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赠答四 » 颜延年 >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原文解释

原文(一)

炎天note-name:炎天1炎天:夏日。又,李善注引《淮南子》曰:“南方曰炎天。”方:正值。埃郁:尘埃弥漫。方埃郁,暑晏note-name:暑晏2暑晏:夏末。晏,晚,末。阕:停息,静止。尘纷:灰尘纷纷。阕尘纷。

翻译(一)

盛夏时处处飞浓埃厚尘,到夏末才不见尘埃纷纷。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独静阙偶坐note-name:阙偶坐3阙偶坐:无#-666aa;与己对坐。偶,相对。,临堂对星分note-name:星分4星分:观星象来判断夜晚的时辰。于光华注:“所对者惟星,则无侣可知,引起怀#-666aa;之意。”

翻译(二)

静夜中我#-666ll;坐相伴无#-666aa;,临堂前只看见闪烁明星。

原文(三)

侧听风note-name:薄5薄:李善注引《尚书》孔传曰:“薄,迫也;亦激之意也。”木,遥note-name:睇6睇:睇(dì),流盼,斜视。月开云。

翻译(三)

侧耳听清凉风吹响树林,举目望天边月冲开暮云。

原文(四)

夜蝉当夏急note-name:夜蝉当夏急7夜蝉当夏急:李善注引《礼记》曰:“仲夏之月,蝉始鸣。”阴虫note-name:阴虫8阴虫:指蟋蟀。李善注引《易通·系卦》曰:“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先秋闻。

翻译(四)

夏夜中蝉在噪调#guoxue666-com;声急,秋未到已传来蟋蟀鸣声。

原文(五)

岁候初过半note-name:初过半9初过半:刚过去一半。荃蕙note-name:荃蕙10荃蕙:皆香草。岂久芬?

翻译(五)

年光流四季转将近一半,荃与蕙怎么能久播清芬?

原文(六)

屏居note-name:屏居11屏居:屏(bǐng)居,隐居。恻(cè):凄怆,伤感。物变:景物变化。恻物变,慕类note-name:慕类12慕类:思念亲朋。类,同类,指志同道#-666ff;的亲属友#-666aa;。此指颜敬宗、车仲远二人。殷:深。抱情殷。

翻译(六)

隐居中有感于景物变化,想亲#-666aa;念友朋忧思深沉。

原文(七)

九逝note-name:九逝13九逝:指梦魂一夜往返九次,极言思念之深。《楚辞·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非空思,七襄note-name:七襄14七襄:谓七次移动位置。《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引申为反复推敲。颜延年在此反用《大东》“七襄”句意,言自己思亲念友,心魂往返两地,无法反复推敲,故著作“无成文”。无成文。

翻译(七)

昼夜间我心魂往返多次,成天里再难以推敲诗文。

原文翻译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

盛夏时处处飞浓埃厚尘,到夏末才不见尘埃纷纷。

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

静夜中我#-666ll;坐相伴无#-666aa;,临堂前只看见闪烁明星。

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

侧耳听清凉风吹响树林,举目望天边月冲开暮云。

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

夏夜中蝉在噪调#guoxue666-com;声急,秋未到已传来蟋蟀鸣声。

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

年光流四季转将近一半,荃与蕙怎么能久播清芬?

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

隐居中有感于景物变化,想亲#-666aa;念友朋忧思深沉。

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昼夜间我心魂往返多次,成天里再难以推敲诗文。

【原文注释】

〔1〕炎天:夏日。又,李善注引《淮南子》曰:“南方曰炎天。”方:正值。埃郁:尘埃弥漫。

〔2〕暑晏:夏末。晏,晚,末。阕:停息,静止。尘纷:灰尘纷纷。

〔3〕阙偶坐:无#-666aa;与己对坐。偶,相对。

〔4〕星分:观星象来判断夜晚的时辰。于光华注:“所对者惟星,则无侣可知,引起怀#-666aa;之意。”

〔5〕:李善注引《尚书》孔传曰:“薄,迫也;亦激之意也。”

〔6〕:睇(dì),流盼,斜视。

〔7〕夜蝉当夏急:李善注引《礼记》曰:“仲夏之月,蝉始鸣。”

〔8〕阴虫:指蟋蟀。李善注引《易通·系卦》曰:“蟋蟀之虫,随阴迎阳。”

〔9〕初过半:刚过去一半。

〔10〕荃蕙:皆香草。

〔11〕屏居:屏(bǐng)居,隐居。恻(cè):凄怆,伤感。物变:景物变化。

〔12〕慕类:思念亲朋。类,同类,指志同道#-666ff;的亲属友#-666aa;。此指颜敬宗、车仲远二人。殷:深。

〔13〕九逝:指梦魂一夜往返九次,极言思念之深。《楚辞·九章·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14〕七襄:谓七次移动位置。《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引申为反复推敲。颜延年在此反用《大东》“七襄”句意,言自己思亲念友,心魂往返两地,无法反复推敲,故著作“无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