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檄移 >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

震雷始于曜电 ,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 ,夏后初誓于军 ,殷誓军门之外 ,周将交刃而誓之 。故知帝世戒兵 ,三王誓师,宣训我众 ,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 ,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即檄之本源也 。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 。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 。齐桓征楚,诘菁茅之阙 ;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 :管仲、吕相,奉辞先路 ,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也 ,宣布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 ,书以尺二 。明白之文,或称露布 。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 。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 ,则称“恭行天罚” ;诸侯御师 ,则云肃将王诛 。故分阃推毂 ,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 ,亦且厉辞为武 。使声如冲风所击 ,气似欃枪所扫 ,奋其武怒,总其罪人 ,征其恶稔之时 ,显其贯盈之数 ,摇奸宄之胆 ,订信顺之心 ,使百尺之冲 ,摧折于咫书 ,万雉之城 ,颠坠于一檄者也 。原文解释

【原文】

震雷始于曜电 1,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 2,夏后初誓于军 3,殷誓军门之外 4,周将交刃而誓之 5。故知帝世戒兵 6,三王誓师,宣训我众 7,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 8,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9。即檄之本源也 10。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 11。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 12。齐桓征楚,诘菁茅之阙 13;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 14:管仲、吕相15,奉辞先路 16,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也 17,宣布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 18,书以尺二 19。明白之文,或称露布 20。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 21。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 22,则称“恭行天罚” 23;诸侯御师 24,则云肃将王诛 25。故分阃推毂 26,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 27,亦且厉辞为武 28。使声如冲风所击 29,气似欃枪所扫 30,奋其武怒,总其罪人 31,征其恶稔之时 32,显其贯盈之数 33,摇奸宄之胆 34,订信顺之心 35,使百尺之冲 36,摧折于咫书 37,万雉之城 38,颠坠于一檄者也 39。

【翻译】

雷声之前先有闪电,出兵之前先有声威。所以见到闪电就害怕雷声震耳,听到声势就害怕#-666kk;队威武。出兵先有声威,由来已久了。从前有虞氏开始警诫国内臣民,夏后氏开始在#-666kk;队中誓师,殷商在#-666kk;门外誓师,周朝交战前誓师。所以知道有虞氏的警诫士兵,夏、商、周三代帝王的训誓军队,都是宣言训诫自己的军队,尚未说给敌方听。到周穆王西征时,祭公谋父声称古代有威严谴责的命令,有文辞告诫的文告。这就是檄文的源头了。到春秋时代,诸侯自行征伐,担心敌#-666aa;#-666hh;,所以出兵要有名义,以振奋自己的威风,揭露对方的昏乱。也就是刘献公所说的“以文辞告诫他,以武力督责他”的意思。齐桓公征讨楚国,责问楚国为何不向天子进贡菁茅;晋厉公讨伐秦国,指责秦国入侵焚烧箕、郜两地: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在进兵之前奉命以言辞谴责对方,细察它的意义,就是现在的檄文。到战国时代,这类文辞才称为檄文。檄,就是清晰明了,宣扬公布出来,使事情昭然明白。张仪给楚相的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的简上。因为檄文是清晰明白的文体,有的也称为露布。露布,是不加检封地露出来,使内容传播于#-666aa;们的耳目。出兵为了平定祸乱,无#-666aa;敢自己专断,连天子亲自出征,也声称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诸侯率军出征,就说恭敬地奉王的旨意进行诛伐。所以天子派遣大将全权征讨,大将奉命讨伐罪人,不仅要果敢坚毅,而且要有严厉的檄文造成威武的声势。使征伐的声威如暴风袭击,进兵的气势像彗星扫荡,奋起威武忿怒,集中于罪人身上,证明他的罪行已到顶点,指出他已恶贯满盈、气数将尽,动摇作恶者的胆量,坚定信#-666hh;归顺者的决心,使敌人百尺#guoxue666-com;的冲城战车,被咫尺文书所摧毁,万丈长的城墙,为一纸檄文所推倒。

原文翻译

震雷始于曜电 1,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 2,夏后初誓于军 3,殷誓军门之外 4,周将交刃而誓之 5。故知帝世戒兵 6,三王誓师,宣训我众 7,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 8,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9。即檄之本源也 10。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 11。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 12。齐桓征楚,诘菁茅之阙 13;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 14:管仲、吕相15,奉辞先路 16,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皦也 17,宣布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 18,书以尺二 19。明白之文,或称露布 20。露布者,盖露板不封,播诸视听也 21。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 22,则称“恭行天罚” 23;诸侯御师 24,则云肃将王诛 25。故分阃推毂 26,奉辞伐罪,非唯致果为毅 27,亦且厉辞为武 28。使声如冲风所击 29,气似欃枪所扫 30,奋其武怒,总其罪人 31,征其恶稔之时 32,显其贯盈之数 33,摇奸宄之胆 34,订信顺之心 35,使百尺之冲 36,摧折于咫书 37,万雉之城 38,颠坠于一檄者也 39。

