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史论上 » 干令升 > 武皇既崩,山陵未干,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

武皇既崩,山陵未干,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寻以二公、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而阏伯、实沈之郤岁构;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民不见德,唯乱是闻。朝为伊、周,夕为桀、跖。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势利。于是轻薄干纪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解纽。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李辰、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余年,而河洛为墟,戎羯称制,二帝失尊,山陵无所。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原文解释

【原文】

武皇既崩,山陵note-name:山陵1山陵:帝王的坟墓。未干:晋武帝入葬方十月,晋室即生内乱,故称山陵未干。未干,杨骏note-name:杨骏2杨骏:晋太尉。为武帝杨皇后之父。武帝死,为太傅,辅政。惠帝贾皇后串通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于武帝葬后十月诛杨骏。被诛,母后note-name:母后3母后:晋武帝皇后杨芷,为惠帝生母武帝元皇后杨艳从妹,杨骏之女。杨艳早卒,武帝死,杨芷被尊为皇太后。惠帝皇后贾南风素恨杨芷,既诛杨骏,旋废杨芷为庶#-666aa;,夺其侍从,使杨芷被饿死。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note-name: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4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贾后诛杨骏,牵连杨骏弟杨珧、杨济及大臣张劭等十余#-666aa;,皆夷三族。。寻以二公note-name:二公5二公:指司马亮和卫瓘。司马亮为太宰、汝南王,司马懿之子;卫瓘为太保、菑阳公,与太傅并为上三公。楚王:卫将#-666kk;司马玮,晋武帝庶子。贾后既诛杨骏之#-666bb;,又矫诏使司马玮杀司马亮、卫瓘,旋又以矫诏罪杀司马玮。、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note-name:宗子无维城之助6宗子无维城之助:言惠帝无嫡亲兄弟之助。《诗经·大雅·板》:“怀德惟宁,宗子维城。”宗子,帝王的嫡子。此指晋惠帝。城,以喻宗子团结坚固。武帝元皇后杨艳生三子,长子早夭,次子惠帝,三子死于司马亮、司马玮被诛之后,杨芷生一子早夭,故惠帝无嫡兄弟之助。,而阏伯、实沈note-name:阏伯、实沈7阏伯、实沈:阏(è)伯、实沈,传说为#guoxue666-com;辛氏二子,阏伯为长,实沈为季,二#-666aa;不相容,常相征讨。事见《春秋左传·昭公元年》。郤(xì):嫌隙,争斗。此指晋宗室诸王为争夺政权连年征战,叔侄兄弟互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之郤岁构;师尹无具瞻之贵note-name:师尹无具瞻之贵8师尹无具瞻之贵:《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氏,民具尔瞻。”师尹,周太师尹氏。此指权臣。具,俱。瞻,望。贾后专权,以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妹之子贾谧与政,贾、郭二族权倾天下。本句似针对贾、郭之流。,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note-name:“至乃”二句9“至乃”二句:晋惠帝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等杀贾后及其同#-666bb;,次年逼惠帝禅位,号曰太上皇。在此期间,太史官见有星变之事,占其征兆,谓当有免官天子。参见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民不见德,唯乱是闻note-name:“民不”二句10“民不”二句:《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朝为伊、周note-name:伊、周11伊、周:指伊尹、周公。,夕为桀、跖note-name:桀、跖12桀、跖:指夏桀、盗跖。。善恶陷于成败,毁誉note-name:胁13胁:胁从。于势利。于是轻薄note-name:轻薄14轻薄:轻浮放荡。