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序上 » 杜元凯 > 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

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亦又近诬。据《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数,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至于反袂拭面,称吾道穷,亦无取焉。原文解释

【原文】

先儒以为制作三年note-name:制作三年1制作三年:旧说孔子于鲁哀公十一年(前484)自卫返鲁后始修《春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春止,#-666cc;三年时间。,文成note-name:致2致:招致。《春秋左传正义》:“麟是王者之瑞,非为制作而来,而云仲尼致之,是其妖且妄也。”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note-name:至仲尼卒3至仲尼卒:《公羊》《穀梁》的经、传都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而《左氏》经文却写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夏四月孔子卒。《春秋左传正义》:“盖先儒以为夫子自卫反鲁即作《春秋》,作三年而后致麟,虽得麟而犹不止,比至孔丘之卒,皆是仲尼所修,以是辨之,谓之近诬。”按,《左氏》经在“西狩获麟”一句后,有“小邾射以句绎来奔”一条。杜预认为自此句以下至鲁哀公十六年皆鲁史记之文,孔子弟子欲存“孔子卒”,故并录以续孔子所修之经,并非孔子所作。,亦又近note-name:诬4诬:欺骗。。据《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小邾note-name:小邾5小邾:即邾国,亦称邾娄,曹姓,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于鲁文公十三年(前614)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射:邾国大夫。三叛:即三叛#-666aa;。《春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载,邾国大夫庶其、黑肱和莒国大夫牟夷为了求食,带着领地出叛。小邾射献上句绎逃亡来鲁国,性质同三叛人是一样的,但因此事发生在“西狩获麟”之后,非孔子所书,所以未将其列入三叛人之数。射不在三叛之数,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note-name:作起获麟6作起获麟:从获麟时开始写作。孔子作《春秋》的时间,《史记·孔子世家》列之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之后,杜预之说本此。,则文止于所起note-name:止于所起7止于所起:谓写到获麟时止。,为得其实。至于反note-name:袂8袂:袂(mèi),袖子。《春秋公羊传》称孔子得知获麟的消息后,“反袂拭面,涕沾袍”,又感叹说:“吾道穷矣!”拭面,称吾道穷note-name:道穷9道穷:谓死亡。,亦无取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先儒认为孔子花了三年时间写作《春秋》,完成后招致麒麟出现,这种说法已属妖妄;引经文又一直引到孔子死去,这也是近于欺骗。根据《公羊》经写到获麟为止,而《左氏》未将小邾射列入三叛#-666aa;之数的事实,我认为《春秋》是因孔子有感于麒麟出现而作,从获麟的时候开始写,写到获麟时为止,这才算是真实的情况。至于孔子撩起袖子擦脸上的眼泪,说自己就要死了,这种说法也是不足取的。

原文翻译

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仲尼卒,亦又近诬。据《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数,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至于反袂拭面,称吾道穷,亦无取焉。

先儒认为孔子花了三年时间写作《春秋》,完成后招致麒麟出现,这种说法已属妖妄;引经文又一直引到孔子死去,这也是近于欺骗。根据《公羊》经写到获麟为止,而《左氏》未将小邾射列入三叛#-666aa;之数的事实,我认为《春秋》是因孔子有感于麒麟出现而作,从获麟的时候开始写,写到获麟时为止,这才算是真实的情况。至于孔子撩起袖子擦脸上的眼泪,说自己就要死了,这种说法也是不足取的。

【原文注释】

〔1〕制作三年:旧说孔子于鲁哀公十一年(前484)自卫返鲁后始修《春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春止,#-666cc;三年时间。

〔2〕:招致。《春秋左传正义》:“麟是王者之瑞,非为制作而来,而云仲尼致之,是其妖且妄也。”

〔3〕至仲尼卒:《公羊》《穀梁》的经、传都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而《左氏》经文却写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夏四月孔子卒。《春秋左传正义》:“盖先儒以为夫子自卫反鲁即作《春秋》,作三年而后致麟,虽得麟而犹不止,比至孔丘之卒,皆是仲尼所修,以是辨之,谓之近诬。”按,《左氏》经在“西狩获麟”一句后,有“小邾射以句绎来奔”一条。杜预认为自此句以下至鲁哀公十六年皆鲁史记之文,孔子弟子欲存“孔子卒”,故并录以续孔子所修之经,并非孔子所作。

〔4〕:欺骗。

〔5〕小邾:即邾国,亦称邾娄,曹姓,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于鲁文公十三年(前614)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射:邾国大夫。三叛:即三叛#-666aa;。《春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载,邾国大夫庶其、黑肱和莒国大夫牟夷为了求食,带着领地出叛。小邾射献上句绎逃亡来鲁国,性质同三叛人是一样的,但因此事发生在“西狩获麟”之后,非孔子所书,所以未将其列入三叛人之数。

〔6〕作起获麟:从获麟时开始写作。孔子作《春秋》的时间,《史记·孔子世家》列之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之后,杜预之说本此。

〔7〕止于所起:谓写到获麟时止。

〔8〕:袂(mèi),袖子。《春秋公羊传》称孔子得知获麟的消息后,“反袂拭面,涕沾袍”,又感叹说:“吾道穷矣!”

〔9〕道穷: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