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原文解释
【原文】
岂惟兴主1兴主:振兴主#-666aa;的人。李善注:“《吕氏春秋》曰:世有兴主之士也。”,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
2幽王:指周幽王。宣王之子,前781—前771年在位。宠爱褒姒,生子伯#-666hh;,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怒,联#-666ff;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
3祅始于夏庭:祅(yāo)始于夏庭,《史记·周本纪》载,夏朝末年有两条#-666nn;龙出现在宫廷,自称是褒的两个先君。夏帝占卜,杀、去、留都不吉利,只有将龙的吐沫藏起来才吉利。夏帝即将龙的吐沫用木匣封存起来,一直传到周代,没有谁敢打开木匣。周厉王时,木匣被打开,吐沫流出,化成黑鳖,使后宫一幼年宫女怀孕。宫女无夫而生一女子,惧而弃之,“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祅,地面出现的反常怪异现象。;曹伯阳
4曹伯阳:春秋时曹国国君,鲁定公九年(前501)即位,哀公八年(前487)宋灭曹,被杀。公孙强:曹臣。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
5征发于社宫:《春秋左传·哀公七年》载,曹国灭亡之前,曾经有#-666aa;梦见一伙君子站在社宫外商量灭亡曹国。曹叔振铎要求等一下公孙强,大家同意了。天亮后起来寻找,曹国并没有公孙强这个人。做梦的人告诫其子说:“我死后,你听到公孙强执政,一定要离开曹国。”曹伯阳即位后,喜欢打猎射鸟,曹国边境上有一个叫公孙强的人也喜欢射鸟,打了一只白雁献给曹伯阳,并向曹伯阳谈论打猎射鸟的技艺,曹伯阳很喜欢他,让他做了司城,执掌朝政。做梦人的儿子于是离开了曹国,曹国不久被宋国灭掉,曹伯阳和公孙强均被俘杀。征,迹象,预兆。社宫,古代帝王、诸侯祭土地#-666nn;的地方。;叔孙豹
6叔孙豹:春秋末鲁臣,又名叔孙穆子。昵:亲近。竖牛:鲁#-666aa;,叔孙豹近侍,为人阴险狡诈。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
7祸成于庚宗:据《春秋左传·昭公四年》载,叔孙豹曾私离鲁国逃往齐国,到达庚宗,同一个女#-666aa;私通。到齐国后,娶妻生下孟丙、仲壬。一次叔孙豹梦见天塌下来压着了自己,要顶不住了,回头看见一个人,肤色黝黑,肩颈部向前弯曲,深眼睛,猪嘴巴,就喊道:“牛!来帮我!”这才把天顶住了。早上醒来查找手下人中没有谁像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后来叔孙豹被鲁国召回,立为卿,曾在庚宗同他私通的女人来见他。叔孙豹问起儿子的情况,召与相见,就像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于是也不问他的名字,就喊他“牛”,让他做了小臣(即竖)。竖牛受到宠信,大了以后主持家务。为了搅乱叔孙豹的家室并加以占有,竖牛以两面行间的方式,让叔孙豹杀死了孟丙,赶走了仲壬。后来叔孙豹病危,竖牛不让进食,叔孙豹终于病饿而死。庚宗,鲁国地名。当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吉凶成败,各以数
8数:命运。李善注:“《春秋考异邮》曰:‘吉凶有效,存亡出象。’”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
9《河》《洛》:《河图》《洛书》。相传伏羲见龙马负图出河,便根据其文字画八卦,谓之《河图》;夏禹治水,洛水出#-666nn;龟,背负文,有数至九,禹因以成九畴,谓之《洛书》。汉郑玄认为是帝王圣#-666aa;受命之瑞。《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曰:以文命者
10以文命者:以文德受命者。指周文王。,七九
11七九:李善注:“言以文德受命者,或七世九世而渐衰微。”而衰;以武兴者
12以武兴者:指周武王。武,武#-666ii;。,六八
13六八:李善注:“言以武#-666ii;而起者,或六世八世而谋也。”而谋。及成王定鼎
14定鼎:固定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郏鄏(jiá rǔ):地名。周都邑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周文王时国都在丰(在今陕西西安鄠邑区),周武王时迁到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至成王时,打算居住在洛邑,委派召公加以营建。后平王东迁,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于此。《春秋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翻译】
