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序上 » 卜子夏 >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原文解释

【原文】

然则《关雎》《麟趾》note-name:《麟趾》1《麟趾》:即《麟之趾》,是《诗经·国风·周南》的最后一篇。毛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note-name:周公2周公:即周文王之子姬旦。辅佐其兄武王灭殷,封于鲁,武王死,成王年幼,摄政,为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南,言化自北而南note-name:自北而南3自北而南:谓其化从岐周被江、汉之域。也。《鹊巢》《驺虞》note-name:《鹊巢》《驺虞》4《鹊巢》《驺虞》:《诗经·国风·召南》的首篇和末篇,一写诸侯嫁女之事,一写打猎之事。毛序:“《鹊巢》,夫#-666aa;之德也。”“(《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note-name:召公5召公:召(shào)公,即姬奭,周的支族,武王之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曾佐武王灭殷,支持周公东征平乱,受命营建洛邑,镇守东都,为周公得力助手。成王时与周公#-666dd;陕而治,“自陕而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世家》)。陕,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朱熹《诗集传》:“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周南》note-name:《周南》6《周南》:指在周公管理的南国地区(今湖北、河南之间的汝、汉、长江一带)采集的作品十一篇。《召南》:指在召公管理的周南以西地区(包括今陕西南部和湖北一部#-666dd;)采集的作品十四篇。《召南》,正始note-name:正始7正始:端正其始。孔疏:“《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之诗,皆是正其初始之大道,王业风化之基本也。”儒家认为这二十五篇诗是正风,故云。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note-name:淑8淑:善,好。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note-name:淫9淫:迷恋。其色,note-name:哀10哀:怜爱。窈窕:善良美好之意。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那么从《关雎》到《麟之趾》所表现的教化,是天子的教化,所以系之于周公。所谓南,是说教化从北方扩展到南方。从《鹊巢》到《驺虞》所表现的道德,是诸侯的教化,展示先王进行教化的缘由,所以系之于召公。《周南》《召南》中的诗篇,是端正王道的开始,是建立王者教化的基础。所以《关雎》#guoxue666-com;兴得到善良的女子,以之匹配君子,思虑的是进用贤才,不迷恋其美色,怜爱善良美好的女子,思念贤才,而没有伤害善道的意思,这就是《关雎》一诗的要义。

原文翻译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那么从《关雎》到《麟之趾》所表现的教化,是天子的教化,所以系之于周公。所谓南,是说教化从北方扩展到南方。从《鹊巢》到《驺虞》所表现的道德,是诸侯的教化,展示先王进行教化的缘由,所以系之于召公。《周南》《召南》中的诗篇,是端正王道的开始,是建立王者教化的基础。所以《关雎》#guoxue666-com;兴得到善良的女子,以之匹配君子,思虑的是进用贤才,不迷恋其美色,怜爱善良美好的女子,思念贤才,而没有伤害善道的意思,这就是《关雎》一诗的要义。

【原文注释】

〔1〕《麟趾》:即《麟之趾》,是《诗经·国风·周南》的最后一篇。毛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2〕周公:即周文王之子姬旦。辅佐其兄武王灭殷,封于鲁,武王死,成王年幼,摄政,为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3〕自北而南:谓其化从岐周被江、汉之域。

〔4〕《鹊巢》《驺虞》:《诗经·国风·召南》的首篇和末篇,一写诸侯嫁女之事,一写打猎之事。毛序:“《鹊巢》,夫#-666aa;之德也。”“(《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5〕召公:召(shào)公,即姬奭,周的支族,武王之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曾佐武王灭殷,支持周公东征平乱,受命营建洛邑,镇守东都,为周公得力助手。成王时与周公#-666dd;陕而治,“自陕而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世家》)。陕,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朱熹《诗集传》:“周公为政于国中,而召公宣布于诸侯,于是德化大成于内,而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

〔6〕《周南》:指在周公管理的南国地区(今湖北、河南之间的汝、汉、长江一带)采集的作品十一篇。《召南》:指在召公管理的周南以西地区(包括今陕西南部和湖北一部#-666dd;)采集的作品十四篇。

〔7〕正始:端正其始。孔疏:“《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之诗,皆是正其初始之大道,王业风化之基本也。”儒家认为这二十五篇诗是正风,故云。»

〔8〕:善,好。

〔9〕:迷恋。

〔10〕:怜爱。窈窕:善良美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