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京都中 » 张平子 >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 辕。原文解释

【原文】

“昔先王note-name:先王1先王:指周成王。邑:洛邑。之经邑也,掩观note-name:掩观2掩观:遍观。掩,遍及,尽。九隩(ào):九州以内。隩,可以定居的地方。九隩,靡地不note-name:营3营:度,丈量。土圭note-name:土圭4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测景,不note-name:缩5缩:短。盈:长。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note-name:“总风雨”二句6“总风雨”二句:薛综注:“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乃建王国也。”总,括。王城,帝王的都城,指周代东都洛邑。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在镐京,使召公营建洛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审曲面势note-name:审曲面势7审曲面势:审察地形曲直及阴阳面背之势。薛综注:“审,度也。谓审察地形曲直之势,而建王都。”note-name:溯8溯:溯(sù),向。洛:洛水。源出陕西北部,流经河南洛阳,汇伊水,入黄河。河:指黄河。洛背河,左note-name:伊9伊:伊水。流经洛阳。瀍(chán):瀍水。源出河南西北谷城山,经洛阳城东入洛水。右瀍,西note-name:阻10阻:险。九阿(ē):长坂名。即九曲阪。《水经·洛水》“又东北出散关南”注云:“洛水东,迳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坡九曲。”阿,曲。九阿,东门于旋note-name:东门于旋11东门于旋:东有旋门。薛综注:“在成皋西南十数里。阪形周屈,故曰于旋。”#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引朱珔曰:“《水经·河水》注云:河水东迳旋门坂北,今成皋西大阪,升陟此阪,而东趋成皋。”曹大家《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门”即此。《读史方舆纪要》谓成皋城、虎牢关,皆在开封府汜水县,县有旋门关。盟津note-name:盟津12盟津:地名。即孟津。在洛阳北。相传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故又名盟津。达其后,太谷note-name:太谷13太谷:地名。即大谷,又称大谷口。#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引《读史方舆纪要》曰:“大谷在河南府东南五十里,亦曰大谷口。灵帝时八关之一也。”在今河南洛阳南。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阙note-name:伊阙14伊阙:地名。在今洛阳南,即春秋周阙塞。《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即今之龙门石窟处。,邪径捷乎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4号note-name:注解[15]15注解[15]:[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5号"]/pic/texts/x0ozv-ouzv.png[/img](huán)辕:山名。关口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山路险阻,凡十二曲,循环往还,故称[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6号"]/pic/texts/x0ozv-ouz6.png[/img]辕。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从前周成王经营洛邑,遍观九州,无一处不被察看。用土圭在此测量日影,不短也不长。察看到四时风雨在此交会,然后决定在此建造王城。审察地形#guoxue666-com;低曲直、左右面背之形势,就可以看到,它面向洛水,背靠黄河;伊水在左,瀍水在右;西有九曲长坂之险,东有旋门关隘;后与孟津相接,前与大谷相通。蜿蜒的大道通达伊阙,倾斜的山径经过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7号辕关口。

原文翻译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审曲面势,溯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4号辕。

“从前周成王经营洛邑,遍观九州,无一处不被察看。用土圭在此测量日影,不短也不长。察看到四时风雨在此交会,然后决定在此建造王城。审察地形#guoxue666-com;低曲直、左右面背之形势,就可以看到,它面向洛水,背靠黄河;伊水在左,瀍水在右;西有九曲长坂之险,东有旋门关隘;后与孟津相接,前与大谷相通。蜿蜒的大道通达伊阙,倾斜的山径经过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7号辕关口。

【原文注释】

〔1〕先王:指周成王。邑:洛邑。»

〔2〕掩观:遍观。掩,遍及,尽。九隩(ào):九州以内。隩,可以定居的地方。

〔3〕:度,丈量。

〔4〕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5〕:短。盈:长。

〔6〕“总风雨”二句:薛综注:“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乃建王国也。”总,括。王城,帝王的都城,指周代东都洛邑。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在镐京,使召公营建洛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

〔7〕审曲面势:审察地形曲直及阴阳面背之势。薛综注:“审,度也。谓审察地形曲直之势,而建王都。”

〔8〕:溯(sù),向。洛:洛水。源出陕西北部,流经河南洛阳,汇伊水,入黄河。河:指黄河。

〔9〕:伊水。流经洛阳。瀍(chán):瀍水。源出河南西北谷城山,经洛阳城东入洛水。

〔10〕:险。九阿(ē):长坂名。即九曲阪。《水经·洛水》“又东北出散关南”注云:“洛水东,迳九曲南,其地十里,有坡九曲。”阿,曲。

〔11〕东门于旋:东有旋门。薛综注:“在成皋西南十数里。阪形周屈,故曰于旋。”#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引朱珔曰:“《水经·河水》注云:河水东迳旋门坂北,今成皋西大阪,升陟此阪,而东趋成皋。”曹大家《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门”即此。《读史方舆纪要》谓成皋城、虎牢关,皆在开封府汜水县,县有旋门关。

〔12〕盟津:地名。即孟津。在洛阳北。相传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于此,故又名盟津。

〔13〕太谷:地名。即大谷,又称大谷口。#guoxue666-com;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引《读史方舆纪要》曰:“大谷在河南府东南五十里,亦曰大谷口。灵帝时八关之一也。”在今河南洛阳南。»

〔14〕伊阙:地名。在今洛阳南,即春秋周阙塞。《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即今之龙门石窟处。»

〔15〕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5号(huán)辕:山名。关口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山路险阻,凡十二曲,循环往还,故称生僻字_古文自编2796号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