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穀梁》,适足自乱。预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同之说,《释例》详之也。原文解释
【原文】
古今言1言:犹言研究。研究《左氏春秋》的学者,前汉著名的有张苍、贾谊、张敞、刘公子、贯公、张禹、尹更始、尹咸、翟方进、胡常、刘歆等#-666aa;,后汉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许惠卿、#-666hh;虔、颍容等人,三国魏有王朗、董遇、嵇康等人。《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
2十数家:西晋以前研究《左氏春秋》的著作,《隋书·经籍志》#-666cc;著录有十九部,《春秋左传正义》认为:“比至杜时,或在或灭,不知杜之所见十数家定是何#-666aa;也。”,大体转相祖述
3祖述:承继前#-666aa;的观点而加以申述。,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
4“进不”二句:《春秋左传正义》:“经之详略,本不著义,强为之说,理不可通,故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于传之外,别立异端,故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
5肤引:肤浅地引用。《公羊》:即《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与《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666ff;称《春秋》三传,为儒家经典之一。旧题战国齐#-666aa;公羊#guoxue666-com;撰,实由公羊高口述,到汉初由其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集录成书,因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所以称为今文学,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间。至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钻研。汉何休作有《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有唐徐彦疏。《穀梁》:即《穀梁传》,亦称《春秋穀梁传》或《穀梁春秋》。也为阐释《春秋》大义的儒家经典之一。旧题战国鲁人穀梁赤撰,实亦写定于西汉,属今文学。《公羊》《穀梁》,适足自乱
6适足自乱:《春秋左传正义》:“《公羊》《穀梁》口相传授,因事起问,意与《左氏》不同,故引之以解《左氏》,适足以自错乱也。”。预今所以为异,专修
7修:研究,遵循。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
8条贯:条理,系统。《春秋左传正义》:“作传解经,则经义在传,故经之条贯必出于传。”,必出于传;传之义例
9义例:主旨和体例。,总归诸凡
10凡:凡例。《春秋左传正义》:“发凡言例,则例必在凡,故传之义例总归诸凡也。”。推
11推:推寻。变例以正褒贬,简
12简:简选,选取。二传:指《公羊》《穀梁》二传。异端:指不#-666ff;经文本意的传文。《春秋左传正义》:“若《左氏》不解,二传有说,有是有非,可去可取,如是则简选二传,取其合义而去其异端。”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
13志:犹言本意。也。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阙之
14则备论而阙之:谓详尽地加以论述,但不做出决断。阙,同“缺”。《春秋左传正义》:“今《左氏》有无传之经,亦有无经之传。无经之传或可广文,无传之经则不知其事。又有事由于鲁,鲁君亲之而复不书者,先儒或强为之说,或没而不说,疑在阙文,诚难以意理推之,是备论阙之之事也。”,以俟
15俟:待。后贤。然刘子骏
16刘子骏:刘歆字子骏,西汉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创通:创造开通。因刘歆始以传文释经文,故云。创通大义,贾景伯
17贾景伯:贾逵字景伯,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其父徽字元伯,受业于刘歆,精通《春秋左传》,作《春秋条例》。贾逵传父业,利用章帝特好《春秋左传》《古文尚书》和尊信谶纬,上书说《春秋左传》与谶纬相#-666ff;,可立博士,使《春秋左传》《穀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得以公开传授。著有《左氏传训诂》。许惠卿:东汉经学家。父子、许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
18颖子严:颖容字子严,东汉经学家,亦注述《春秋》,名为一家之学。者,虽浅近,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颖之违
19违:差异。杜预重视四家之学,故特列举其差异以见异同。,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
20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春秋》《春秋左传》原#-666dd;二书,至杜预始按年将传文与经文相附。,比
21比:排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
22《经传集解》:即《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
23谱第:即谱系,为记录宗族世系的书籍。历数:犹言历法。、历数,相与为部
24部:门类。,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
25《释例》:即《春秋释例》。本书依据经义,阐释《春秋左传》的凡例。原书已佚,今本系清#-666aa;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同之说,《释例》详之也。

【翻译】
古今研究《左氏春秋》的#-666aa;多了,留下来的著述现在能看到的有十多家,进不能成为交错综#-666ff;经文大义的著述,以穷尽其变化,退不能遵循丘明的传文之义。对丘明传文有不通的地方,都隐没而不加以解说,而更肤浅地引用《公羊》《穀梁》的说法,这样做适足引起自乱。所以现在杜预要走另一条路,专门研究丘明的传文用以解释经文。经文的系统,必体现在传文之中;传文的主旨和体例,总括归之于凡例。推寻变例以端正褒贬,选取二传的#-666ff;理之言而抛弃其异端之说,这大概是丘明的本意。对其中的可疑错误之处,则完备地加以论述而不做出决断,以等待今后的贤士做进一步的研究。而刘子骏创造开通经文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卿,都是先儒中出色的#-666aa;才。其末有颖子严,其学说虽然浅近,也能以其著述名家。所以特地举出刘、贾、许、颖学说的差异,以便将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示出来。#-666dd;出经之年与传之年彼此相附,按义#-666dd;类后加以排比,各随文加以注解,书名叫《经传集解》。又另外汇集诸种体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组成部,#-666cc;有四十部,十五卷,都将其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显示出来,随文加以注释,书名叫《释例》。将使学习的#-666aa;们看到经过汇集整理的经传,关于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的解说,在《释例》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原文 | 翻译 |
