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崩,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六辅殊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前郡尹温太真、刘真长,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亲加吊祭,表荐孤遗,远协神期,用彰世祀。时简穆公薨,以抚养之恩,特深恒慕,表求解职,有诏不许。原文解释
【原文】
太祖崩,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1尚书令:尚书省(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长官。、镇国将军。永明
2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
3本官:原所担任的官职。指侍中、尚书令。丹阳尹:相当于郡太守,治建康,故城在今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南。领丹阳尹。六辅
4六辅:汉代京城附近的六个郡。《汉书·兒宽传》:“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韦昭注:“六辅谓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也。”借指京城附近地区。殊风:风俗不同。殊风,五方
5五方:谓四方及京都。《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异俗。公不谋声训
6声训:声威教训。李善注引扬雄《与桓谭书》:“望风景附,声训自结。”(全文今佚),而楚夏
7楚夏:李善注:“《史记》曰:‘淮南、沛、陈、汝南郡,此西楚也。颍川、南阳,夏#-666aa;之居,故至今谓之夏。’”张铣注:“楚,谓远也;夏,谓近也。”移情:谓移情于美德。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
8解剑拜仇:用东汉许荆故事。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许荆字子张,吴郡#-666aa;。兄子世,尝报仇杀人。其仇操兵欲杀世,荆与相遇,乃解剑长跪曰:‘今愿身代世死。’仇者曰:‘许掾,郡中称君为贤,何敢相侵?’遂解剑而去。”拜,跪拜。仇,仇人。,归田息讼
9归田息讼:用西汉韩延寿故事。《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行县至#guoxue666-com;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5073号"]/pic/texts/xw6uo-v0ux.png[/img]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髠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前郡尹
10前郡尹:谓前丹阳尹。温太真:温峤字太真,东晋大臣。初从刘琨讨石勒,司马睿出镇江左后,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任散骑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职。明帝时,拜侍中,转中书令,补丹阳尹。王敦谋反,与庾亮率#-666kk;讨平,后又联#-666ff;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刘真长:刘惔字真长,东晋初年曾任丹阳尹之职,史称其“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晋书》本传)。温太真、刘真长,或功铭鼎
11鼎:古代烹饪器。彝:古代宗庙中的礼器。古#-666aa;常在上面铭刻称述#-666ii;德的文字。彝,或德标素尚
12素尚:清廉#guoxue666-com;尚的情操。《南史·王昙首传》:“幼有素尚,兄弟#-666dd;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臭味
13臭味:臭(xiù)味,气味。因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用以比喻同类的#-666aa;。《春秋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风云:《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谓同类相感。风云,千载无爽
14爽:违背,不#-666ff;。李周翰注:“言俭继温、刘之迹而为尹丹阳,闻其余德如有馨香,慕其遗化如有滋味,风虎云龙,同气相感,虽千载亦无差爽也。”。亲加吊祭,表荐孤遗,远协
15协:#-666ff;。#-666nn;期:神之所望。神期,用彰
16彰:明。世祀:世代祭祀。世祀。时简穆公薨
17薨:薨(hōng),死。,以抚养之恩,特深恒慕
18恒慕:常慕,常#-666aa;的哀思追念之情。,表求解职
19解职:谓辞官#-666hh;丧。,有诏不许。

【翻译】
太祖死,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666kk;。永明元年,进号卫将#-666kk;。永明二年,以侍中、尚书令的身份兼任丹阳尹。京城附近各郡的风俗不同,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习尚各异。公不谋求声威教训,而西楚华夏都移情于美德,因此能使有仇怨的解剑跪拜仇#-666aa;,争夺田地的归还田地平息诉讼。前丹阳尹温太真、刘真长,或#-666ii;劳铭刻在鼎彝之上,或德行以清廉#guoxue666-com;尚著称,公与之气味相同风云感应,既使历千年也不会有什么不#-666ff;。公亲自对二#-666aa;进行吊唁祭祀,上表推荐其遗孤子孙,远#-666ff;#-666nn;灵的期望,以此彰明世代不绝的祭祀。当时简穆公死去,因抚养自己有恩,特深于常#-666aa;所有的哀慕之情,上表请求辞官#-666hh;丧,有诏不予准许。
