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名果异木原文解释
原文(一)
初修上林苑1上林苑:苑名,为西汉皇帝游乐场所,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蓝田、长安、周至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建,于苑中建造皇宫,阿房宫即为其前殿。《史记·秦始皇本纪》曰:“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汉代继续使用上林苑,汉武帝时扩建,挖池堆山,增加了许多#-666aa;造成#-666dd;。《三辅黄图》卷四曰:“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三辅故事》曰:“上林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长杨、五柞,连绵四百余里。”《三秦记》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汉武上林,唯此为盛。”司马相如《上林赋》曰:“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兮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张衡《西京赋》曰:“上林#-666mm;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程大昌《雍录》卷九曰:“惟其侈大如是,故世之传言不一。在《宫殿疏》则曰方百四十里,在扬雄则曰周袤数百里,《汉仪》则曰方三百里也。语之多少,虽不齐等,要之拓地既广,故说者亦遂展转加侈也。”《三辅黄图》卷四曰:“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刘庆柱《地下长安》说:“为了便于管理,(上林苑)周围筑以墙垣,开辟了12座城门。这时的上林苑,发展为宫观、官署、池苑并存,其中有各种宫观建筑70余座、苑囿36处。”而昆明池、建章宫、太液池均建于其中,可见上林苑地域之广阔。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说:“汉武帝时收上林苑为宫苑,并大事扩充,长安城东南面至西南面的广大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中,周围至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筑离宫别馆数十处,许多印上‘上林’字样的瓦当便是它们最明显的遗物。1961年在长安城址西南面约2公里的三桥镇#guoxue666-com;窑村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由好几座房基组成,较大的一座房基长约340米,宽约65米,当为上林苑中重要宫观的遗址。在房基附近发现了一个窑穴,内有铜鉴、铜鼎、铜钫和铜[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11号"]/pic/texts/cz08v-iz0ww.png[/img]#-666cc;二十余件,器上所刻铭文表明它们是上林苑中所用之物,大概是因新莽末年的战乱而被有意埋藏起来的。”刘庆柱《地下长安》说:“西汉中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国都长安这时也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代。汉武帝不仅在长安城内大兴土木,而且还向城外大力发展,按照‘夏宫’标准,营建了长安城北郊的避暑胜地——甘泉宫,营筑了长安城西郊‘度比未央’的建章宫,大规模扩建了上林苑,使之变成了一座楼台亭阁耸立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果俱备其中的皇家公园。” ,群臣远方
2远方:指偏远的边疆或邻国。因而所进献的果树皆是长安罕见的物种。《礼记·王制》曰:“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郑玄注曰:“远方,九州之外。”方,古时指国家,邦国。 ,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
3标:标榜。奇丽:奇异绮丽。奇丽者 。
翻译(一)
汉武帝刚开始扩建上林苑的时候,朝廷大臣、边远地方以及邻国,都各自献上了名贵的果树和奇异的树木。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以标榜凸显果木的珍奇绮丽。

原文(二)
梨4梨:《三秦记》曰:“汉武帝国,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承之,名含消梨。”大谷:地名,又称大谷口,在今河南洛阳东南水泉口,以产梨著称。缥(piǎo):青白色,淡青色,今所谓月白。何晏《景福殿赋》曰:“周制白盛,今也惟缥。”琅琊(láng yá):又作琅邪,秦汉郡名。#guoxue666-com;后七年(前181)立刘泽为琅琊王,别为国。文帝元年(前179)更为郡,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辖境在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王野:#-666aa;名,生平不详。太守: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本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秦代称守,掌管司法、#-666kk;事、税赋、民政等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太守。”瀚海:汉时指呼伦湖和贝尔湖,在今蒙古一带。霍去病曾进击匈奴至该地。张华《博物志》卷一曰:“汉北广远,中国人尠有至北海者。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亦泛指北方和西北地区。东王:一名木公,常与西王母并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东王公,居住在东海外的东荒山上,领男仙,执掌诸仙名籍。东方朔《#-666nn;异经·东荒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杂绶,绶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东王梨或出产于今山东半岛以东的海岛上。十:紫梨、青梨实大 、芳梨实小 、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 、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东王梨出海中 、紫条梨 。