干:犯。干纪之士,役奸智note-name:役奸智15役奸智:使奸弄巧。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note-name:内16内:指汉#-666aa;。外:指匈奴、鲜卑等少数族。自晋永兴元年(304)起,幽州都督王浚等联#-666ff;鲜卑、乌桓部族兵伐成都王司马颖,匈奴刘渊又以助司马颖为名起兵建汉,中原战局,渐由“八王之乱”演变为所谓“五胡乱华”,故云“内外混淆”。外混淆,note-name:庶17庶:众。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note-name:天网18天网:喻国家法律制度。纽:根本。解纽。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note-name:方岳19方岳:四方名山大山。古天子巡狩至某方岳,某方诸侯即会朝于此。汉魏以降,因以方岳称地方长官,如刺史、太守之类。钧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镇:重。此指地方刺史、郡守或拥兵为乱,或不能自保,皆无安定地方之用。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note-name:关门无结草之固20关门无结草之固:此句谓编蓬结草为门自不牢固,而关塞门墙之坚固尚不及此。关,关塞。李辰note-name:李辰21李辰:本叫张昌,晋惠帝太安二年(303)率流民起义,乃改姓名。李辰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帝,自任相国,据江夏等地。不久兵败窜逃,次年被擒斩首。石冰:初为李辰部将,后进占扬州各郡,兵败后为部将所杀。荆: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江夏属荆州。扬:扬州,治建业(今江苏南京)。、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note-name:刘渊22刘渊:字元海,匈奴族,继父为左部帅。乘西晋八王之乱,起兵扩众。永兴元年(304)称汉王,后改称汉帝。王弥:惠帝末聚众起兵,纵横青、徐等州,又入许昌,归刘渊,与刘曜等攻克洛阳,还据青州,旋为石勒所杀,并其众。青:青州,治所屡迁,地约当今山东济南至荣城一线。冀:冀州,地约当今河北及河南北部。、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余年,而河洛note-name:河洛23河洛:黄河与洛水。此指该两河流域地区。为墟,note-name:戎24戎:古族名。迁徙于河朔、西北等地,战国以降常用以称西北各少数族。羯(jié):古族名。源于小月支,曾附属匈奴。晋时散居山西东南部。制:皇帝的诏令曰制。称制犹言称帝。此指匈奴刘渊建立的前赵(刘渊子刘聪改汉为赵)政权,羯#-666aa;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等。羯称制,二帝note-name:二帝25二帝:西晋怀帝和愍帝。失尊:指怀、愍二帝先后成为刘氏的俘虏。失尊,山陵无所note-name:山陵无所26山陵无所:指怀、愍二帝被俘后,先后死于前赵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不知陵墓何在。。何哉?树立失权note-name:树立失权27树立失权:晋惠帝性痴,武帝以之为嗣君,有失权衡。事见《晋书·惠帝纪》。托付非才note-name:托付非才28托付非才:武帝临终,托付杨骏辅佐惠帝,但杨骏非其才,不能制众,遂遭族诛,而使晋政落于贾后之手。四维note-name:四维29四维:《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不张,而苟且note-name:苟且30苟且:偷安懈怠。之政多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晋武皇帝大行西去,墓上泥土尚未全干,杨骏竟遭满门抄斩,太后也被废为庶#-666aa;,朝中大臣举家被害的有数十族。接着发生司马亮、卫瓘和楚王司马玮先后被杀的事变,惠帝得不到嫡亲兄弟的帮助,皇室兄弟间的争斗年年发生;权臣没有万民仰望的威重,遭打倒杀害之祸的天天都有。甚至逼惠帝禅位称作太上皇,出现免官天子的歌谣。民众看不见当权者有何德行,只听说朝廷里动乱不已。当政者早上俨然是伊尹、周公,晚上就变成了夏桀、盗跖。谁好谁坏取决于胜或败,贬谁褒谁胁从于官大的。于是轻浮放荡违法乱纪之流,使奸弄巧迎#-666ff;权贵,就像蠓虫飞蛾扑灯投火。汉#-666aa;与少数民族互相混淆,官吏纷纷由庸才充任,名实相反一派混乱,国家大法失去根本。国家大政一再落入制造动乱者之手,#-666mm;卫士兵流散到四面八方。州郡长官丝毫不能安定地方,关塞门墙不如蓬门牢固。李辰、石冰在荆州、扬州颠覆我基业,刘渊、王弥在青州、冀州扰乱我晋室。二十多年间,黄河洛水两岸化为废墟,戎羯之#-666aa;居然称帝,怀、愍二帝做了俘虏,死后坟墓不知何在。为什么这样呢?武帝立嗣有失权衡,托付辅弼人非其才,礼义廉耻不得伸张,偷安懈怠的政事层出不穷啊。

