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论一 » 贾谊 >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原文解释

【原文】

孝公既没,惠文note-name:惠文1惠文:秦惠文王,也即秦惠王,在位二十七年(前337—前311)。武:秦武王,在位四年(前310—前307)。昭:《新书》作“昭襄”,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武、昭,note-name:蒙2蒙:继承。故业:指秦孝公所开创的业绩。故业,note-name:因3因:因袭,继承。这里指遵循。遗策,南取汉中note-name:南取汉中4南取汉中:《史记·秦本纪》载,秦惠王后元十三年(前312),“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西举巴蜀note-name:西举巴蜀5西举巴蜀:《史记·秦本纪》载,秦惠王后元九年(前316),“司马错伐蜀,灭之”。举,攻占。巴、蜀,古国名。约在今四川地区。,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note-name:收要害之郡6收要害之郡:《新书》作“北收要害之郡”,《史记》《汉书》均无“北”字。要害之郡,或以为指成皋(在今河南荥阳),或以为指上郡(在今陕西榆林一带)。。诸侯恐惧,会盟note-name:会盟7会盟:指缔结#-666ff;纵抗秦盟约的仪式。弱:削弱。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note-name:合从8合从:与“连横”针锋相对的政治外交策略,指东方六国由北到南联#-666ff;起来,#-666cc;同对付西方的秦国。从,即纵,南北为纵。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note-name:四君9四君:即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四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都曾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起过重要作用。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楚、齐note-name:楚、齐10楚、齐:原无,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补。按,下文有“六国之士”句,六国指齐、楚、韩、魏、燕、赵;而文章的末段又提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故应补上。、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note-name:甯越11甯越:赵#-666aa;。徐尚:宋人。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谋臣之一,是#-666ff;纵策略的制订者。杜赫:周人。、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note-name:齐明12齐明:东周臣。周最:东周成君之子。陈轸:曾出仕楚、秦两国。召滑:楚臣。楼缓:魏相。翟景:魏#-666aa;。苏厉:苏秦之弟,齐臣。乐(yuè)毅:燕国名将。、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note-name:吴起13吴起:曾出仕魏、楚。孙膑:孙武之后,齐国名将。带佗:楚将。兒(ní)良、王廖:都是战国时的兵家。田忌:齐将。廉颇、赵奢:都是赵国的名将。、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note-name:叩关14叩关:攻打函谷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note-name:延15延:迎。敌,九国note-name:九国16九国:为夸张之辞,实际只有楚、赵、魏、韩、燕五国。遁逃:《新书》作“逡巡”,《史记·秦始皇本纪》作“逡巡遁逃”,《汉书·陈胜项籍传》作“遁巡”;《史记·陈涉世家》作“遁逃”,与《文选》同。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note-name:镞17镞:以金属制造的箭头。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note-name:北18北:败。这里指败逃的士兵。,伏尸百万,流血漂note-name:橹19橹:橹(lǔ),大的盾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note-name:孝文王20孝文王:前250年在位,即位三天就死了。庄襄王:继位三年就死了。、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原有的基业,遵循秦孝公遗留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占领巴、蜀,向东割据了肥沃的土地,收取了险要的地区。诸侯各国惊惶恐惧,会集结盟以谋求削弱秦国,各国不惜用珍贵的器具、重要的宝物与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666aa;才,采用#-666ff;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正当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尊贵的#-666aa;物,都聪慧明达而忠诚信义,对#-666aa;宽容厚道而爱护备至,尊敬贤人而器重才士,他们以#-666ff;纵的策略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兼有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众多力量。于是六国的才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666kk;队。诸侯各国曾凭借比秦国大十倍的土地和百万大#-666kk;,攻打函谷关而进袭秦国。秦#-666kk;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畏缩退却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点箭镞,但天下诸侯均已陷入了困境。于是#-666ff;纵的盟约#-666dd;崩离析,诸侯各国争着割让土地以贿赂秦国。这样秦国就有余力利用诸侯的弱点来制#-666hh;他们,追赶溃败逃跑的部队,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淌的鲜血可以飘浮起大的盾牌;秦国趁着这便利的形势,宰割天下的土地,#-666dd;裂诸侯的河山,于是强国请求归#-666hh;,弱国入秦朝拜。一直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享国的时间很短,国家平静无事。