翻译(二)
梨树有十种:紫梨、青梨<sub>果实很大</sub>、芳梨<sub>果实较小</sub>、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sub>出自琅琊郡王野家,是琅琊太守王唐进献的、</sub>瀚海梨<sub>出自瀚海以北地区,耐寒,冬天也不会枯萎</sub>、东王梨<sub>出自东海的岛上</sub>、紫条梨。
原文(三)
枣七:弱枝5弱枝:相传西汉时期条枝有弱水。《史记·大宛列传》曰:“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故弱枝枣当产自西域条枝弱水一带。玉门:地名,在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西汉废玉门关屯戍而置玉门县,因有玉门关而闻名,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梬(yǐng)枣:即[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12号"]/pic/texts/cz08v-iz0wi.png[/img]枣、软枣,柿子的原始栽培品种,又名君迁子,俗称牛奶柿,也称丁香柿。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一种小圆如指顶大者名丁香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楂梨梬栗,橘柚芬芳。”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梬,梬枣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四曰:“种[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13号"]/pic/texts/cz08v-iz0wx.png[/img]枣法:阴地种之,阳中则少实。足霜,色殷,然后乃收之。早收者涩,不任食之也。《说文》云:‘梬枣也,似柿而小。’”西王母枣:因传说出于昆仑山,故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曰:“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666aa;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郭义恭《广志》曰:“西王母枣,大如李核,三月熟,众果之先熟者。”陆翙《邺中记》曰:“石虎园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西王母,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仙人名,传说中居住在昆仑山山脉的女#-666nn;,与东王公对称。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亦流传其实为西域昆仑山部落女首领。《竹书纪年·周纪》曰:“穆王十七年(前960),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一说为神人。《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太平御览》卷三十八曰:“《列仙传》又曰:西王母者,神人也。人面蓬头发,虎牙豹尾,善啸,穴居,名西王母,在昆仑山下。”昆仑山:山名,中国西部的山脉,在我国西藏与新疆交接处,西起帕米尔#guoxue666-com;原东部,东延至青海境内,海拔5000米到7000米,多雪峰、冰川、火山、温泉。在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之地,神秘莫测。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白水)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出昆仑山 。
翻译(三)
枣树有七种: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sub>出自昆仑山。</sub>
原文(四)
栗6栗:《三秦记》曰:“御粟(宿)苑出栗,十五枚一升。”“汉武帝果园,大栗十五枚一升。”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大率栗味咸,性温而宜于肾,有患足弱者,坐栗木下,多食之,至能起行。其质缜密,故称玉质缜密以栗。玉色黄者,侔蒸栗也。古者治果实之名,栗曰撰之。”侯栗:一种良种栗。榛(zhēn)栗:俗称榛子。《礼记》郑注曰:“榛似栗而小,关中、鄜坊甚多。”峄(yì)阳:地名,即峄山之南,在鲁国驺县境内,今山东邹城东南。《汉书·地理志下》曰:“鲁国……驺,故邾国,曹姓。……峄山在北。”一说在下邳。《汉书·地理志上》曰:“东海郡……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则峄阳即为下邳,在今江苏邳州峄山南。都尉:官名。秦灭六国,在地方设三十六郡,置郡守、郡丞、郡尉。郡尉作为郡守的副职,主管#-666kk;事,维持地方治安。秦时称“尉”,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更名“都尉”。西汉时另有属国都尉、驸马都尉、协律都尉等官职,不一定关乎武事。曹龙:#-666aa;名,生平不详。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 。
翻译(四)
栗树有四种: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sub>是峄阳都尉曹龙进献的,果实像拳头那么大</sub>。
原文(五)