岂止是振兴主#-666aa;的#-666aa;,导致乱亡的#-666aa;也是这样。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廷;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吉凶成败,各按命运所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块、不用媒介而自己就亲密了。以前圣人受命于《河图》《洛书》,说: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后就要衰微;以武#-666ii;兴起的人,六世八世后就要重新谋划振兴之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原文 | 翻译 |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 岂止是振兴主#-666aa;的#-666aa;,导致乱亡的#-666aa;也是这样。周幽王被褒姒惑乱,其反常怪异开始出现在夏朝宫廷;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迹象最初出现在社宫;叔孙豹宠信竖牛,祸乱在庚宗时就已造成。吉凶成败,各按命运所安排的到来,都是不用寻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块、不用媒介而自己就亲密了。以前圣人受命于《河图》《洛书》,说: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后就要衰微;以武#-666ii;兴起的人,六世八世后就要重新谋划振兴之策。到成王将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
【原文注释】
〔1〕兴主:振兴主#-666aa;的人。李善注:“《吕氏春秋》曰:世有兴主之士也。”
〔2〕幽王:指周幽王。宣王之子,前781—前771年在位。宠爱褒姒,生子伯#-666hh;,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申侯怒,联#-666ff;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3〕祅始于夏庭:祅(yāo)始于夏庭,《史记·周本纪》载,夏朝末年有两条#-666nn;龙出现在宫廷,自称是褒的两个先君。夏帝占卜,杀、去、留都不吉利,只有将龙的吐沫藏起来才吉利。夏帝即将龙的吐沫用木匣封存起来,一直传到周代,没有谁敢打开木匣。周厉王时,木匣被打开,吐沫流出,化成黑鳖,使后宫一幼年宫女怀孕。宫女无夫而生一女子,惧而弃之,“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祅,地面出现的反常怪异现象。
〔4〕曹伯阳:春秋时曹国国君,鲁定公九年(前501)即位,哀公八年(前487)宋灭曹,被杀。公孙强:曹臣。
〔5〕征发于社宫:《春秋左传·哀公七年》载,曹国灭亡之前,曾经有#-666aa;梦见一伙君子站在社宫外商量灭亡曹国。曹叔振铎要求等一下公孙强,大家同意了。天亮后起来寻找,曹国并没有公孙强这个人。做梦的人告诫其子说:“我死后,你听到公孙强执政,一定要离开曹国。”曹伯阳即位后,喜欢打猎射鸟,曹国边境上有一个叫公孙强的人也喜欢射鸟,打了一只白雁献给曹伯阳,并向曹伯阳谈论打猎射鸟的技艺,曹伯阳很喜欢他,让他做了司城,执掌朝政。做梦人的儿子于是离开了曹国,曹国不久被宋国灭掉,曹伯阳和公孙强均被俘杀。征,迹象,预兆。社宫,古代帝王、诸侯祭土地#-666nn;的地方。
〔6〕叔孙豹:春秋末鲁臣,又名叔孙穆子。昵:亲近。竖牛:鲁#-666aa;,叔孙豹近侍,为人阴险狡诈。
〔7〕祸成于庚宗:据《春秋左传·昭公四年》载,叔孙豹曾私离鲁国逃往齐国,到达庚宗,同一个女#-666aa;私通。到齐国后,娶妻生下孟丙、仲壬。一次叔孙豹梦见天塌下来压着了自己,要顶不住了,回头看见一个人,肤色黝黑,肩颈部向前弯曲,深眼睛,猪嘴巴,就喊道:“牛!来帮我!”这才把天顶住了。早上醒来查找手下人中没有谁像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后来叔孙豹被鲁国召回,立为卿,曾在庚宗同他私通的女人来见他。叔孙豹问起儿子的情况,召与相见,就像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于是也不问他的名字,就喊他“牛”,让他做了小臣(即竖)。竖牛受到宠信,大了以后主持家务。为了搅乱叔孙豹的家室并加以占有,竖牛以两面行间的方式,让叔孙豹杀死了孟丙,赶走了仲壬。后来叔孙豹病危,竖牛不让进食,叔孙豹终于病饿而死。庚宗,鲁国地名。当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8〕数:命运。李善注:“《春秋考异邮》曰:‘吉凶有效,存亡出象。’”
〔9〕《河》《洛》:《河图》《洛书》。相传伏羲见龙马负图出河,便根据其文字画八卦,谓之《河图》;夏禹治水,洛水出#-666nn;龟,背负文,有数至九,禹因以成九畴,谓之《洛书》。汉郑玄认为是帝王圣#-666aa;受命之瑞。《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10〕以文命者:以文德受命者。指周文王。
〔11〕七九:李善注:“言以文德受命者,或七世九世而渐衰微。”
〔12〕以武兴者:指周武王。武,武#-666ii;。
〔13〕六八:李善注:“言以武#-666ii;而起者,或六世八世而谋也。”
〔14〕定鼎:固定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郏鄏(jiá rǔ):地名。周都邑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周文王时国都在丰(在今陕西西安鄠邑区),周武王时迁到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至成王时,打算居住在洛邑,委派召公加以营建。后平王东迁,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于此。《春秋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