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原文解释
原文(一)
昨夜宿南陵1南陵:地名。南朝梁置县,故城在今安徽繁昌西北,下临长江。,今旦入芦洲
2芦洲:李善注:“庾仲雍《江图》曰:‘芦洲至樊口二十里,伍子胥初所渡处也。樊口至武昌十里。’然此芦州在下,非子胥所渡处也。”黄节《鲍参#-666kk;诗注》云:“芦洲,谓芦荻之洲耳。起对句不必地名,谢康乐《石门新营所住》诗:‘跻跻策幽居,披云卧石门。’岂以幽居亦地名耶?”按春秋时伍子胥所渡的芦洲在今湖北鄂州,非此处所言芦洲。黄节之说可从,即指芦苇丛生的沙洲。。
翻译(一)
昨天夜里还在南陵住宿,今天一早船已进入芦洲。

原文(五)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9鸥:水鸟名。。
翻译(五)
尘沙升腾弥漫犹如黄雾,波浪翻卷扬起只只白鸥。
原文(六)
登舻10舻:舻(lú),船头。淮甸:指江淮平原,是诗#-666aa;将去的地方。甸,上古时,国都百里内称郊,郊外称甸。眺淮甸,掩泣
11掩泣:掩面而泣。荆流:钱仲联《鲍参#-666kk;集注》:“指浔阳九派之水。《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照诗语本此。”望荆流。
翻译(六)
登上船头眺望江淮郊野,掩面哭泣怅望荆楚江流。
原文(七)
绝目12绝目:极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翻译(七)
极尽目力遥望浩渺平原,不时看见远处云烟飘浮。
翻译(八)
倏然悲至无故迅速聚#-666ff;,俄又思乡别绪超过三秋。
原文(九)
未尝违15违:离开。户庭:犹言家门。户庭,安能千里游!
翻译(九)
从来不曾离开家门外出,哪里能到千里之外宦游!
原文 | 翻译 |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 昨天夜里还在南陵住宿,今天一早船已进入芦洲。 |
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 | 客行在外十#-666dd;珍惜光阴,水波奔流也不能够停留。 |
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 | 清晨顶着星星去赶早路,日落还在追赶同伴飞舟。 |
鳞鳞夕云起,猎猎晓风遒。 | 鱼鳞般的夕云冉冉升起,晓风猎猎吹得刚劲急骤。 |
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 | 尘沙升腾弥漫犹如黄雾,波浪翻卷扬起只只白鸥。 |
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 登上船头眺望江淮郊野,掩面哭泣怅望荆楚江流。 |
绝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 极尽目力遥望浩渺平原,不时看见远处云烟飘浮。 |
倏悲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 倏然悲至无故迅速聚#-666ff;,俄又思乡别绪超过三秋。 |
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 从来不曾离开家门外出,哪里能到千里之外宦游! |
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 | 谁让我缺乏古#-666aa;的节操,留下这远离故乡的忧愁。 |
【原文注释】
〔1〕南陵:地名。南朝梁置县,故城在今安徽繁昌西北,下临长江。»
〔2〕芦洲:李善注:“庾仲雍《江图》曰:‘芦洲至樊口二十里,伍子胥初所渡处也。樊口至武昌十里。’然此芦州在下,非子胥所渡处也。”黄节《鲍参#-666kk;诗注》云:“芦洲,谓芦荻之洲耳。起对句不必地名,谢康乐《石门新营所住》诗:‘跻跻策幽居,披云卧石门。’岂以幽居亦地名耶?”按春秋时伍子胥所渡的芦洲在今湖北鄂州,非此处所言芦洲。黄节之说可从,即指芦苇丛生的沙洲。
〔3〕惜日月:吕向注:“务疾还也。”
〔4〕崩波:即奔波。
〔5〕侵星:犹戴星。
〔6〕毕景:落日。前俦(chóu):指行驶在前面的同伴船只。俦,伴侣。
〔7〕鳞鳞:云貌,谓其如鱼鳞之状。
〔8〕猎猎:风声。遒:刚劲,有力。
〔9〕鸥:水鸟名。
〔10〕舻:舻(lú),船头。淮甸:指江淮平原,是诗#-666aa;将去的地方。甸,上古时,国都百里内称郊,郊外称甸。
〔11〕掩泣:掩面而泣。荆流:钱仲联《鲍参#-666kk;集注》:“指浔阳九派之水。《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照诗语本此。”
〔12〕绝目:极目。
〔13〕倏悲:倏然而至的悲思。坐:无缘无故。还(xuán):迅速。
〔14〕俄思:顷刻兴起的思念。兼:李善注:“犹‘三’也。《毛诗》曰:‘一日不见,如三秋。’”
〔15〕违:离开。户庭:犹言家门。
〔16〕乏古节:为诗#-666aa;自责之辞。古节,谓古人志在四方的节操。据《礼记·郊特牲》载,古代有家生男儿即于门左挂弓弧一张的习俗,表示男儿志在四方。
〔17〕贻:遗留。越乡:犹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