桃7桃: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桃,华之繁丽者,故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能去不祥。桃之实在木上不落者名枭桃,一名桃奴,及茎叶毛皆去邪。故古者植门以桃梗,出冰以桃弧,临丧以桃茢。《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仙木也,故厌伏邪气,制百鬼。’”秦桃:秦地出产的桃子。秦指秦国故地,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榹(sī)桃:山桃,又名毛桃。《尔雅·释木》曰:“榹桃,山桃。”郭璞注曰:“实如桃而小,不解核。”邢昺疏曰:“(桃子)生山中者名榹桃。”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左思《蜀都赋》曰:“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缃(xiāng):浅黄色。刘熙《释名·释采帛》曰:“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清孙诒让《札迻》卷二曰:“《周礼·内司#-666hh;》职有‘鞠衣’,郑注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者。’《急就篇》‘郁金半见缃白[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14号"]/pic/texts/cz08v-iz0wc.png[/img]’,颜注云:‘缃,浅黄也。’”金城:西汉郡名,昭帝始元六年(前81)置,郡治允吾,在今甘肃南部至青海西宁以东一带。绮:织有花纹的单色丝织品。此指叶面纹理清晰。胡桃:即核桃,原产西域羌胡地区,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因西域#-666aa;被称为胡人,故名。张华《博物志》卷六曰:“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含桃:樱桃的别名。《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郑注曰:“含桃,樱桃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而许慎作莺桃,云莺所含食,故又曰含桃。”据此,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含桃’应为‘樱桃’之注文误入正文者。”十: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霜下可食 、胡桃出西域 、樱桃、含桃 。
翻译(五)
桃树有十种: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sub>下霜后才可以吃</sub>、胡桃<sub>出自西域</sub>、樱桃、含桃。
原文(六)
李8李:古诗《君子行》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其华与桃尤繁密,故《诗》云‘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李实繁,则有窃食之嫌,虽欲整冠其下且不可,犹《汉广》之乔木,不可休息,无实则其下可休矣。行#-666aa;谓之行李,亦或取于此。”车下李:一名郁李。落叶灌木,春天先开粉红色小花,果实圆而小,味道酸甜,果仁可入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隐夫郁棣”,《集解》引郭璞注曰:“郁,车下李也。”颜渊李:因此李出自鲁地,故以鲁人颜渊命名。颜渊(前521—前490),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杰出门徒之一。名回,字子渊,因好学、安贫乐道的出众德行而受到孔子赞许。鲁:地名,指今山东南部。羌(qiāng):古代西域民族,西汉时期主要生活在今甘肃、宁夏东部以及陕西西北部一带。燕:地名,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一带,原属古燕国地区。蛮:古代对中原以外的南方部族的贬称,其地域包含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一带。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出鲁 、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
翻译(六)
李树有十五种: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sub>出自鲁地</sub>、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原文(七)
柰9柰:柰(nài),果木名,与林檎同类,亦指其果实,像苹果而小,也称沙果。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亦曰朱柰,青者为绿柰,皆夏熟。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曰:“汉时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也。”三:白柰、紫柰花紫色 、绿柰花绿色 。
翻译(七)
柰树有三种:白柰、紫柰<sub>花是紫色的</sub>、绿柰<sub>花是绿色的</sub>。
原文(八)
查10查:查(zhā),即楂,果木名,山楂的一种,果实味酸,可入药或制成蜜饯。蛮查:即榠楂,原产吴越,故名,落叶乔木,似木瓜但略大,果实味涩,可入药。猴查:树#guoxue666-com;数尺,叶有五尖,枝杈间有刺,三月开小白花,九月熟,果实有红白两色,生长于山野茅林中,因为猴子、老鼠爱吃而得名“猴查”“鼠查”“茅查”等。三:蛮查、羌查、猴查 。
翻译(八)
山楂树有三种:蛮楂、羌楂、猴楂。
原文(九)
椑11椑: 椑(bēi),即椑柿,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果实为黑色,其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渔网、漆雨伞等,又称青椑、乌椑、漆柿等。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又有椑,似柿而青黑,生江淮南,所谓‘梁侯乌椑之柿’是也。利以作漆,漆与蟹性反,故不宜与蟹同食。其叶厚,经霜乃丹色。”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曰:“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三:青椑、赤叶椑、乌椑 。
翻译(九)
椑树有三种:青椑、赤叶椑、乌椑。
原文(十)
棠12棠:果木名,有赤白两种。赤棠:棠之一种,木理坚韧,果实涩且无味,不可食。白棠:棠之一种,亦称甘棠、棠梨,果实似梨而小,味酸甜,可食。沙棠:棠之一种,味道像李子但无核。《山海经·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花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666aa;不溺。”《吕氏春秋·本味》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