原文 | 翻译 |
太祖崩,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六辅殊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前郡尹温太真、刘真长,或功铭鼎彝,或德标素尚,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亲加吊祭,表荐孤遗,远协神期,用彰世祀。时简穆公薨,以抚养之恩,特深恒慕,表求解职,有诏不许。 | 太祖死,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666kk;。永明元年,进号卫将#-666kk;。永明二年,以侍中、尚书令的身份兼任丹阳尹。京城附近各郡的风俗不同,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习尚各异。公不谋求声威教训,而西楚华夏都移情于美德,因此能使有仇怨的解剑跪拜仇#-666aa;,争夺田地的归还田地平息诉讼。前丹阳尹温太真、刘真长,或#-666ii;劳铭刻在鼎彝之上,或德行以清廉#guoxue666-com;尚著称,公与之气味相同风云感应,既使历千年也不会有什么不#-666ff;。公亲自对二#-666aa;进行吊唁祭祀,上表推荐其遗孤子孙,远#-666ff;#-666nn;灵的期望,以此彰明世代不绝的祭祀。当时简穆公死去,因抚养自己有恩,特深于常#-666aa;所有的哀慕之情,上表请求辞官#-666hh;丧,有诏不予准许。 |
【原文注释】
〔1〕尚书令:尚书省(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长官。»
〔2〕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
〔3〕本官:原所担任的官职。指侍中、尚书令。丹阳尹:相当于郡太守,治建康,故城在今江苏南京江宁区东南。»
〔4〕六辅:汉代京城附近的六个郡。《汉书·兒宽传》:“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韦昭注:“六辅谓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也。”借指京城附近地区。殊风:风俗不同。
〔5〕五方:谓四方及京都。《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6〕声训:声威教训。李善注引扬雄《与桓谭书》:“望风景附,声训自结。”(全文今佚)
〔7〕楚夏:李善注:“《史记》曰:‘淮南、沛、陈、汝南郡,此西楚也。颍川、南阳,夏#-666aa;之居,故至今谓之夏。’”张铣注:“楚,谓远也;夏,谓近也。”移情:谓移情于美德。
〔8〕解剑拜仇:用东汉许荆故事。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许荆字子张,吴郡#-666aa;。兄子世,尝报仇杀人。其仇操兵欲杀世,荆与相遇,乃解剑长跪曰:‘今愿身代世死。’仇者曰:‘许掾,郡中称君为贤,何敢相侵?’遂解剑而去。”拜,跪拜。仇,仇人。
〔9〕归田息讼:用西汉韩延寿故事。《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行县至#guoxue666-com;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髠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
〔10〕前郡尹:谓前丹阳尹。温太真:温峤字太真,东晋大臣。初从刘琨讨石勒,司马睿出镇江左后,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任散骑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职。明帝时,拜侍中,转中书令,补丹阳尹。王敦谋反,与庾亮率#-666kk;讨平,后又联#-666ff;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刘真长:刘惔字真长,东晋初年曾任丹阳尹之职,史称其“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晋书》本传)。
〔11〕鼎:古代烹饪器。彝:古代宗庙中的礼器。古#-666aa;常在上面铭刻称述#-666ii;德的文字。
〔12〕素尚:清廉#guoxue666-com;尚的情操。《南史·王昙首传》:“幼有素尚,兄弟#-666dd;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13〕臭味:臭(xiù)味,气味。因同类的东西气味相同,故用以比喻同类的#-666aa;。《春秋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风云:《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谓同类相感。
〔14〕爽:违背,不#-666ff;。李周翰注:“言俭继温、刘之迹而为尹丹阳,闻其余德如有馨香,慕其遗化如有滋味,风虎云龙,同气相感,虽千载亦无差爽也。”
〔15〕协:#-666ff;。#-666nn;期:神之所望。
〔16〕彰:明。世祀:世代祭祀。
〔17〕薨:薨(hōng),死。
〔18〕恒慕:常慕,常#-666aa;的哀思追念之情。
〔19〕解职:谓辞官#-666hh;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