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 袁彦伯 >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谈,…+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相与弘道,岂不远哉!原文解释

【原文】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note-name:“董卓”二句1“董卓”二句:东汉末年,大将#-666kk;何进谋诛宦官,密召董卓进京。谋泄,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等又尽杀宦官。董卓乘乱引兵入朝,遂擅权自为相国,废少帝,立献帝,凶暴#-666gg;乱。袁绍、孙坚等起兵讨之,董卓乃挟献帝西迁长安,并尽徙洛阳#-666aa;于长安,积尸盈路。至长安,董卓自为太师。司徒王允乃计诱其将吕布杀之,弃尸于市。#-666nn;器,帝位。迁逼,指董卓逼迁献帝于长安。。公达慨然,志在致命note-name:“公达”二句2“公达”二句:指荀攸见献帝被逼,有志豁出生命以匡汉室。据《后汉书》,荀攸曾与议郎郑泰、何颙等谋刺董卓,事未成被收系狱中。公达,荀攸,字公达,荀彧从子。曹操以为#-666kk;师,#-666ii;仅次于荀彧,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慨然,激昂、愤激的样子。《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由note-name:斯3斯:指谋刺董卓,匡助汉室之事。而谈,note-name:故4故:本,本来。以:通“已”,已经。名节:名誉与节操。以大存名节。至如身为汉隶note-name:汉隶5汉隶:汉官。荀攸曾为汝南太守,又入朝为尚书。魏幕:曹操幕府。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note-name:“源流”二句6“源流”二句:言荀攸之取舍进退,其心同于荀彧。源流,水的本源和支流,以喻事物的本末。趣舍,取舍,谓进退。其,表委婉的语助词。谓,为。。所以存亡note-name:存亡7存亡:一存一亡,指荀攸存荀彧亡。殊致:不一致。殊致,始终note-name:始终8始终:经过。指荀攸与荀彧各自的事迹。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note-name:“将以文若”二句9“将以文若”二句:指荀彧以自杀明志,明仁义之道,符#-666ff;名教。李善注:“言文若殒身,既明仁义之道,且寄迹于名教之地也。”将,且。明,明仁义之道。名教,以正名定#-666dd;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note-name:“夫仁义”二句10“夫仁义”二句:谓荀彧仁义既明,时#-666aa;尊举其理,肯定荀彧的行为。时,时人。宗,尊。致,理。生理note-name:生理11生理:生生之理,指生命。全:指全身以匡时难。不可不全,故达识note-name:达识12达识:透彻的见识。摄:行。契:义。摄其契。相与弘道note-name:相与弘道13相与弘道:言二荀相与推广为臣之道。,岂不远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董卓之乱,汉室被迫迁移。荀攸激昂慷慨,志在为汉室献出生命。由此而论,他本已保全了名节。至于他身为汉臣又入仕曹操#-666kk;府,那是荀攸取舍进退,其心迹与荀彧是相同的。但攸存彧亡,一生一死,行事不同,而且文若又以殒身以明仁义之道,已经寄迹名教。仁义不可不明,所以当时#-666aa;尊重荀彧识见;可是匡正时难必须保全生命,所以荀攸见解透彻通达,全身以推行义事。他与荀彧#-666cc;同发扬为臣之道,见识岂不深远吗?

原文翻译

董卓之乱,神器迁逼。公达慨然,志在致命。由斯而谈,故以大存名节。至如身为汉隶而迹入魏幕,源流趣舍,其亦文若之谓。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将以文若既明,名教有寄乎。夫仁义不可不明,则时宗举其致;生理不可不全,故达识摄其契。相与弘道,岂不远哉!

董卓之乱,汉室被迫迁移。荀攸激昂慷慨,志在为汉室献出生命。由此而论,他本已保全了名节。至于他身为汉臣又入仕曹操#-666kk;府,那是荀攸取舍进退,其心迹与荀彧是相同的。但攸存彧亡,一生一死,行事不同,而且文若又以殒身以明仁义之道,已经寄迹名教。仁义不可不明,所以当时#-666aa;尊重荀彧识见;可是匡正时难必须保全生命,所以荀攸见解透彻通达,全身以推行义事。他与荀彧#-666cc;同发扬为臣之道,见识岂不深远吗?

【原文注释】

〔1〕“董卓”二句:东汉末年,大将#-666kk;何进谋诛宦官,密召董卓进京。谋泄,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等又尽杀宦官。董卓乘乱引兵入朝,遂擅权自为相国,废少帝,立献帝,凶暴#-666gg;乱。袁绍、孙坚等起兵讨之,董卓乃挟献帝西迁长安,并尽徙洛阳#-666aa;于长安,积尸盈路。至长安,董卓自为太师。司徒王允乃计诱其将吕布杀之,弃尸于市。#-666nn;器,帝位。迁逼,指董卓逼迁献帝于长安。

〔2〕“公达”二句:指荀攸见献帝被逼,有志豁出生命以匡汉室。据《后汉书》,荀攸曾与议郎郑泰、何颙等谋刺董卓,事未成被收系狱中。公达,荀攸,字公达,荀彧从子。曹操以为#-666kk;师,#-666ii;仅次于荀彧,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慨然,激昂、愤激的样子。《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太祖表封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3〕:指谋刺董卓,匡助汉室之事。

〔4〕:本,本来。以:通“已”,已经。名节:名誉与节操。

〔5〕汉隶:汉官。荀攸曾为汝南太守,又入朝为尚书。魏幕:曹操幕府。

〔6〕“源流”二句:言荀攸之取舍进退,其心同于荀彧。源流,水的本源和支流,以喻事物的本末。趣舍,取舍,谓进退。其,表委婉的语助词。谓,为。

〔7〕存亡:一存一亡,指荀攸存荀彧亡。殊致:不一致。»

〔8〕始终:经过。指荀攸与荀彧各自的事迹。

〔9〕“将以文若”二句:指荀彧以自杀明志,明仁义之道,符#-666ff;名教。李善注:“言文若殒身,既明仁义之道,且寄迹于名教之地也。”将,且。明,明仁义之道。名教,以正名定#-666dd;为中心的封建礼教。

〔10〕“夫仁义”二句:谓荀彧仁义既明,时#-666aa;尊举其理,肯定荀彧的行为。时,时人。宗,尊。致,理。

〔11〕生理:生生之理,指生命。全:指全身以匡时难。»

〔12〕达识:透彻的见识。摄:行。契:义。

〔13〕相与弘道:言二荀相与推广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