翻译(十)
棠树有四种: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原文(十一)
梅13梅:树名,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有粉红、红、白等颜色,气味清香。也指其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为黄色,可食,味酸。《左传·昭公二十年》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15号"]/pic/texts/cz08v-iz0wv.png[/img]之以薪。”《管子·地员》曰:“五沃之土……其梅其杏,其桃其李。”七: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翻译(十一)
梅树有七种: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原文(十二)
杏14杏:汉氾胜之《氾胜之书·耕田》曰:“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元司农司《农桑辑要·播种》曰:“《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又按五果之义,春之果莫先于梅,夏之果莫先于杏,季夏之果莫先于李,秋之果莫先于桃,冬之果莫先于栗。五时之首,寝庙必有荐,而此五果适丁其时,故特取之。杏之枝叶华果皆赤,故古者钻燧,夏取枣杏之火也。”文杏:又称巴旦杏、八担杏。《西安府志》引《咸宁志》曰:“花千叶者曰文杏。”是由中亚传入的特产,树似杏而叶子较小,果实尖小,肉薄,核如梅核,壳薄,果仁甜美,味如榛子。蓬莱:古代传说中渤海里的仙山之一,为#-666nn;仙所居之处,另有瀛洲、方丈,号称三仙山。王嘉《拾遗记》卷十曰:“蓬莱山,亦名防丘,亦名云来,#guoxue666-com;二万里,广七万里。水浅,有细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净,仙者#-666hh;之。”东郡:西汉郡名,靠近渤海,所辖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北部一带,太守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都尉治所在东阿(今属山东)。郡,原为郭,疑有误,据史实改。于吉:或作干吉,#-666aa;名,生平不详。六出:六个花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曰:“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花也。”出,花瓣。二:文杏材有文采 、蓬莱杏东郡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 。
翻译(十二)
杏树有两种:文杏<sub>树上有花纹</sub>、蓬莱杏<sub>是东郡都尉于吉进献的,一株树上开的花混杂了多种颜色,每朵有六个花瓣,据说这种杏是仙#-666aa;吃的</sub>。
原文(十三)
桐15桐:木名,有油桐、梧桐、泡桐等,古代诗文中多指梧桐。《逸周书·时训》曰:“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陈翥《桐谱·器用》曰:“桐之材,则异于是。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曝,而不坼裂;雨溅泥淤,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楩楠虽类,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卓矣。”椅桐:即白桐,泡桐,木名,木质轻软,生长很快,色白而纹理美丽,不生蛀虫,是制作家具和琴瑟的良材。梧桐:木名,落叶乔木,木质轻韧,可制家具或乐器。《王逸子》曰:“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者。松柏冬茂,阴木也;梧桐春荣,阳木也;扶桑日所出,阴阳之中也。”古代认为梧桐是凤凰栖止之木。《诗经·大雅·卷阿》曰:“凤皇鸣矣,于彼#guoxue666-com;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荆桐:当是楚地所产的桐树。三:椅桐、梧桐、荆桐 。
翻译(十三)
桐树有三种:椅桐、梧桐、荆桐。
原文(十四)
林檎16林檎: 林檎(qín),果木名,即沙果,在南方称为花红。果实比柰小而圆。十株 。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
17安石榴:果木名,又名甘石榴,简称石榴、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夏季开花。果实近球形,秋季成熟,肉质半透明,多汁,味酸甜。左思《吴都赋》曰:“龙眼橄榄,棎榴御霜。”传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太平御览》卷九七〇曰:“《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艺文类聚》卷八六曰:“陆机与弟云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十株 。楟
18楟: 楟(tíng),果木名,即山梨,野生品种。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山梨,野梨也。处处有之。梨大如杏,可食。其木文细密,赤者文急,白者文缓。”十株 。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
19槐:罗愿《尔雅翼·释木三》曰:“槐者,虚星之精,其叶尤可玩。古者朝位树之,私家之朝皆植焉。……槐花可以染黄,其子上房可以染皂,其根可作#-666nn;烛。”六百四十株 。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
20万年长生树:即万年青,又称冬青树。一说指檍树。十株 。
翻译(十四)
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楟十株。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树六百四十株。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扶老树十株。守宫魂十株。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楠树四株。枞树七株。白榆、杜
