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 汉武帝

《文选》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景帝中子。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十九岁即皇帝位。武帝承文景之业,对内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对外用兵,开拓疆土。尊儒术,倡仁义,而罢黜百家,建太学,置五经博士。在位五十四年,为前汉一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极盛时期。但迷信神仙,大兴土木,急征敛,重刑诛,连年用兵,使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生僻字_古文自编30296号,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诏一首

诏是皇帝向全国发布的一种文告。据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夏、商、周三代,则曰诰誓;降及七国,并称曰令;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定仪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诏者,告,以昭告天下百姓。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冬,据《汉书·武帝纪》云:“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乃下诏云云。吕向曰:“诏,照也。天子出言如日之照于天下也。此谓下州郡求贤良。”

诏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原文与解释 »

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罔不率俾。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鳞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欤伟欤!何行而可以彰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