原文翻译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伏,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原有的基业,遵循秦孝公遗留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占领巴、蜀,向东割据了肥沃的土地,收取了险要的地区。诸侯各国惊惶恐惧,会集结盟以谋求削弱秦国,各国不惜用珍贵的器具、重要的宝物与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666aa;才,采用#-666ff;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正当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尊贵的#-666aa;物,都聪慧明达而忠诚信义,对#-666aa;宽容厚道而爱护备至,尊敬贤人而器重才士,他们以#-666ff;纵的策略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兼有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众多力量。于是六国的才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出谋划策;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666kk;队。诸侯各国曾凭借比秦国大十倍的土地和百万大#-666kk;,攻打函谷关而进袭秦国。秦#-666kk;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畏缩退却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点箭镞,但天下诸侯均已陷入了困境。于是#-666ff;纵的盟约#-666dd;崩离析,诸侯各国争着割让土地以贿赂秦国。这样秦国就有余力利用诸侯的弱点来制#-666hh;他们,追赶溃败逃跑的部队,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淌的鲜血可以飘浮起大的盾牌;秦国趁着这便利的形势,宰割天下的土地,#-666dd;裂诸侯的河山,于是强国请求归#-666hh;,弱国入秦朝拜。一直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享国的时间很短,国家平静无事。

【原文注释】

〔1〕惠文:秦惠文王,也即秦惠王,在位二十七年(前337—前311)。武:秦武王,在位四年(前310—前307)。昭:《新书》作“昭襄”,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

〔2〕:继承。故业:指秦孝公所开创的业绩。

〔3〕:因袭,继承。这里指遵循。

〔4〕南取汉中:《史记·秦本纪》载,秦惠王后元十三年(前312),“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

〔5〕西举巴蜀:《史记·秦本纪》载,秦惠王后元九年(前316),“司马错伐蜀,灭之”。举,攻占。巴、蜀,古国名。约在今四川地区。

〔6〕收要害之郡:《新书》作“北收要害之郡”,《史记》《汉书》均无“北”字。要害之郡,或以为指成皋(在今河南荥阳),或以为指上郡(在今陕西榆林一带)。

〔7〕会盟:指缔结#-666ff;纵抗秦盟约的仪式。弱:削弱。

〔8〕合从:与“连横”针锋相对的政治外交策略,指东方六国由北到南联#-666ff;起来,#-666cc;同对付西方的秦国。从,即纵,南北为纵。»

〔9〕四君:即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四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都曾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起过重要作用。

〔10〕楚、齐:原无,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补。按,下文有“六国之士”句,六国指齐、楚、韩、魏、燕、赵;而文章的末段又提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故应补上。

〔11〕甯越:赵#-666aa;。徐尚:宋人。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谋臣之一,是#-666ff;纵策略的制订者。杜赫:周人。

〔12〕齐明:东周臣。周最:东周成君之子。陈轸:曾出仕楚、秦两国。召滑:楚臣。楼缓:魏相。翟景:魏#-666aa;。苏厉:苏秦之弟,齐臣。乐(yuè)毅:燕国名将。»

〔13〕吴起:曾出仕魏、楚。孙膑:孙武之后,齐国名将。带佗:楚将。兒(ní)良、王廖:都是战国时的兵家。田忌:齐将。廉颇、赵奢:都是赵国的名将。»

〔14〕叩关:攻打函谷关。

〔15〕:迎。

〔16〕九国:为夸张之辞,实际只有楚、赵、魏、韩、燕五国。遁逃:《新书》作“逡巡”,《史记·秦始皇本纪》作“逡巡遁逃”,《汉书·陈胜项籍传》作“遁巡”;《史记·陈涉世家》作“遁逃”,与《文选》同。

〔17〕:以金属制造的箭头。

〔18〕:败。这里指败逃的士兵。

〔19〕:橹(lǔ),大的盾牌。

〔20〕孝文王:前250年在位,即位三天就死了。庄襄王:继位三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