、桂蜀漆树十株。栝树十株。楔树四株。枫树四株。
原文(十五)
。
翻译(十五)
我从上林令虞渊那里得到了朝廷大臣们进献上来的花草果木的名册,#-666cc;有两千多种。我的邻居石琼向我借去看,结果给弄丢了。现在我把我能够记得的种类名称都写出来,列在了上面。
原文 | 翻译 |
初修上林苑 ,群臣远方 ,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者 。 | 汉武帝刚开始扩建上林苑的时候,朝廷大臣、边远地方以及邻国,都各自献上了名贵的果树和奇异的树木。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以标榜凸显果木的珍奇绮丽。 |
梨十:紫梨、青梨实大 、芳梨实小 、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出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 、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东王梨出海中 、紫条梨 。 | 梨树有十种:紫梨、青梨<sub>果实很大</sub>、芳梨<sub>果实较小</sub>、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sub>出自琅琊郡王野家,是琅琊太守王唐进献的、</sub>瀚海梨<sub>出自瀚海以北地区,耐寒,冬天也不会枯萎</sub>、东王梨<sub>出自东海的岛上</sub>、紫条梨。 |
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出昆仑山 。 | 枣树有七种: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母枣<sub>出自昆仑山。</sub> |
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 。 | 栗树有四种: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sub>是峄阳都尉曹龙进献的,果实像拳头那么大</sub>。 |
桃十: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霜下可食 、胡桃出西域 、樱桃、含桃 。 | 桃树有十种:秦桃、榹桃、缃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sub>下霜后才可以吃</sub>、胡桃<sub>出自西域</sub>、樱桃、含桃。 |
李十五: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出鲁 、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 | 李树有十五种:紫李、绿李、朱李、黄李、青绮李、青房李、同心李、车下李、含枝李、金枝李、颜渊李<sub>出自鲁地</sub>、羌李、燕李、蛮李、侯李。 |
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 、绿柰花绿色 。 | 柰树有三种:白柰、紫柰<sub>花是紫色的</sub>、绿柰<sub>花是绿色的</sub>。 |
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 | 山楂树有三种:蛮楂、羌楂、猴楂。 |
椑三:青椑、赤叶椑、乌椑 。 | 椑树有三种:青椑、赤叶椑、乌椑。 |
棠四: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 | 棠树有四种:赤棠、白棠、青棠、沙棠。 |
梅七: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 梅树有七种: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
杏二:文杏材有文采 、蓬莱杏东郡都尉于吉所献,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是仙人所食 。 | 杏树有两种:文杏<sub>树上有花纹</sub>、蓬莱杏<sub>是东郡都尉于吉进献的,一株树上开的花混杂了多种颜色,每朵有六个花瓣,据说这种杏是仙#-666aa;吃的</sub>。 |
桐三:椅桐、梧桐、荆桐 。 | 桐树有三种:椅桐、梧桐、荆桐。 |
林檎十株 。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 。楟十株 。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六百四十株 。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 。扶老木十株 。守宫槐十株 。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楠四株 。枞七株 。白俞 | 林檎十株。枇杷十株。橙十株。安石榴十株。楟十株。白银树十株。黄银树十株。槐树六百四十株。千年长生树十株。万年长生树十株。扶老树十株。守宫魂十株。金明树二十株。摇风树十株。鸣风树十株。琉璃树七株。池离树十株。离娄树十株。楠树四株。枞树七株。白榆 |
余就上林令虞渊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余种 。邻人石琼就余求借 ,一皆遗弃。今以所记忆,列于篇右 。 | 我从上林令虞渊那里得到了朝廷大臣们进献上来的花草果木的名册,#-666cc;有两千多种。我的邻居石琼向我借去看,结果给弄丢了。现在我把我能够记得的种类名称都写出来,列在了上面。 |
【原文注释】
〔1〕上林苑:苑名,为西汉皇帝游乐场所,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蓝田、长安、周至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建,于苑中建造皇宫,阿房宫即为其前殿。《史记·秦始皇本纪》曰:“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汉代继续使用上林苑,汉武帝时扩建,挖池堆山,增加了许多#-666aa;造成#-666dd;。《三辅黄图》卷四曰:“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三辅故事》曰:“上林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长杨、五柞,连绵四百余里。”《三秦记》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一名樊川。