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原文解释
【原文】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1“诗者”几句:《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
2《关雎》《麟趾》:《毛诗序》曰:“《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正始之道
3正始之道:正其初始之大道。著:彰明。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
4“桑间”二句:《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桑间濮上遂为靡靡之音之代称。;故风雅之道,粲然
5粲然:明白貌。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
6退傅有《在邹》之作:退傅,指韦孟。韦孟为楚元王傅,历元王子夷王以及孙王戊。事迹见《汉书·韦贤传》。韦孟因戊荒#-666gg;无道,作《讽谏》诗。后遂去位,徙家于邹,作《在邹》之诗。按,《文选》第十九卷收录韦孟《讽谏》诗一首。《文心雕龙·明诗》曰:“汉初四言,韦孟首唱。”,降将著“河梁”之篇
7降将著“河梁”之篇:降将,谓降匈奴之李陵。“河梁”之篇,指李陵与苏武诗,其中第三首有“携手上河梁”之句,为五言体。按,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曰:“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666aa;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昭明不疑苏李诗为后人伪托,故以为是最早之五言诗。;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
8“又少则”二句:《诗经·周南·关雎》孔疏曰:“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即‘祈父’‘肇禋’之类也。三字者,‘绥万邦’‘娄丰年’之类也。四字者,‘关关雎鸠’‘窈窕淑女’之类也。五字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之类也。六字者,‘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臣’之类也。七字者,‘如彼筑室于道谋’‘尚之以琼华乎而’之类也。八字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是也。其外更不见九字十字者。”九言诗,最早之作者为魏#guoxue666-com;贵乡公曹髦,见《文章缘起》,有目无诗。现存作品有宋谢庄《明堂歌》中《白帝》一首。,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
9吉甫有“穆若”之谈:《诗经·大雅·烝民》为尹吉甫所作,诗中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之句。按,尹吉甫为周宣王时重臣,姓兮,名甲,也称兮伯吉父。宣王中兴,曾率师北伐[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620号"]/pic/texts/oz8z6-o6o0.png[/img]狁。相传作有《诗经·大雅》中《崧#guoxue666-com;》《烝民》《韩奕》《江汉》等篇,以美宣王。,季子有“至矣”之叹
10季子有“至矣”之叹:春秋时吴公子季札聘于鲁,观乐,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事见《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舒布
11舒布:张设。为诗,既言如彼
12如彼:指古诗之颂。;总
13总:括。成为颂,又亦若此
14若此:指今颂赞之颂。颂本六义之一,今于诗外自成一体。亦犹赋本六义之一,今则别诗为赋。。次则箴兴于补阙
15次则箴兴于补阙:李周翰注:“箴所以攻疾防患,亦犹针石之针,以疗疾也。”《文心雕龙·铭箴》曰:“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戒出于弼匡
16戒出于弼匡:李周翰注:“戒,警。弼,辅。匡,正也。”,论则析理精微
17论则析理精微:刘良注:“析,#-666dd;也。谓论之体也。”陆机《文赋》曰:“论精微而朗畅”。,铭则序事清润
18铭则序事清润:刘良注:“铭则述其#-666ii;美,使可称名也。”陆机《文赋》曰:“铭博约而温润。”,美终则诔发
19美终则诔发:吕延济注:“诔,累也,有#-666ii;业而终者,累其功而记之。”,图像则赞兴
20图像则赞兴:吕延济注:“若有德者,后世图画其形,为文以赞美也。”《释名·释典艺》曰:“称#-666aa;之美曰赞。赞,纂也,纂集其美而叙之也。”。又:诏诰教令
21诏诰教令:吕向注:“诏者,照也。照#-666aa;之暗,使见事宜。诰者,告也,告谕令晓。教者,效也,言上为下效。令,领也。领之使不相干犯。”之流,表奏笺记
22表奏笺记:吕向注:“表者,思于内以表于外。奏,进也。笺,表饰也。记之言志也。”之列,书誓符檄
23书誓符檄:张铣注:“书者,如也。序言如意曰书。诸侯约信曰誓。符,孚也。征召防伪,事资中孚。檄者,皦也。喻彼令皦然明白。”《文心雕龙·祝盟》曰:“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之品,吊祭悲哀