原文翻译

武皇既崩,山陵未干,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寻以二公、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而阏伯、实沈之郤岁构;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民不见德,唯乱是闻。朝为伊、周,夕为桀、跖。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势利。于是轻薄干纪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解纽。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李辰、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余年,而河洛为墟,戎羯称制,二帝失尊,山陵无所。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晋武皇帝大行西去,墓上泥土尚未全干,杨骏竟遭满门抄斩,太后也被废为庶#-666aa;,朝中大臣举家被害的有数十族。接着发生司马亮、卫瓘和楚王司马玮先后被杀的事变,惠帝得不到嫡亲兄弟的帮助,皇室兄弟间的争斗年年发生;权臣没有万民仰望的威重,遭打倒杀害之祸的天天都有。甚至逼惠帝禅位称作太上皇,出现免官天子的歌谣。民众看不见当权者有何德行,只听说朝廷里动乱不已。当政者早上俨然是伊尹、周公,晚上就变成了夏桀、盗跖。谁好谁坏取决于胜或败,贬谁褒谁胁从于官大的。于是轻浮放荡违法乱纪之流,使奸弄巧迎#-666ff;权贵,就像蠓虫飞蛾扑灯投火。汉#-666aa;与少数民族互相混淆,官吏纷纷由庸才充任,名实相反一派混乱,国家大法失去根本。国家大政一再落入制造动乱者之手,#-666mm;卫士兵流散到四面八方。州郡长官丝毫不能安定地方,关塞门墙不如蓬门牢固。李辰、石冰在荆州、扬州颠覆我基业,刘渊、王弥在青州、冀州扰乱我晋室。二十多年间,黄河洛水两岸化为废墟,戎羯之#-666aa;居然称帝,怀、愍二帝做了俘虏,死后坟墓不知何在。为什么这样呢?武帝立嗣有失权衡,托付辅弼人非其才,礼义廉耻不得伸张,偷安懈怠的政事层出不穷啊。

【原文注释】

〔1〕山陵:帝王的坟墓。未干:晋武帝入葬方十月,晋室即生内乱,故称山陵未干。

〔2〕杨骏:晋太尉。为武帝杨皇后之父。武帝死,为太傅,辅政。惠帝贾皇后串通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于武帝葬后十月诛杨骏。

〔3〕母后:晋武帝皇后杨芷,为惠帝生母武帝元皇后杨艳从妹,杨骏之女。杨艳早卒,武帝死,杨芷被尊为皇太后。惠帝皇后贾南风素恨杨芷,既诛杨骏,旋废杨芷为庶#-666aa;,夺其侍从,使杨芷被饿死。

〔4〕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贾后诛杨骏,牵连杨骏弟杨珧、杨济及大臣张劭等十余#-666aa;,皆夷三族。

〔5〕二公:指司马亮和卫瓘。司马亮为太宰、汝南王,司马懿之子;卫瓘为太保、菑阳公,与太傅并为上三公。楚王:卫将#-666kk;司马玮,晋武帝庶子。贾后既诛杨骏之#-666bb;,又矫诏使司马玮杀司马亮、卫瓘,旋又以矫诏罪杀司马玮。

〔6〕宗子无维城之助:言惠帝无嫡亲兄弟之助。《诗经·大雅·板》:“怀德惟宁,宗子维城。”宗子,帝王的嫡子。此指晋惠帝。城,以喻宗子团结坚固。武帝元皇后杨艳生三子,长子早夭,次子惠帝,三子死于司马亮、司马玮被诛之后,杨芷生一子早夭,故惠帝无嫡兄弟之助。