汉武上林,唯此为盛。”司马相如《上林赋》曰:“终始霸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兮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张衡《西京赋》曰:“上林#-666mm;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缭垣绵联,四百余里。”程大昌《雍录》卷九曰:“惟其侈大如是,故世之传言不一。在《宫殿疏》则曰方百四十里,在扬雄则曰周袤数百里,《汉仪》则曰方三百里也。语之多少,虽不齐等,要之拓地既广,故说者亦遂展转加侈也。”《三辅黄图》卷四曰:“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刘庆柱《地下长安》说:“为了便于管理,(上林苑)周围筑以墙垣,开辟了12座城门。这时的上林苑,发展为宫观、官署、池苑并存,其中有各种宫观建筑70余座、苑囿36处。”而昆明池、建章宫、太液池均建于其中,可见上林苑地域之广阔。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说:“汉武帝时收上林苑为宫苑,并大事扩充,长安城东南面至西南面的广大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中,周围至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筑离宫别馆数十处,许多印上‘上林’字样的瓦当便是它们最明显的遗物。1961年在长安城址西南面约2公里的三桥镇#guoxue666-com;窑村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由好几座房基组成,较大的一座房基长约340米,宽约65米,当为上林苑中重要宫观的遗址。在房基附近发现了一个窑穴,内有铜鉴、铜鼎、铜钫和铜#-666cc;二十余件,器上所刻铭文表明它们是上林苑中所用之物,大概是因新莽末年的战乱而被有意埋藏起来的。”刘庆柱《地下长安》说:“西汉中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国都长安这时也处于它发展的黄金时代。汉武帝不仅在长安城内大兴土木,而且还向城外大力发展,按照‘夏宫’标准,营建了长安城北郊的避暑胜地——甘泉宫,营筑了长安城西郊‘度比未央’的建章宫,大规模扩建了上林苑,使之变成了一座楼台亭阁耸立其间,珍禽异兽、奇花名果俱备其中的皇家公园。”
〔2〕远方:指偏远的边疆或邻国。因而所进献的果树皆是长安罕见的物种。《礼记·王制》曰:“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郑玄注曰:“远方,九州之外。”方,古时指国家,邦国。
〔3〕标:标榜。奇丽:奇异绮丽。
〔4〕梨:《三秦记》曰:“汉武帝国,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承之,名含消梨。”大谷:地名,又称大谷口,在今河南洛阳东南水泉口,以产梨著称。缥(piǎo):青白色,淡青色,今所谓月白。何晏《景福殿赋》曰:“周制白盛,今也惟缥。”琅琊(láng yá):又作琅邪,秦汉郡名。#guoxue666-com;后七年(前181)立刘泽为琅琊王,别为国。文帝元年(前179)更为郡,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辖境在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王野:#-666aa;名,生平不详。太守: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本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秦代称守,掌管司法、#-666kk;事、税赋、民政等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前148)更名太守。”瀚海:汉时指呼伦湖和贝尔湖,在今蒙古一带。霍去病曾进击匈奴至该地。张华《博物志》卷一曰:“汉北广远,中国人尠有至北海者。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亦泛指北方和西北地区。东王:一名木公,常与西王母并称。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东王公,居住在东海外的东荒山上,领男仙,执掌诸仙名籍。东方朔《#-666nn;异经·东荒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杂绶,绶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东王梨或出产于今山东半岛以东的海岛上。
〔5〕弱枝:相传西汉时期条枝有弱水。《史记·大宛列传》曰:“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故弱枝枣当产自西域条枝弱水一带。玉门:地名,在今甘肃,河西走廊西部,西汉废玉门关屯戍而置玉门县,因有玉门关而闻名,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梬(yǐng)枣:即枣、软枣,柿子的原始栽培品种,又名君迁子,俗称牛奶柿,也称丁香柿。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木类柿而叶长,但结实小而长,状如牛奶,干熟则紫黑色。一种小圆如指顶大者名丁香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楂梨梬栗,橘柚芬芳。”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梬,梬枣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四曰:“种
