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还京都,块然独处,营宅滨洛,困于嚣尘,思乐汶上,发于寤寐。昔伊尹辍耕,郅恽投竿,思致君于有虞,济蒸人于涂炭。而吾方欲秉耒耜于山阳,沉钩缗于丹水,知其不如古人远矣。然山父不贪天地之乐,曾参不慕晋、楚之富,亦其志也。原文解释
【原文】
来还京都1京都:指魏国京城洛阳。,块然
2块然:犹安然、超然。处:居。独处,营宅滨洛
3滨洛:迫近洛阳。滨,靠近,临近。,困于嚣尘
4嚣尘:指喧闹嘈杂尘土飞扬。,思乐汶上
5思乐汶上:意谓辞官归隐。语本《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上,汶水之北。汶,水名。即山东之大汶河。,发于寤寐
6寤寐:醒着睡着。。昔伊尹辍耕
7伊尹辍耕:伊尹辍(chuò)耕,指伊尹放弃隐居出仕殷汤。《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史记·殷本纪》:“或曰:伊尹处士,汤使#-666aa;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夏末贤士,佐商汤伐桀灭夏。辍,停止。,郅恽投竿
8郅恽投竿:郅(zhì)恽投竿,郅恽曾从其友#-666aa;郑敬去弋阳山隐居,以钓鱼自娱,居数十日。后弃钓从政,官至长沙太守。投竿,即弃钓。,思致君于有虞
9致君于有虞:指力图使其君达到虞舜德治境界。,济
10济:拯救。蒸#-666aa;:众人。涂炭:污泥与炭火。喻指灾难深重。蒸人于涂炭。而吾方欲秉耒耜
11耒耜:耒耜(lěisì),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耕具的柄,耜是耕具的铲。山阳:山阳县,在今河南修武。于山阳,沉钩缗
12钩缗:钩缗(mín),指鱼钩、鱼线。丹水:丹河,在今山西#guoxue666-com;平境内。于丹水,知其不如古人远矣。然山父不贪天地之乐
13山父不贪天地之乐:山父,即尧时隐士巢父。尧欲以天下让之,他不肯接受。天地,胡克家《文选考异》:“‘地’当作‘下’……地字不可通,但传写误耳。”胡说是,译文从之。,曾参不慕晋、楚之富
14曾参不慕晋、楚之富:《孟子·公孙丑》引曾参言:“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曾参,孔子的学生。,亦其志也。

【翻译】
归还京都,超然#-666ll;居,营建的住宅挨近洛阳,被喧闹嘈杂尘土飞扬所困扰,产生了在汶水之北隐居的想法,醒着睡着都念念不忘。从前伊尹停止耕种,郅恽投弃鱼竿,是为了使他们的君王达到虞舜的境界,拯救陷于污泥与炭火之中的百姓。但我却正想拿着耕地的农具到山阳去,挥动钓竿把线钩沉入丹水之中,自知救世之心不如古#-666aa;很远。然而巢父不贪图享有天下的乐趣,曾参不羡慕晋国、楚国的富有,也是随从他们的志趣罢了。
原文 | 翻译 |
来还京都,块然独处,营宅滨洛,困于嚣尘,思乐汶上,发于寤寐。昔伊尹辍耕,郅恽投竿,思致君于有虞,济蒸人于涂炭。而吾方欲秉耒耜于山阳,沉钩缗于丹水,知其不如古人远矣。然山父不贪天地之乐,曾参不慕晋、楚之富,亦其志也。 | 归还京都,超然#-666ll;居,营建的住宅挨近洛阳,被喧闹嘈杂尘土飞扬所困扰,产生了在汶水之北隐居的想法,醒着睡着都念念不忘。从前伊尹停止耕种,郅恽投弃鱼竿,是为了使他们的君王达到虞舜的境界,拯救陷于污泥与炭火之中的百姓。但我却正想拿着耕地的农具到山阳去,挥动钓竿把线钩沉入丹水之中,自知救世之心不如古#-666aa;很远。然而巢父不贪图享有天下的乐趣,曾参不羡慕晋国、楚国的富有,也是随从他们的志趣罢了。 |
【原文注释】
〔1〕京都:指魏国京城洛阳。
〔2〕块然:犹安然、超然。处:居。»
〔3〕滨洛:迫近洛阳。滨,靠近,临近。
〔4〕嚣尘:指喧闹嘈杂尘土飞扬。»
〔5〕思乐汶上:意谓辞官归隐。语本《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上,汶水之北。汶,水名。即山东之大汶河。
〔6〕寤寐:醒着睡着。»
〔7〕伊尹辍耕:伊尹辍(chuò)耕,指伊尹放弃隐居出仕殷汤。《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史记·殷本纪》:“或曰:伊尹处士,汤使#-666aa;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夏末贤士,佐商汤伐桀灭夏。辍,停止。
〔8〕郅恽投竿:郅(zhì)恽投竿,郅恽曾从其友#-666aa;郑敬去弋阳山隐居,以钓鱼自娱,居数十日。后弃钓从政,官至长沙太守。投竿,即弃钓。
〔9〕致君于有虞:指力图使其君达到虞舜德治境界。
〔10〕济:拯救。蒸#-666aa;:众人。涂炭:污泥与炭火。喻指灾难深重。
〔11〕耒耜:耒耜(lěisì),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耕具的柄,耜是耕具的铲。山阳:山阳县,在今河南修武。»
〔12〕钩缗:钩缗(mín),指鱼钩、鱼线。丹水:丹河,在今山西#guoxue666-com;平境内。
〔13〕山父不贪天地之乐:山父,即尧时隐士巢父。尧欲以天下让之,他不肯接受。天地,胡克家《文选考异》:“‘地’当作‘下’……地字不可通,但传写误耳。”胡说是,译文从之。
〔14〕曾参不慕晋、楚之富:《孟子·公孙丑》引曾参言:“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曾参,孔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