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云裨补《輶轩》所载原文解释
【原文】
扬子云1扬子云:即扬雄。好事:喜欢找事做。好事 [sup] ,常怀铅提椠
2怀铅提椠:怀铅提椠(qiàn),怀里揣着铅粉笔手里提着木简。铅,用于书写的铅粉笔。椠,用于写字的木简。扬雄《答刘歆书》曰:“(著《方言》时)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 [sup] ,从诸
3诸:各地。计吏:即上计吏,年终时地方负责进京向朝廷呈报政经状况的官吏。战国时期,地方官员年终时直接向诸侯汇报政治和经济等状况。西汉时改为在秋冬考课时由县令上计所在郡国,年末时以郡国守丞的长史为上计使者进京,向朝廷汇报地方赋税、治安、徭役、#-666aa;口等各种情况。这是朝廷评定地方官吏政绩以决定奖惩升贬的依据。《汉书·武帝纪》曰:“令与计偕。”颜师古注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因为关乎地方官员仕途,故上计吏常聘请地方名士担任。这些名士也会借此展露才能,期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进而升迁。计吏 [sup] ,访殊方绝域
4殊方绝域:边远偏僻的地方。殊方,他乡、异域。绝域,非常远的地方。四方之语 [sup] ,以为裨补
5裨补:增补。[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1号"]/pic/texts/czwic-iz06w.png[/img](yóu)轩:本指古代天子使臣乘坐的一种轻便车,故后世称天子使臣为“[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2号"]/pic/texts/czwic-iz06i.png[/img]轩使”。常璩《华阳国志》卷十曰:“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666aa;主居#guoxue666-com;堂知天下之风俗也。”此指扬雄的《方言》一书。《方言》全名《[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3号"]/pic/texts/czwic-iz06x.png[/img]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或《[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4号"]/pic/texts/czwic-iz06c.png[/img]轩》。为语言和训诂书,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体例仿照《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并注明通行范围,其材料内容来源于古代典籍和实地调查,是研究汉代语言#-666dd;布和古代词汇的重要著作,也是第一部方言词汇著作。郭璞《尔雅·序》评曰:“是以复缀集异闻,会萃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扬雄写作《方言》历经二十七年,字数总计近一万二千字,似乎尚未完成。应劭《风俗通义》序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5号"]/pic/texts/czwic-iz06v.png[/img]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密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弘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予实玩暗,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说:“扬雄《方言》为西汉最好的小学书。”[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6号"]/pic/texts/czwic-iz066.png[/img],轻车。许慎《说文解字》“车部”曰:“[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7号"]/pic/texts/czwic-iz06u.png[/img],轻车也。”段玉裁注曰:“[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8号"]/pic/texts/czwic-iz068.png[/img]车即轻车也。本是车名,引申为凡轻之称。”《诗经·大雅·烝民》曰:“德[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69号"]/pic/texts/czwic-iz06z.png[/img]如毛,民鲜克举之。”郑玄笺曰:“[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9070号"]/pic/texts/czwic-iz0u0.png[/img],轻。”轩,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亦泛指车子。《
轩》所载 [sup] 。亦洪意
6亦洪意:此句或原为注文,意即“这也是葛洪的意思”。成林、程章灿《西京杂记全译》说:“此当是葛洪小注滥入正文。洪即葛洪。”一说意为“宏图”。也 [sup] 。

【翻译】
扬雄喜欢给自己找事做,他常常怀揣着铅粉笔手提木简,拜访那些进京汇报赋税、户口等工作的各地官吏,向他们调查偏远地方的各种方言土语,以不断增补《轩》一书所记载的内容。这也是葛洪的意思。
原文 | 翻译 |
扬子云好事 [/sup] ,常怀铅提椠 [/sup] ,从诸计吏 [/sup] ,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sup] ,以为裨补《 | 扬雄喜欢给自己找事做,他常常怀揣着铅粉笔手提木简,拜访那些进京汇报赋税、户口等工作的各地官吏,向他们调查偏远地方的各种方言土语,以不断增补《 |
【原文注释】
〔1〕扬子云:即扬雄。好事:喜欢找事做。
〔2〕怀铅提椠:怀铅提椠(qiàn),怀里揣着铅粉笔手里提着木简。铅,用于书写的铅粉笔。椠,用于写字的木简。扬雄《答刘歆书》曰:“(著《方言》时)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
〔3〕诸:各地。计吏:即上计吏,年终时地方负责进京向朝廷呈报政经状况的官吏。战国时期,地方官员年终时直接向诸侯汇报政治和经济等状况。西汉时改为在秋冬考课时由县令上计所在郡国,年末时以郡国守丞的长史为上计使者进京,向朝廷汇报地方赋税、治安、徭役、#-666aa;口等各种情况。这是朝廷评定地方官吏政绩以决定奖惩升贬的依据。《汉书·武帝纪》曰:“令与计偕。”颜师古注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因为关乎地方官员仕途,故上计吏常聘请地方名士担任。这些名士也会借此展露才能,期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进而升迁。
〔4〕殊方绝域:边远偏僻的地方。殊方,他乡、异域。绝域,非常远的地方。
〔5〕裨补:增补。(yóu)轩:本指古代天子使臣乘坐的一种轻便车,故后世称天子使臣为“
轩使”。常璩《华阳国志》卷十曰:“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666aa;主居#guoxue666-com;堂知天下之风俗也。”此指扬雄的《方言》一书。《方言》全名《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或《
轩》。为语言和训诂书,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体例仿照《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并注明通行范围,其材料内容来源于古代典籍和实地调查,是研究汉代语言#-666dd;布和古代词汇的重要著作,也是第一部方言词汇著作。郭璞《尔雅·序》评曰:“是以复缀集异闻,会萃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扬雄写作《方言》历经二十七年,字数总计近一万二千字,似乎尚未完成。应劭《风俗通义》序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
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密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弘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予实玩暗,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说:“扬雄《方言》为西汉最好的小学书。”
,轻车。许慎《说文解字》“车部”曰:“
,轻车也。”段玉裁注曰:“
车即轻车也。本是车名,引申为凡轻之称。”《诗经·大雅·烝民》曰:“德
如毛,民鲜克举之。”郑玄笺曰:“
,轻。”轩,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亦泛指车子。
〔6〕亦洪意:此句或原为注文,意即“这也是葛洪的意思”。成林、程章灿《西京杂记全译》说:“此当是葛洪小注滥入正文。洪即葛洪。”一说意为“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