枣法:阴地种之,阳中则少实。足霜,色殷,然后乃收之。早收者涩,不任食之也。《说文》云:‘梬枣也,似柿而小。’”西王母枣:因传说出于昆仑山,故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曰:“景阳山南有百果园,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666aa;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俗传云出昆仑山,一曰西王母枣。”郭义恭《广志》曰:“西王母枣,大如李核,三月熟,众果之先熟者。”陆翙《邺中记》曰:“石虎园中有西王母枣,冬夏有叶,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西王母,亦称金母、王母娘娘、王母,或西姥,仙人名,传说中居住在昆仑山山脉的女#-666nn;,与东王公对称。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曰:“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亦流传其实为西域昆仑山部落女首领。《竹书纪年·周纪》曰:“穆王十七年(前960),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一说为神人。《山海经·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太平御览》卷三十八曰:“《列仙传》又曰:西王母者,神人也。人面蓬头发,虎牙豹尾,善啸,穴居,名西王母,在昆仑山下。”昆仑山:山名,中国西部的山脉,在我国西藏与新疆交接处,西起帕米尔#guoxue666-com;原东部,东延至青海境内,海拔5000米到7000米,多雪峰、冰川、火山、温泉。在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之地,神秘莫测。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白水)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
〔6〕栗:《三秦记》曰:“御粟(宿)苑出栗,十五枚一升。”“汉武帝果园,大栗十五枚一升。”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大率栗味咸,性温而宜于肾,有患足弱者,坐栗木下,多食之,至能起行。其质缜密,故称玉质缜密以栗。玉色黄者,侔蒸栗也。古者治果实之名,栗曰撰之。”侯栗:一种良种栗。榛(zhēn)栗:俗称榛子。《礼记》郑注曰:“榛似栗而小,关中、鄜坊甚多。”峄(yì)阳:地名,即峄山之南,在鲁国驺县境内,今山东邹城东南。《汉书·地理志下》曰:“鲁国……驺,故邾国,曹姓。……峄山在北。”一说在下邳。《汉书·地理志上》曰:“东海郡……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则峄阳即为下邳,在今江苏邳州峄山南。都尉:官名。秦灭六国,在地方设三十六郡,置郡守、郡丞、郡尉。郡尉作为郡守的副职,主管#-666kk;事,维持地方治安。秦时称“尉”,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更名“都尉”。西汉时另有属国都尉、驸马都尉、协律都尉等官职,不一定关乎武事。曹龙:#-666aa;名,生平不详。
〔7〕桃: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桃,华之繁丽者,故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能去不祥。桃之实在木上不落者名枭桃,一名桃奴,及茎叶毛皆去邪。故古者植门以桃梗,出冰以桃弧,临丧以桃茢。《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仙木也,故厌伏邪气,制百鬼。’”秦桃:秦地出产的桃子。秦指秦国故地,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榹(sī)桃:山桃,又名毛桃。《尔雅·释木》曰:“榹桃,山桃。”郭璞注曰:“实如桃而小,不解核。”邢昺疏曰:“(桃子)生山中者名榹桃。”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左思《蜀都赋》曰:“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缃(xiāng):浅黄色。刘熙《释名·释采帛》曰:“缃,桑也,如桑叶初生之色也。”清孙诒让《札迻》卷二曰:“《周礼·内司#-666hh;》职有‘鞠衣’,郑注云:‘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者。’《急就篇》‘郁金半见缃白’,颜注云:‘缃,浅黄也。’”金城:西汉郡名,昭帝始元六年(前81)置,郡治允吾,在今甘肃南部至青海西宁以东一带。绮:织有花纹的单色丝织品。此指叶面纹理清晰。胡桃:即核桃,原产西域羌胡地区,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因西域#-666aa;被称为胡人,故名。张华《博物志》卷六曰:“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含桃:樱桃的别名。《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郑注曰:“含桃,樱桃也。”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而许慎作莺桃,云莺所含食,故又曰含桃。”据此,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含桃’应为‘樱桃’之注文误入正文者。”
〔8〕李:古诗《君子行》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其华与桃尤繁密,故《诗》云‘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李实繁,则有窃食之嫌,虽欲整冠其下且不可,犹《汉广》之乔木,不可休息,无实则其下可休矣。行#-666aa;谓之行李,亦或取于此。”车下李:一名郁李。落叶灌木,春天先开粉红色小花,果实圆而小,味道酸甜,果仁可入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隐夫郁棣”,《集解》引郭璞注曰:“郁,车下李也。”颜渊李:因此李出自鲁地,故以鲁人颜渊命名。颜渊(前521—前490),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杰出门徒之一。名回,字子渊,因好学、安贫乐道的出众德行而受到孔子赞许。鲁:地名,指今山东南部。羌(qiāng):古代西域民族,西汉时期主要生活在今甘肃、宁夏东部以及陕西西北部一带。燕:地名,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一带,原属古燕国地区。蛮:古代对中原以外的南方部族的贬称,其地域包含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一带。
〔9〕柰:柰(nài),果木名,与林檎同类,亦指其果实,像苹果而小,也称沙果。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亦曰朱柰,青者为绿柰,皆夏熟。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曰:“汉时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也。”
