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通变 >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 。自兹厥后 ,循环相因 ;虽轩翥出辙 ,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 :“通望兮东海 ,虹洞兮苍天 。”相如《上林》云 :“视之无端 ,察之无涯 ;日出东沼 ,入乎西陂 。”马融《广成》云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 ,月朔西陂。”扬雄《校猎》云 :“出入日月,天与地杳 。”张衡《西京》云 :“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 。”此并广寓极状 ,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 ,参伍因革 ,通变之数也。原文解释

【原文】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 1。自兹厥后 2,循环相因 3;虽轩翥出辙 4,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 5:“通望兮东海 6,虹洞兮苍天 7。”相如《上林》云 8:“视之无端 9,察之无涯 10;日出东沼 11,入乎西陂 12。”马融《广成》云 13:“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 14,月朔西陂15。”扬雄《校猎》云 16:“出入日月,天与地杳 17。”张衡《西京》云 18:“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 19。”此并广寓极状 20,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 21,参伍因革 22,通变之数也。

【翻译】

夸张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形貌,在汉初已达到极致。自此以后,作家们互相往还因袭;虽然想#guoxue666-com;飞越出旧的范围,但最终仍落入前#-666aa;的牢笼。枚乘的《七发》说:“遥望东海,广阔深远与苍天相连。”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看不到头,望不见边;太阳从东边的水池升起,又落到西边的山坡下。”马融的《广成颂》说:“天地广阔深远,确实无边无际;太阳从东边升起,月亮在西边的山坡上出现。”扬雄的《羽猎赋》说:“日月在此升起落下,天地杳然深远。”张衡的《西京赋》说:“日月在这里升起落下,就像在扶桑和濛汜。”这些都以开阔的视野,极尽描摹之能事,但五家手法如出一辙。诸如此类的例子,无不互相沿袭,因袭继承和革新变化交错运用,这就是通变的方法。

原文翻译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 1。自兹厥后 2,循环相因 3;虽轩翥出辙 4,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 5:“通望兮东海 6,虹洞兮苍天 7。”相如《上林》云 8:“视之无端 9,察之无涯 10;日出东沼 11,入乎西陂 12。”马融《广成》云 13:“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 14,月朔西陂15。”扬雄《校猎》云 16:“出入日月,天与地杳 17。”张衡《西京》云 18:“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 19。”此并广寓极状 20,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 21,参伍因革 22,通变之数也。

夸张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形貌,在汉初已达到极致。自此以后,作家们互相往还因袭;虽然想#guoxue666-com;飞越出旧的范围,但最终仍落入前#-666aa;的牢笼。枚乘的《七发》说:“遥望东海,广阔深远与苍天相连。”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看不到头,望不见边;太阳从东边的水池升起,又落到西边的山坡下。”马融的《广成颂》说:“天地广阔深远,确实无边无际;太阳从东边升起,月亮在西边的山坡上出现。”扬雄的《羽猎赋》说:“日月在此升起落下,天地杳然深远。”张衡的《西京赋》说:“日月在这里升起落下,就像在扶桑和濛汜。”这些都以开阔的视野,极尽描摹之能事,但五家手法如出一辙。诸如此类的例子,无不互相沿袭,因袭继承和革新变化交错运用,这就是通变的方法。

扩展阅读

【注释】

1极:极致。

2厥:其。

3因:因袭。

4轩翥(zhù):#guoxue666-com;飞。辙:车轮痕迹,喻范围。

5枚乘:西汉作家。

6通:一直。

7虹洞:广大深远。

8相如:司马相如。西汉作家。《上林》:《上林赋》。

9端:头。

10涯:边际。

11沼:水池。

12陂(bēi):山坡。

13马融:东汉作家。《广成》:《广成颂》。

14大明:太阳。

15朔:生。

16扬雄:西汉作家。《校猎》:指《羽猎赋》。

17杳:深远。

18张衡:东汉作家。《西京》:《西京赋》。

19扶桑:#-666nn;话中太阳升起处的#-666nn;树。濛汜(sì):日落处。

20寓:寓目。状:描摹。

21循:沿袭。

22参(sān)伍:错综比验。参,同“叁(三)”。因革:因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