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文 » 陆士衡 >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原文解释

【原文】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note-name:“或清虚”二句1“或清虚”二句:剪除浮辞,芜秽不生,则文自清虚婉约。阙大羹之遗味note-name:阙大羹之遗味2阙大羹之遗味:言文少质多,比之太羹,尚阙余味,质之甚。阙,缺。大羹,太羹,肉汁不调五味者。遗,余。,同朱弦note-name:朱弦3朱弦:琴弦之红色者。清氾:不繁密,古乐之质朴似之。氾,散。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note-name:“虽一唱”二句4“虽一唱”二句:李善注:“言作文之体,必须文质相半,雅艳相资,今文少而质多,故既雅而不艳。比之大羹而阙其余味,方之古乐而同清氾,言质之甚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如果文章写得清和简约,行文时往往就会删繁去滥。犹如缺少太羹肉汁般的回味,又像弦索丁丁平正而散淡。虽然一唱三叹余音在耳,总嫌古朴有余而不丽不艳。

原文翻译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如果文章写得清和简约,行文时往往就会删繁去滥。犹如缺少太羹肉汁般的回味,又像弦索丁丁平正而散淡。虽然一唱三叹余音在耳,总嫌古朴有余而不丽不艳。

【原文注释】

〔1〕“或清虚”二句:剪除浮辞,芜秽不生,则文自清虚婉约。

〔2〕阙大羹之遗味:言文少质多,比之太羹,尚阙余味,质之甚。阙,缺。大羹,太羹,肉汁不调五味者。遗,余。

〔3〕朱弦:琴弦之红色者。清氾:不繁密,古乐之质朴似之。氾,散。

〔4〕“虽一唱”二句:李善注:“言作文之体,必须文质相半,雅艳相资,今文少而质多,故既雅而不艳。比之大羹而阙其余味,方之古乐而同清氾,言质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