〔10〕查:查(zhā),即楂,果木名,山楂的一种,果实味酸,可入药或制成蜜饯。蛮查:即榠楂,原产吴越,故名,落叶乔木,似木瓜但略大,果实味涩,可入药。猴查:树#guoxue666-com;数尺,叶有五尖,枝杈间有刺,三月开小白花,九月熟,果实有红白两色,生长于山野茅林中,因为猴子、老鼠爱吃而得名“猴查”“鼠查”“茅查”等。
〔11〕椑: 椑(bēi),即椑柿,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果实为黑色,其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渔网、漆雨伞等,又称青椑、乌椑、漆柿等。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又有椑,似柿而青黑,生江淮南,所谓‘梁侯乌椑之柿’是也。利以作漆,漆与蟹性反,故不宜与蟹同食。其叶厚,经霜乃丹色。”潘岳《闲居赋》曰:“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曰:“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
〔12〕棠:果木名,有赤白两种。赤棠:棠之一种,木理坚韧,果实涩且无味,不可食。白棠:棠之一种,亦称甘棠、棠梨,果实似梨而小,味酸甜,可食。沙棠:棠之一种,味道像李子但无核。《山海经·西山经》曰:“(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花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666aa;不溺。”《吕氏春秋·本味》曰:“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13〕梅:树名,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有粉红、红、白等颜色,气味清香。也指其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为黄色,可食,味酸。《左传·昭公二十年》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管子·地员》曰:“五沃之土……其梅其杏,其桃其李。”
〔14〕杏:汉氾胜之《氾胜之书·耕田》曰:“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元司农司《农桑辑要·播种》曰:“《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罗愿《尔雅翼·释木二》曰:“又按五果之义,春之果莫先于梅,夏之果莫先于杏,季夏之果莫先于李,秋之果莫先于桃,冬之果莫先于栗。五时之首,寝庙必有荐,而此五果适丁其时,故特取之。杏之枝叶华果皆赤,故古者钻燧,夏取枣杏之火也。”文杏:又称巴旦杏、八担杏。《西安府志》引《咸宁志》曰:“花千叶者曰文杏。”是由中亚传入的特产,树似杏而叶子较小,果实尖小,肉薄,核如梅核,壳薄,果仁甜美,味如榛子。蓬莱:古代传说中渤海里的仙山之一,为#-666nn;仙所居之处,另有瀛洲、方丈,号称三仙山。王嘉《拾遗记》卷十曰:“蓬莱山,亦名防丘,亦名云来,#guoxue666-com;二万里,广七万里。水浅,有细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净,仙者#-666hh;之。”东郡:西汉郡名,靠近渤海,所辖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北部一带,太守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都尉治所在东阿(今属山东)。郡,原为郭,疑有误,据史实改。于吉:或作干吉,#-666aa;名,生平不详。六出:六个花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曰:“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薝卜花也。”出,花瓣。
〔15〕桐:木名,有油桐、梧桐、泡桐等,古代诗文中多指梧桐。《逸周书·时训》曰:“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陈翥《桐谱·器用》曰:“桐之材,则异于是。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曝,而不坼裂;雨溅泥淤,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楩楠虽类,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卓矣。”椅桐:即白桐,泡桐,木名,木质轻软,生长很快,色白而纹理美丽,不生蛀虫,是制作家具和琴瑟的良材。梧桐:木名,落叶乔木,木质轻韧,可制家具或乐器。《王逸子》曰:“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者。松柏冬茂,阴木也;梧桐春荣,阳木也;扶桑日所出,阴阳之中也。”古代认为梧桐是凤凰栖止之木。《诗经·大雅·卷阿》曰:“凤皇鸣矣,于彼#guoxue666-com;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荆桐:当是楚地所产的桐树。
〔16〕林檎: 林檎(qín),果木名,即沙果,在南方称为花红。果实比柰小而圆。
〔17〕安石榴:果木名,又名甘石榴,简称石榴、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夏季开花。果实近球形,秋季成熟,肉质半透明,多汁,味酸甜。左思《吴都赋》曰:“龙眼橄榄,棎榴御霜。”传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太平御览》卷九七〇曰:“《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艺文类聚》卷八六曰:“陆机与弟云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
〔18〕楟: 楟(tíng),果木名,即山梨,野生品种。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曰:“山梨,野梨也。处处有之。梨大如杏,可食。其木文细密,赤者文急,白者文缓。”
〔19〕槐:罗愿《尔雅翼·释木三》曰:“槐者,虚星之精,其叶尤可玩。古者朝位树之,私家之朝皆植焉。……槐花可以染黄,其子上房可以染皂,其根可作#-666nn;烛。”
〔20〕万年长生树:即万年青,又称冬青树。一说指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