〔7〕阏伯、实沈:阏(è)伯、实沈,传说为#guoxue666-com;辛氏二子,阏伯为长,实沈为季,二#-666aa;不相容,常相征讨。事见《春秋左传·昭公元年》。郤(xì):嫌隙,争斗。此指晋宗室诸王为争夺政权连年征战,叔侄兄弟互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

〔8〕师尹无具瞻之贵:《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氏,民具尔瞻。”师尹,周太师尹氏。此指权臣。具,俱。瞻,望。贾后专权,以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妹之子贾谧与政,贾、郭二族权倾天下。本句似针对贾、郭之流。

〔9〕“至乃”二句:晋惠帝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等杀贾后及其同#-666bb;,次年逼惠帝禅位,号曰太上皇。在此期间,太史官见有星变之事,占其征兆,谓当有免官天子。参见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

〔10〕“民不”二句:《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

〔11〕伊、周:指伊尹、周公。»

〔12〕桀、跖:指夏桀、盗跖。

〔13〕:胁从。

〔14〕轻薄:轻浮放荡。干:犯。

〔15〕役奸智:使奸弄巧。

〔16〕:指汉#-666aa;。外:指匈奴、鲜卑等少数族。自晋永兴元年(304)起,幽州都督王浚等联#-666ff;鲜卑、乌桓部族兵伐成都王司马颖,匈奴刘渊又以助司马颖为名起兵建汉,中原战局,渐由“八王之乱”演变为所谓“五胡乱华”,故云“内外混淆”。

〔17〕:众。

〔18〕天网:喻国家法律制度。纽:根本。»

〔19〕方岳:四方名山大山。古天子巡狩至某方岳,某方诸侯即会朝于此。汉魏以降,因以方岳称地方长官,如刺史、太守之类。钧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镇:重。此指地方刺史、郡守或拥兵为乱,或不能自保,皆无安定地方之用。

〔20〕关门无结草之固:此句谓编蓬结草为门自不牢固,而关塞门墙之坚固尚不及此。关,关塞。

〔21〕李辰:本叫张昌,晋惠帝太安二年(303)率流民起义,乃改姓名。李辰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帝,自任相国,据江夏等地。不久兵败窜逃,次年被擒斩首。石冰:初为李辰部将,后进占扬州各郡,兵败后为部将所杀。荆:荆州,治江陵(今属湖北),江夏属荆州。扬:扬州,治建业(今江苏南京)。

〔22〕刘渊:字元海,匈奴族,继父为左部帅。乘西晋八王之乱,起兵扩众。永兴元年(304)称汉王,后改称汉帝。王弥:惠帝末聚众起兵,纵横青、徐等州,又入许昌,归刘渊,与刘曜等攻克洛阳,还据青州,旋为石勒所杀,并其众。青:青州,治所屡迁,地约当今山东济南至荣城一线。冀:冀州,地约当今河北及河南北部。

〔23〕河洛:黄河与洛水。此指该两河流域地区。»

〔24〕:古族名。迁徙于河朔、西北等地,战国以降常用以称西北各少数族。羯(jié):古族名。源于小月支,曾附属匈奴。晋时散居山西东南部。制:皇帝的诏令曰制。称制犹言称帝。此指匈奴刘渊建立的前赵(刘渊子刘聪改汉为赵)政权,羯#-666aa;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等。

〔25〕二帝:西晋怀帝和愍帝。失尊:指怀、愍二帝先后成为刘氏的俘虏。

〔26〕山陵无所:指怀、愍二帝被俘后,先后死于前赵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不知陵墓何在。

〔27〕树立失权:晋惠帝性痴,武帝以之为嗣君,有失权衡。事见《晋书·惠帝纪》。

〔28〕托付非才:武帝临终,托付杨骏辅佐惠帝,但杨骏非其才,不能制众,遂遭族诛,而使晋政落于贾后之手。

〔29〕四维:《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0〕苟且:偷安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