雷声之前先有闪电,出兵之前先有声威。所以见到闪电就害怕雷声震耳,听到声势就害怕#-666kk;队威武。出兵先有声威,由来已久了。从前有虞氏开始警诫国内臣民,夏后氏开始在#-666kk;队中誓师,殷商在#-666kk;门外誓师,周朝交战前誓师。所以知道有虞氏的警诫士兵,夏、商、周三代帝王的训誓军队,都是宣言训诫自己的军队,尚未说给敌方听。到周穆王西征时,祭公谋父声称古代有威严谴责的命令,有文辞告诫的文告。这就是檄文的源头了。到春秋时代,诸侯自行征伐,担心敌#-666aa;#-666hh;,所以出兵要有名义,以振奋自己的威风,揭露对方的昏乱。也就是刘献公所说的“以文辞告诫他,以武力督责他”的意思。齐桓公征讨楚国,责问楚国为何不向天子进贡菁茅;晋厉公讨伐秦国,指责秦国入侵焚烧箕、郜两地: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吕相,在进兵之前奉命以言辞谴责对方,细察它的意义,就是现在的檄文。到战国时代,这类文辞才称为檄文。檄,就是清晰明了,宣扬公布出来,使事情昭然明白。张仪给楚相的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的简上。因为檄文是清晰明白的文体,有的也称为露布。露布,是不加检封地露出来,使内容传播于#-666aa;们的耳目。出兵为了平定祸乱,无#-666aa;敢自己专断,连天子亲自出征,也声称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诸侯率军出征,就说恭敬地奉王的旨意进行诛伐。所以天子派遣大将全权征讨,大将奉命讨伐罪人,不仅要果敢坚毅,而且要有严厉的檄文造成威武的声势。使征伐的声威如暴风袭击,进兵的气势像彗星扫荡,奋起威武忿怒,集中于罪人身上,证明他的罪行已到顶点,指出他已恶贯满盈、气数将尽,动摇作恶者的胆量,坚定信#-666hh;归顺者的决心,使敌人百尺#guoxue666-com;的冲城战车,被咫尺文书所摧毁,万丈长的城墙,为一纸檄文所推倒。

扩展阅读

【注释】

1震:八卦中,震代表雷。曜电:闪电。曜,同“耀”,照耀。

2“昔有虞”句:《司马法·天子之义》:“有虞氏戒于国中,欲民体其命也。”有虞:虞舜。

3“夏后”句:《司马法·天子之义》:“夏后氏誓于#-666kk;中,欲民先成其虑也。”夏后:夏启。

4“殷誓”句:《司马法·天子之义》:“殷誓于#-666kk;门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5 “周将”句:《司马法·天子之义》:“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交刃:兵刃相交,指交战。

6帝世戒兵:即指“有虞始戒于国”。

7宣训:宣言训诫。我众:自己的#-666kk;队。

8周穆:周穆王。西征:周穆王西征犬戎(古代少数民族)。

9“祭(zhài)公”二句:《国语·周语上》载,周穆王将征犬戎,大臣祭公谋父谏阻他,曾说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的话,意谓臣#-666hh;于王的蛮夷戎狄和诸侯如果不进贡,便用威严的谴责令其进贡;如果不臣#-666hh;于王,则有告诫对方的文告。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卿士。让:谴责。

10檄(xí):一种用于征召、声讨或晓喻的文体。

11暴:揭露。

12“刘献公”二句:《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晋国派#-666aa;告诉周景王卿士刘献公,齐国不肯来结盟,刘献公说先以文辞告诫他,然后用军队去督责他。董:督。

13“齐桓”二句:《穀梁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伐楚,楚王派#-666aa;责问齐国,齐国大夫管仲说楚王不向周天子进贡菁茅,所以来讨伐。菁茅:一种草,祭祀时用于滤去酒滓。阙:缺。

14“晋厉”二句:《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晋厉公派吕相去和秦绝交,指责秦国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

15管仲:春秋齐大夫。吕相:春秋晋大夫,封于吕。

16奉辞先路:说进兵伐敌之前,先奉命以言辞谴责对方。

17皦(jiǎo):清晰明白。

18张仪檄楚:《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任秦相后,曾“为文檄告楚相”,说他因过去被楚相责打而将报复楚国。

19书以尺二: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简上。

20露布:不加检封、公开宣布的文书,这里指檄文。

21诸:之于。

22亲戎:亲自出征。

23“恭行天罚”:语本《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说恭敬地执行上天对对方的惩罚,意即对对方进行征讨。

24御师:率军。

25肃将王诛:恭敬地奉王的旨意进行诛伐。将:奉命。

26#-666dd;阃(kǔn)推毂(gǔ):据《史记·冯唐列传》载,天子派大将出征,临行和他约定,都城门以外的军事由他全权决定,以表信任和授予充#-666dd;的权力,并且亲自为他推车送行。#-666dd;阃:以城门为分界限,城门以外军事由大将全权决定。阃,门槛,特指城门。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此代指车。

27致果为毅: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意为达到果敢坚毅。

28厉辞为武:用严厉的文辞,形成威武的气势。

29冲风:暴风。

30欃(chán)枪:彗星。

31总其罪#-666aa;:此谓集中到罪人身上。

32征:证明。稔(rěn):成熟,引申为达到极点。

33贯盈:《尚书·泰誓上》有“商罪贯盈”之语,指商纣之罪已至极点。贯,串,用绳串物。盈,满,绳上之物已串满。数:气数。

34奸宄(guǐ):犯法作乱的人。

35订:定。顺:归顺。

36冲:冲城的战车。

37咫书:咫尺之书,指檄文。咫,古代八寸为一咫。

38雉(zhì):城墙长三丈、#guoxue666-com;一丈为一雉。

39颠: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