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杂歌 > 荆轲

《文选》荆轲

荆轲(?—前227),战国末卫国人。先世为齐人。卫人称为“庆卿”,游历至燕,燕人称为“荆卿”。好读书击剑。由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拜为上卿。被派入秦,向秦王进献燕督亢(今河北涿州、易县、固安一带)图,图穷而匕首见,乘机行刺,未遂被杀。

歌一首 并序

《歌》一首,即《荆轲歌》,一作《渡易水》,《乐府诗集》收入《琴曲歌辞》,为荆轲自燕出发赴秦时所唱。《史记·刺客列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其歌情景交融,悲壮淋漓,虽只短短两句,却尽将其时其地的其景其情传出,沈德潜《古诗源》谓“至今读之,犹存变徵之声”,成为千古不磨的杰作。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歌,宋如意和之曰: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