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孝经》 >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原文解释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note-name:明王1明王:圣明睿智的帝王。明,明察、了解得非常清楚。此处有上对下、下对上都明察的意思。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note-name:诗2诗: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此诗是赞颂周文王的文德,并歌颂武王能够继承文王极好的声誉,完成其志愿。》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note-name:无思不服3无思不服:思,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666hh;,归附、服从。。’”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孔子说:“古时候圣明之君,侍奉父亲能尽孝道,所以侍奉上天就能开发自己本性里的光明;侍奉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对于万事万物观察得清清楚楚;侍奉诸父、诸兄能尽长幼之道,所以上上下下都安定太平。他以孝道侍奉天地,效法天地之德,得到天地的明察,祖宗的#-666nn;明就来感应,接受他的祭祀。所以,即使贵为天子,也必有他所尊敬的,那就是他的父亲;也必有比他更年长的,那就是他的兄长。祭祀要竭诚恭敬,不敢忘怀列祖列宗;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唯恐侮辱了自己的祖先;在祭祀宗庙之时,必须至诚恭敬,才能感应祖先来享受他的祭祀。他真正把孝悌之道做到圆满,便能贯通#-666nn;明,自己本性的光明就会普照四海,没有不通达之处。《诗经 ·大雅·文王有声》说:“天下东西南北各地,没有一个地方不#-666hh;从孝悌之道的教化。”

原文翻译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孔子说:“古时候圣明之君,侍奉父亲能尽孝道,所以侍奉上天就能开发自己本性里的光明;侍奉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对于万事万物观察得清清楚楚;侍奉诸父、诸兄能尽长幼之道,所以上上下下都安定太平。他以孝道侍奉天地,效法天地之德,得到天地的明察,祖宗的#-666nn;明就来感应,接受他的祭祀。所以,即使贵为天子,也必有他所尊敬的,那就是他的父亲;也必有比他更年长的,那就是他的兄长。祭祀要竭诚恭敬,不敢忘怀列祖列宗;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唯恐侮辱了自己的祖先;在祭祀宗庙之时,必须至诚恭敬,才能感应祖先来享受他的祭祀。他真正把孝悌之道做到圆满,便能贯通#-666nn;明,自己本性的光明就会普照四海,没有不通达之处。《诗经 ·大雅·文王有声》说:“天下东西南北各地,没有一个地方不#-666hh;从孝悌之道的教化。”

【原文注释】

〔1〕明王:圣明睿智的帝王。明,明察、了解得非常清楚。此处有上对下、下对上都明察的意思。

〔2〕: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此诗是赞颂周文王的文德,并歌颂武王能够继承文王极好的声誉,完成其志愿。

〔3〕无思不服:思,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666hh;,归附、服从。

扩展阅读

【解读】

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666nn;感通。行孝之#-666aa;,孝心达到至诚,就能够跟天地、祖先、#-666nn;明有所感应,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就有天地鬼#-666nn;来应,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