24吊祭悲哀:张铣注:“吊,问也,祭,祀也。悲,盖伤痛之文也。哀者,亦爱念之辞。”之作,答客
25答客:指假借答复别#-666aa;问难,用以抒写情怀的一种文体,如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诸篇。指事:即《文选》中的“七”体。如枚乘《七发》之类,指说七件事以启发楚太子。指事之制,三言八字
26三言八字:吕延济注:“三言,谓汉武《秋风辞》。八字,谓魏文帝乐府诗。”#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曰:“济注非是……三言、八言,当如何焯说。”又曰:“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七引何氏又云:少则三字,多则九言,本挚氏之论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古诗率以四字为体,而时以一句二句杂在四言之间。后世演之,遂以为篇也。后复云:三言八字之文,则元嘉以后,取裁颜氏者也。”之文,篇辞引序
27篇辞引序:吕延济注:“篇,犹偏也。偏述一章之事。辞,犹思也。寄辞以遣思。序,舒也。舒其物理。”,碑碣志状
28碑碣志状:吕延济注:“碑,披也。披载其#-666ii;美也。碣,杰也,亦碑类。志,记其年代。状,摹其德行。”,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
29陶匏:陶匏(páo),乐器名。陶,即壎,土制的乐器。匏,即笙。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
30黼黻:黼黻(fǔ fú),古时礼#-666hh;上的绣文,白与黑相间曰黼,黑与青相间曰黻。此喻文章的藻彩。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

【翻译】
诗,就是情志之所至,#-666aa;的感情激荡于#-666ee;中而形成为语言。从《关雎》到《麟趾》,以端正初始之大道著称;桑间濮上,则表明是亡国之音;所以风雅之道是#-666dd;辨得明明白白的。自从西汉中叶,诗歌的发展起了点变化:韦孟有《在邹》之作,李陵著“河梁”之篇;四言诗、五言诗有了明确的区别了。还有,最少的三个字,最多的九个字,各种诗体,纷纷兴起,#-666dd;道扬镳,各自发展。颂,是褒扬#-666ii;德勋业、歌颂成#-666ii;的一种文体;尹吉甫有《烝民》之作,吴公子季札有“至矣哉”的赞叹。舒布#-666ee;怀而为诗,既如吉甫所言,总体概括而为颂,又若季札之所云。其次,箴的兴起在于纠正过错,戒的出现是为了匡正时弊,论要求#-666dd;析道理精确细致,铭必须叙述事情清楚温和,有#-666ii;者逝世就作诔赞美他,有德者作古就图其像而赞之。还有诏诰教令之类体裁,表奏笺记这些文体,书誓符檄之篇,吊祭悲哀之作,答客七体等作品,三言八言等文字,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体裁纷繁,品种间出。就像乐器中的陶笙,刺绣中的黼黻,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文章的体裁,大致已完备了。
原文 | 翻译 |
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故风雅之道,粲然可观。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褒赞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谈,季子有“至矣”之叹。舒布为诗,既言如彼;总成为颂,又亦若此。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 | 诗,就是情志之所至,#-666aa;的感情激荡于#-666ee;中而形成为语言。从《关雎》到《麟趾》,以端正初始之大道著称;桑间濮上,则表明是亡国之音;所以风雅之道是#-666dd;辨得明明白白的。自从西汉中叶,诗歌的发展起了点变化:韦孟有《在邹》之作,李陵著“河梁”之篇;四言诗、五言诗有了明确的区别了。还有,最少的三个字,最多的九个字,各种诗体,纷纷兴起,#-666dd;道扬镳,各自发展。颂,是褒扬#-666ii;德勋业、歌颂成#-666ii;的一种文体;尹吉甫有《烝民》之作,吴公子季札有“至矣哉”的赞叹。舒布#-666ee;怀而为诗,既如吉甫所言,总体概括而为颂,又若季札之所云。其次,箴的兴起在于纠正过错,戒的出现是为了匡正时弊,论要求#-666dd;析道理精确细致,铭必须叙述事情清楚温和,有#-666ii;者逝世就作诔赞美他,有德者作古就图其像而赞之。还有诏诰教令之类体裁,表奏笺记这些文体,书誓符檄之篇,吊祭悲哀之作,答客七体等作品,三言八言等文字,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体裁纷繁,品种间出。就像乐器中的陶笙,刺绣中的黼黻,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文章的体裁,大致已完备了。 |
【原文注释】
〔1〕“诗者”几句:《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关雎》《麟趾》:《毛诗序》曰:“《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3〕正始之道:正其初始之大道。著:彰明。
〔4〕“桑间”二句:《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桑间濮上遂为靡靡之音之代称。
