟。肃恭节文 ,条理首尾。君子秉文 ,辞令有斐 。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