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原文解释
原文(一)
灼灼西日,余光照我衣。
翻译(一)
西下的太阳依然闪烁明亮,余光照耀着我的衣裳。
原文(二)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1“灼灼”几句:张铣注:“颓日,喻魏也,尚有余德及#-666aa;。回风喻晋武,四壁喻大臣,寒鸟喻小臣也。”从诗人于诗末抒发的宁愿沉埋居于下位,也不愿趋炎附势而求腾达来看,前四句的确有象征意味。。
翻译(二)
回旋的疾风吹拂着四壁,鸟儿畏寒相互紧紧依傍。

原文(三)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2“周周”二句:这二句是说周周那种鸟也知道衔住另一鸟的羽毛,使之能饮水而不至颠仆;蛩蛩这种兽也知道在危急时,背负着帮助他啃食甘草的蟨逃跑。意谓鸟兽尚知互相扶助,而#-666aa;(指下文“当路子”)却有不如鸟兽的。周周尚衔羽,《韩非子·说林》:“鸟有周周者,首重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人之所有饮不足者,不可不索其羽也。”蛩(qióng)蛩亦念饥,李善注引《尔雅·释地》:“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即蛩蛩)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
翻译(三)
周周鸟尚能衔羽相助饮水,蛩蛩兽也知把寻草之恩报偿。
原文(四)
如何当路子3当路子:指居#guoxue666-com;位有权势的大臣。《孟子·公孙丑》:“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綦毋邃注:“当路,当仕路也。”李周翰注:“当路子,喻大臣,皆磬折曲从,以媚晋氏,而忘致君之道。”,磬折忘所归
4所归:吴淇注:“所归者何?乃生#-666aa;安身立命之处也。”。
翻译(四)
为什么那些身居#guoxue666-com;位的#-666aa;物,竟然折节攀附而把操行遗忘?
原文(五)
岂为夸誉名5夸誉名:虚浮和名声,即虚名。誉,五臣本作“与”。《吕氏春秋·本生》:“古之#-666aa;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通“与”)名也,为其实也。”又阮籍《咏怀诗》“驱车出门去”一首有“背弃夸与名,夸名不在己”句。,憔悴使心悲
6憔悴使心悲:谓何必为追求虚名而煞费苦心,使自己陷于可悲的境地呢。“悲”或作“非”,亦通。黄节:“曹植《箜篌引》曰:‘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左传》:‘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憔悴)。’诗盖言易姓之际,当仕路者虽磬折忘归,而终不免被弃之悲耳。”亦一说。。
翻译(五)
难道仅仅为了那虚浮的名位,就值得煞费苦心而抛弃信仰?
原文(六)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翻译(六)
我宁愿与燕雀安然相处,也不愿追随黄鹄腾达飞扬。
原文(七)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7“宁与”几句:沈约注:“若斯#-666aa;者不念己之短翮,不随燕雀为侣,而欲与黄鹄比游。黄鹄一举冲天,翱翔四海,短翮追而不逮,将安归乎?为其计者,宜与燕雀相随,不宜与黄鹄齐举。”黄节云:“刘履、吴淇皆以末四句为嗣宗自谓,何焯从之。曰‘末言己宁没身下位,不敢附司马,取尊显也’……则与沈约说异。”以刘履、吴淇说为长。?
翻译(七)
尽管黄鹄能够翩翩翱翔四海,半途上追附不上又要归依何方?
原文 | 翻译 |
灼灼西 | 西下的太阳依然闪烁明亮,余光照耀着我的衣裳。 |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 回旋的疾风吹拂着四壁,鸟儿畏寒相互紧紧依傍。 |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 周周鸟尚能衔羽相助饮水,蛩蛩兽也知把寻草之恩报偿。 |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 为什么那些身居#guoxue666-com;位的#-666aa;物,竟然折节攀附而把操行遗忘? |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 难道仅仅为了那虚浮的名位,就值得煞费苦心而抛弃信仰? |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 我宁愿与燕雀安然相处,也不愿追随黄鹄腾达飞扬。 |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 尽管黄鹄能够翩翩翱翔四海,半途上追附不上又要归依何方? |
【原文注释】
〔1〕“灼灼”几句:张铣注:“颓日,喻魏也,尚有余德及#-666aa;。回风喻晋武,四壁喻大臣,寒鸟喻小臣也。”从诗人于诗末抒发的宁愿沉埋居于下位,也不愿趋炎附势而求腾达来看,前四句的确有象征意味。
〔2〕“周周”二句:这二句是说周周那种鸟也知道衔住另一鸟的羽毛,使之能饮水而不至颠仆;蛩蛩这种兽也知道在危急时,背负着帮助他啃食甘草的蟨逃跑。意谓鸟兽尚知互相扶助,而#-666aa;(指下文“当路子”)却有不如鸟兽的。周周尚衔羽,《韩非子·说林》:“鸟有周周者,首重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人之所有饮不足者,不可不索其羽也。”蛩(qióng)蛩亦念饥,李善注引《尔雅·释地》:“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即蛩蛩)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
〔3〕当路子:指居#guoxue666-com;位有权势的大臣。《孟子·公孙丑》:“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綦毋邃注:“当路,当仕路也。”李周翰注:“当路子,喻大臣,皆磬折曲从,以媚晋氏,而忘致君之道。”
〔4〕所归:吴淇注:“所归者何?乃生#-666aa;安身立命之处也。”
〔5〕夸誉名:虚浮和名声,即虚名。誉,五臣本作“与”。《吕氏春秋·本生》:“古之#-666aa;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通“与”)名也,为其实也。”又阮籍《咏怀诗》“驱车出门去”一首有“背弃夸与名,夸名不在己”句。
〔6〕憔悴使心悲:谓何必为追求虚名而煞费苦心,使自己陷于可悲的境地呢。“悲”或作“非”,亦通。黄节:“曹植《箜篌引》曰:‘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左传》:‘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憔悴)。’诗盖言易姓之际,当仕路者虽磬折忘归,而终不免被弃之悲耳。”亦一说。
〔7〕“宁与”几句:沈约注:“若斯#-666aa;者不念己之短翮,不随燕雀为侣,而欲与黄鹄比游。黄鹄一举冲天,翱翔四海,短翮追而不逮,将安归乎?为其计者,宜与燕雀相随,不宜与黄鹄齐举。”黄节云:“刘履、吴淇皆以末四句为嗣宗自谓,何焯从之。曰‘末言己宁没身下位,不敢附司马,取尊显也’……则与沈约说异。”以刘履、吴淇说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