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丽辞 >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

造化赋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 ,高下相须 ,自然成对。唐虞之世 ,辞未及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岂营丽辞 ?率然对尔 。《易》之《文》、《系》 ,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 ;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 ;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 ;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 ,大夫联辞 ,奇偶适变 ,不劳经营 。自扬、马、张、蔡 ,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 ,刻形镂法 ,丽句与深采并流 ,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 ,联字合趣 ,剖毫析厘 。然契机者入巧 ,浮假者无功。原文解释

【原文】

造化赋形 1,支体必双 2,神理为用 3,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 4,高下相须 5,自然成对。唐虞之世 6,辞未及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7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8岂营丽辞 9?率然对尔 10。《易》之《文》、《系》 11,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 12;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 13;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 14;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15: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 16,大夫联辞 17,奇偶适变 18,不劳经营 19。自扬、马、张、蔡 20,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 21,刻形镂法 22,丽句与深采并流 23,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 24,联字合趣 25,剖毫析厘 26。然契机者入巧 27,浮假者无功。

【翻译】

自然所赋予#-666aa;和万物的形体,肢体必然成双作对,这种#-666nn;明的自然之理所起的作用,使得事物不会单#-666ll;形成。发自内心的文辞,经过运思来表现内心的各种想法,上下前后相互衔接配#-666ff;,自然形成对偶的句式。唐尧、虞舜的时代,言辞还未讲究文采,可皋陶辅佐舜时说:“罪行有可疑之处就从轻判罚,#-666ii;劳有可疑之处则从重行赏。”益也向禹陈述谋议说:“自满会招致损害,自谦可得到益处。”这些难道是有意使字句相对吗?不过是不经意地成为偶句罢了。《易传》的《文言》、《系辞》,出自圣#-666aa;的精妙之思。《文言》依次阐述《乾卦》的四德,行文句句对偶;又讲说云龙风虎之同类相感,行文字字相对;《系辞上》说天地之道平易简要,文字委婉地相承相对;《系辞下》说到日月寒暑往来变化,则隔句相对:这些文中的句子字词虽然不同,而对偶的用意是一致的。至于《诗经》作者所作的篇章,春秋大夫所用的辞令,散句与偶句根据情况变化运用,并不刻意追求对偶。自从扬雄、司马相如、张衡、蔡邕等#-666aa;崇尚文辞对偶,就如宋人绘画、吴人铸剑那样雕镂刻画,骈俪的字句与浓重的辞采#-666cc;同闪耀,对偶的意义和飘逸的韵味一起显扬。到魏晋时代的众多作者,偶句更加精密,对字#-666ff;于情趣,辨析细致入微。然而对偶#-666ff;适才显得巧妙,辞语浮泛、矫揉造作的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

原文翻译

造化赋形 1,支体必双 2,神理为用 3,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 4,高下相须 5,自然成对。唐虞之世 6,辞未及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7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8岂营丽辞 9?率然对尔 10。《易》之《文》、《系》 11,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 12;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 13;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 14;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15: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 16,大夫联辞 17,奇偶适变 18,不劳经营 19。自扬、马、张、蔡 20,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 21,刻形镂法 22,丽句与深采并流 23,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 24,联字合趣 25,剖毫析厘 26。然契机者入巧 27,浮假者无功。

自然所赋予#-666aa;和万物的形体,肢体必然成双作对,这种#-666nn;明的自然之理所起的作用,使得事物不会单#-666ll;形成。发自内心的文辞,经过运思来表现内心的各种想法,上下前后相互衔接配#-666ff;,自然形成对偶的句式。唐尧、虞舜的时代,言辞还未讲究文采,可皋陶辅佐舜时说:“罪行有可疑之处就从轻判罚,#-666ii;劳有可疑之处则从重行赏。”益也向禹陈述谋议说:“自满会招致损害,自谦可得到益处。”这些难道是有意使字句相对吗?不过是不经意地成为偶句罢了。《易传》的《文言》、《系辞》,出自圣#-666aa;的精妙之思。《文言》依次阐述《乾卦》的四德,行文句句对偶;又讲说云龙风虎之同类相感,行文字字相对;《系辞上》说天地之道平易简要,文字委婉地相承相对;《系辞下》说到日月寒暑往来变化,则隔句相对:这些文中的句子字词虽然不同,而对偶的用意是一致的。至于《诗经》作者所作的篇章,春秋大夫所用的辞令,散句与偶句根据情况变化运用,并不刻意追求对偶。自从扬雄、司马相如、张衡、蔡邕等#-666aa;崇尚文辞对偶,就如宋人绘画、吴人铸剑那样雕镂刻画,骈俪的字句与浓重的辞采#-666cc;同闪耀,对偶的意义和飘逸的韵味一起显扬。到魏晋时代的众多作者,偶句更加精密,对字#-666ff;于情趣,辨析细致入微。然而对偶#-666ff;适才显得巧妙,辞语浮泛、矫揉造作的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

扩展阅读

【注释】

1造化:天地自然。

2支体:即肢体。

3#-666nn;理:#-666nn;明的自然之理,意同“造化”。

4运裁百虑:运用文辞表现各种想法。

5须:待,有配#-666ff;、衔接之意。

6唐虞:唐尧、虞舜。

7“而皋陶(gāo yáo)”三句:语出《尚书·大禹谟》,意谓罪行可疑,虽重也从轻判罚;#-666ii;劳有疑,虽小也从重行赏。皋陶:舜之臣,掌刑狱之事。赞:佐助,此处指为辅佐而进言。

8“益陈”三句:语出《尚书·大禹谟》,是说益辅佐禹,说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益:舜之臣。谟:谋划。

9营:即下文“经营”,有追求之意。丽:成对。

10率然:不经意的。

11《易》之《文》、《系》:指《周易》的《文言》、《系辞》上下,都是解释《易经》的,传为孔子所作。

12“序《乾》”二句:《易经·乾卦》:“乾,元亨利贞。”《文言》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666aa;,嘉会足以#-666ff;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这段文字用的是对偶句式。四德:即“元亨利贞”。相衔:指相对偶。

13“龙虎”二句:《文言》阐释《乾卦》时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666aa;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这段文字也用了对偶句式。俪:骈俪,成双成对。

14“乾坤”二句:《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666ii;;有亲则可久,有#-666ii;则可大;可久则贤#-666aa;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大意是说天地之道平易简要。文字两句一对,上下文意宛转相承。

15“日月”二句:《系辞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段文字不仅日、月相对,寒、暑相对,且日月与寒暑隔句相对,所以说“隔行悬#-666ff;”。悬:遥。合:对。

16诗人:指《诗经》作者。

17大夫联辞:指春秋时各国大夫的言辞。

18奇(jī):单数,指不对偶的散句。偶:偶数,指对偶句。适变: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换运用。

19不劳经营:指不刻意追求。

20扬:扬雄,西汉作家。马:司马相如,西汉作家。张:张衡,东汉作家。蔡:蔡邕,东汉作家。

21宋画吴冶:《淮南子·修务训》:“夫宋画吴冶,刻刑镂法,乱修曲出。其为微妙,尧、舜之圣不能及。”此以宋人绘画、吴人铸剑精细微妙,无人能及,喻汉代作家文辞的精心雕镂。

22镂:刻。

23丽句:骈俪之句。深采:浓重的文采。流:谓流光溢采。

24析句:指用偶句。析,#-666dd;。弥:更加。

25联字:指文字的偶对。合趣:配合情趣。

26剖毫析厘:指辨析细微。

27契机:契合时机,指对偶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