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高丈二原文解释
【原文】
积草池1积草池:汉代上林苑中十池之一。汉代时少府属官有上林十池监,管理十池。《三辅黄图》卷四曰:“十池,上林苑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中有珊瑚树 [sup] ,高一丈二尺,一本
2本:株,棵。柯:树枝。三柯 [sup] ,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
3南越王赵佗:即南越国国王赵佗(?—前137),也称尉佗,真定(今河北正定)#-666aa;。秦始皇发兵南越时从#-666kk;,曾任南海郡龙川县(今属广东)令,后曾代行南海郡尉职。秦亡,他兼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南粤传》曰:“#guoxue666-com;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前196),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吕后执政后,赵佗与汉交兵,称帝,号南武帝,文帝时复归附。南越,又称南粤,古越人的一支,在今广东、广西与越南北部一带,曾建立南越国,传至第五代,于元鼎六年(前111)被汉武帝所灭,在此地重置郡县。所献 [sup] ,号为烽火树
4烽火树:珊瑚树多为红色,枝杈状如火焰,故名。烽火,或称烽烟、烽燧,古代边防#guoxue666-com;台上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燃烧积薪或狼粪发烟,称“燧”,夜晚燃烧草捆,看火,叫“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曰“修烽燧”,李贤注曰:“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墨子·号令》曰:“与城上烽燧相望。” [sup] 。至夜,光景常欲燃。

【翻译】
上林苑积草池中有一棵珊瑚树,#guoxue666-com;达一丈二尺,一根主干上有三个#-666dd;叉的树枝,树枝上#-666cc;有四百六十二根小枝条。这株珊瑚树是南越王赵佗进献的,被称为烽火树。每到夜晚,珊瑚树便闪闪发光,好像马上要燃烧起来了。
原文 | 翻译 |
积草池中有珊瑚树 [/sup] ,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 [/sup] ,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 [/sup] ,号为烽火树 [/sup] 。至夜,光景常欲燃。 | 上林苑积草池中有一棵珊瑚树,#guoxue666-com;达一丈二尺,一根主干上有三个#-666dd;叉的树枝,树枝上#-666cc;有四百六十二根小枝条。这株珊瑚树是南越王赵佗进献的,被称为烽火树。每到夜晚,珊瑚树便闪闪发光,好像马上要燃烧起来了。 |
【原文注释】
〔1〕积草池:汉代上林苑中十池之一。汉代时少府属官有上林十池监,管理十池。《三辅黄图》卷四曰:“十池,上林苑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
〔2〕本:株,棵。柯:树枝。
〔3〕南越王赵佗:即南越国国王赵佗(?—前137),也称尉佗,真定(今河北正定)#-666aa;。秦始皇发兵南越时从#-666kk;,曾任南海郡龙川县(今属广东)令,后曾代行南海郡尉职。秦亡,他兼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南粤传》曰:“#guoxue666-com;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前196),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吕后执政后,赵佗与汉交兵,称帝,号南武帝,文帝时复归附。南越,又称南粤,古越人的一支,在今广东、广西与越南北部一带,曾建立南越国,传至第五代,于元鼎六年(前111)被汉武帝所灭,在此地重置郡县。
〔4〕烽火树:珊瑚树多为红色,枝杈状如火焰,故名。烽火,或称烽烟、烽燧,古代边防#guoxue666-com;台上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燃烧积薪或狼粪发烟,称“燧”,夜晚燃烧草捆,看火,叫“烽”。《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曰“修烽燧”,李贤注曰:“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墨子·号令》曰:“与城上烽燧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