〔5〕粲然:明白貌。
〔6〕退傅有《在邹》之作:退傅,指韦孟。韦孟为楚元王傅,历元王子夷王以及孙王戊。事迹见《汉书·韦贤传》。韦孟因戊荒#-666gg;无道,作《讽谏》诗。后遂去位,徙家于邹,作《在邹》之诗。按,《文选》第十九卷收录韦孟《讽谏》诗一首。《文心雕龙·明诗》曰:“汉初四言,韦孟首唱。”
〔7〕降将著“河梁”之篇:降将,谓降匈奴之李陵。“河梁”之篇,指李陵与苏武诗,其中第三首有“携手上河梁”之句,为五言体。按,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曰:“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666aa;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昭明不疑苏李诗为后人伪托,故以为是最早之五言诗。
〔8〕“又少则”二句:《诗经·周南·关雎》孔疏曰:“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即‘祈父’‘肇禋’之类也。三字者,‘绥万邦’‘娄丰年’之类也。四字者,‘关关雎鸠’‘窈窕淑女’之类也。五字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之类也。六字者,‘昔者先王受命,有如召公之臣’之类也。七字者,‘如彼筑室于道谋’‘尚之以琼华乎而’之类也。八字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是也。其外更不见九字十字者。”九言诗,最早之作者为魏#guoxue666-com;贵乡公曹髦,见《文章缘起》,有目无诗。现存作品有宋谢庄《明堂歌》中《白帝》一首。
〔9〕吉甫有“穆若”之谈:《诗经·大雅·烝民》为尹吉甫所作,诗中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之句。按,尹吉甫为周宣王时重臣,姓兮,名甲,也称兮伯吉父。宣王中兴,曾率师北伐狁。相传作有《诗经·大雅》中《崧#guoxue666-com;》《烝民》《韩奕》《江汉》等篇,以美宣王。
〔10〕季子有“至矣”之叹:春秋时吴公子季札聘于鲁,观乐,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事见《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1〕舒布:张设。
〔12〕如彼:指古诗之颂。
〔13〕总:括。
〔14〕若此:指今颂赞之颂。颂本六义之一,今于诗外自成一体。亦犹赋本六义之一,今则别诗为赋。
〔15〕次则箴兴于补阙:李周翰注:“箴所以攻疾防患,亦犹针石之针,以疗疾也。”《文心雕龙·铭箴》曰:“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16〕戒出于弼匡:李周翰注:“戒,警。弼,辅。匡,正也。”
〔17〕论则析理精微:刘良注:“析,#-666dd;也。谓论之体也。”陆机《文赋》曰:“论精微而朗畅”。
〔18〕铭则序事清润:刘良注:“铭则述其#-666ii;美,使可称名也。”陆机《文赋》曰:“铭博约而温润。”
〔19〕美终则诔发:吕延济注:“诔,累也,有#-666ii;业而终者,累其功而记之。”
〔20〕图像则赞兴:吕延济注:“若有德者,后世图画其形,为文以赞美也。”《释名·释典艺》曰:“称#-666aa;之美曰赞。赞,纂也,纂集其美而叙之也。”
〔21〕诏诰教令:吕向注:“诏者,照也。照#-666aa;之暗,使见事宜。诰者,告也,告谕令晓。教者,效也,言上为下效。令,领也。领之使不相干犯。”
〔22〕表奏笺记:吕向注:“表者,思于内以表于外。奏,进也。笺,表饰也。记之言志也。”
〔23〕书誓符檄:张铣注:“书者,如也。序言如意曰书。诸侯约信曰誓。符,孚也。征召防伪,事资中孚。檄者,皦也。喻彼令皦然明白。”《文心雕龙·祝盟》曰:“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
〔24〕吊祭悲哀:张铣注:“吊,问也,祭,祀也。悲,盖伤痛之文也。哀者,亦爱念之辞。”
〔25〕答客:指假借答复别#-666aa;问难,用以抒写情怀的一种文体,如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诸篇。指事:即《文选》中的“七”体。如枚乘《七发》之类,指说七件事以启发楚太子。
〔26〕三言八字:吕延济注:“三言,谓汉武《秋风辞》。八字,谓魏文帝乐府诗。”#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曰:“济注非是……三言、八言,当如何焯说。”又曰:“姚范《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七引何氏又云:少则三字,多则九言,本挚氏之论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古诗率以四字为体,而时以一句二句杂在四言之间。后世演之,遂以为篇也。后复云:三言八字之文,则元嘉以后,取裁颜氏者也。”
〔27〕篇辞引序:吕延济注:“篇,犹偏也。偏述一章之事。辞,犹思也。寄辞以遣思。序,舒也。舒其物理。”
〔28〕碑碣志状:吕延济注:“碑,披也。披载其#-666ii;美也。碣,杰也,亦碑类。志,记其年代。状,摹其德行。”
〔29〕陶匏:陶匏(páo),乐器名。陶,即壎,土制的乐器。匏,即笙。
〔30〕黼黻:黼黻(fǔ fú),古时礼#-666hh;上的绣文,白与黑相间曰黼,黑与青相间曰黻。此喻文章的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