古今言《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穀梁》,适足自乱。预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错,则备论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又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同之说,《释例》详之也。 | 古今研究《左氏春秋》的#-666aa;多了,留下来的著述现在能看到的有十多家,进不能成为交错综#-666ff;经文大义的著述,以穷尽其变化,退不能遵循丘明的传文之义。对丘明传文有不通的地方,都隐没而不加以解说,而更肤浅地引用《公羊》《穀梁》的说法,这样做适足引起自乱。所以现在杜预要走另一条路,专门研究丘明的传文用以解释经文。经文的系统,必体现在传文之中;传文的主旨和体例,总括归之于凡例。推寻变例以端正褒贬,选取二传的#-666ff;理之言而抛弃其异端之说,这大概是丘明的本意。对其中的可疑错误之处,则完备地加以论述而不做出决断,以等待今后的贤士做进一步的研究。而刘子骏创造开通经文大义,贾景伯父子、许惠卿,都是先儒中出色的#-666aa;才。其末有颖子严,其学说虽然浅近,也能以其著述名家。所以特地举出刘、贾、许、颖学说的差异,以便将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示出来。#-666dd;出经之年与传之年彼此相附,按义#-666dd;类后加以排比,各随文加以注解,书名叫《经传集解》。又另外汇集诸种体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组成部,#-666cc;有四十部,十五卷,都将其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显示出来,随文加以注释,书名叫《释例》。将使学习的#-666aa;们看到经过汇集整理的经传,关于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的解说,在《释例》中有着详尽的记载。 |
【原文注释】
〔1〕言:犹言研究。研究《左氏春秋》的学者,前汉著名的有张苍、贾谊、张敞、刘公子、贯公、张禹、尹更始、尹咸、翟方进、胡常、刘歆等#-666aa;,后汉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许惠卿、#-666hh;虔、颍容等人,三国魏有王朗、董遇、嵇康等人。
〔2〕十数家:西晋以前研究《左氏春秋》的著作,《隋书·经籍志》#-666cc;著录有十九部,《春秋左传正义》认为:“比至杜时,或在或灭,不知杜之所见十数家定是何#-666aa;也。”
〔3〕祖述:承继前#-666aa;的观点而加以申述。»
〔4〕“进不”二句:《春秋左传正义》:“经之详略,本不著义,强为之说,理不可通,故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于传之外,别立异端,故退不守丘明之传。”
〔5〕肤引:肤浅地引用。《公羊》:即《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与《春秋左传》《春秋穀梁传》#-666ff;称《春秋》三传,为儒家经典之一。旧题战国齐#-666aa;公羊#guoxue666-com;撰,实由公羊高口述,到汉初由其玄孙公羊寿和齐人胡母生集录成书,因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所以称为今文学,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间。至王莽时古文经大盛,《公羊传》渐少人钻研。汉何休作有《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有唐徐彦疏。《穀梁》:即《穀梁传》,亦称《春秋穀梁传》或《穀梁春秋》。也为阐释《春秋》大义的儒家经典之一。旧题战国鲁人穀梁赤撰,实亦写定于西汉,属今文学。
〔6〕适足自乱:《春秋左传正义》:“《公羊》《穀梁》口相传授,因事起问,意与《左氏》不同,故引之以解《左氏》,适足以自错乱也。”
〔7〕修:研究,遵循。
〔8〕条贯:条理,系统。《春秋左传正义》:“作传解经,则经义在传,故经之条贯必出于传。”
〔9〕义例:主旨和体例。
〔10〕凡:凡例。《春秋左传正义》:“发凡言例,则例必在凡,故传之义例总归诸凡也。”
〔11〕推:推寻。
〔12〕简:简选,选取。二传:指《公羊》《穀梁》二传。异端:指不#-666ff;经文本意的传文。《春秋左传正义》:“若《左氏》不解,二传有说,有是有非,可去可取,如是则简选二传,取其合义而去其异端。”
〔13〕志:犹言本意。
〔14〕则备论而阙之:谓详尽地加以论述,但不做出决断。阙,同“缺”。《春秋左传正义》:“今《左氏》有无传之经,亦有无经之传。无经之传或可广文,无传之经则不知其事。又有事由于鲁,鲁君亲之而复不书者,先儒或强为之说,或没而不说,疑在阙文,诚难以意理推之,是备论阙之之事也。”
〔15〕俟:待。
〔16〕刘子骏:刘歆字子骏,西汉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创通:创造开通。因刘歆始以传文释经文,故云。
〔17〕贾景伯:贾逵字景伯,东汉著名古文经学家。其父徽字元伯,受业于刘歆,精通《春秋左传》,作《春秋条例》。贾逵传父业,利用章帝特好《春秋左传》《古文尚书》和尊信谶纬,上书说《春秋左传》与谶纬相#-666ff;,可立博士,使《春秋左传》《穀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得以公开传授。著有《左氏传训诂》。许惠卿:东汉经学家。
〔18〕颖子严:颖容字子严,东汉经学家,亦注述《春秋》,名为一家之学。
〔19〕违:差异。杜预重视四家之学,故特列举其差异以见异同。
〔20〕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春秋》《春秋左传》原#-666dd;二书,至杜预始按年将传文与经文相附。
〔21〕比:排比。
〔22〕《经传集解》:即《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23〕谱第:即谱系,为记录宗族世系的书籍。历数:犹言历法。
〔24〕部:门类。
〔25〕《释例》:即《春秋释例》。本书依据经义,阐释《春秋左传》的凡例。原书已佚,今本系清#-666aa;从《永乐大典》中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