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西京杂记》 » 卷六 > 昆明池中船

昆明池中船原文解释

【原文】

昆明池中有戈船note-name:戈船1戈船:一种大型战船,船上配备了可刺可钩的戟。一说是在船下安戈戟以防止蛟龙的袭击,故称。《汉书·武帝纪》曰“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666kk;”。颜师古注曰:“张晏曰:‘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于船下,因以为名也。’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师古曰:‘以楼船之例言之,则非为载干戈也。此盖船下安戈戟以御蛟鼍水虫之害。张说近之。’”楼船:楼式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汉书·武帝纪》曰:“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将应募罪#-666aa;击朝鲜。”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楼船者,时欲击越,非水不至,故作大船,上施楼也。”《汉书·食货志下》曰:“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guoxue666-com;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南粤反……因南方楼船士二十余万人击粤。”、楼船各数百艘 [sup] 。楼船上建楼橹note-name:楼橹2楼橹:古代#-666kk;中用来瞭望、攻守的#guoxue666-com;台,上无遮盖,建于船上,也可建于地面或车上。橹,指没有顶盖的望楼。《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曰:“初,帝造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橹,置于塞上,以拒匈奴。”李贤注曰:“橹即楼也。《释名》曰:‘楼无屋为橹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传曰:“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 [sup] ,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note-name:旍3旍:旍(jīng),同“旌”,旗帜。麾盖:旗帜的顶部。葆麾盖 [sup] ,照灼涯涘note-name:涯涘4涯涘:涯涘(sì),水边,岸。《三辅黄图》卷四曰:“《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顷,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涘。’”涯、涘,皆意为水边。《尚书·微子》曰:“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尔雅·释丘》曰:“涘为厓。”邢昺疏曰:“李巡曰:涘,一名厓,厓谓水边也。《诗·秦风》云:‘所谓伊#-666aa;,在水之涘。’是也。” [sup] 。余少时犹忆见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有瞭望台,戈船上装有可刺可钩的戟,四周都悬挂着旗帜,旗盖旗顶,照亮了水边。我记得小时候还见到过。

原文翻译

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 [/sup] 。楼船上建楼橹 [/sup] ,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旍葆麾盖 [/sup] ,照灼涯涘 [/sup] 。余少时犹忆见之。

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有瞭望台,戈船上装有可刺可钩的戟,四周都悬挂着旗帜,旗盖旗顶,照亮了水边。我记得小时候还见到过。

【原文注释】

〔1〕戈船:一种大型战船,船上配备了可刺可钩的戟。一说是在船下安戈戟以防止蛟龙的袭击,故称。《汉书·武帝纪》曰“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666kk;”。颜师古注曰:“张晏曰:‘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于船下,因以为名也。’臣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师古曰:‘以楼船之例言之,则非为载干戈也。此盖船下安戈戟以御蛟鼍水虫之害。张说近之。’”楼船:楼式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汉书·武帝纪》曰:“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将应募罪#-666aa;击朝鲜。”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楼船者,时欲击越,非水不至,故作大船,上施楼也。”《汉书·食货志下》曰:“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guoxue666-com;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南粤反……因南方楼船士二十余万人击粤。”»

〔2〕楼橹:古代#-666kk;中用来瞭望、攻守的#guoxue666-com;台,上无遮盖,建于船上,也可建于地面或车上。橹,指没有顶盖的望楼。《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曰:“初,帝造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橹,置于塞上,以拒匈奴。”李贤注曰:“橹即楼也。《释名》曰:‘楼无屋为橹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传曰:“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

〔3〕:旍(jīng),同“旌”,旗帜。麾盖:旗帜的顶部。

〔4〕涯涘:涯涘(sì),水边,岸。《三辅黄图》卷四曰:“《三辅旧事》曰:‘昆明池地三百三十二顷,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涘。’”涯、涘,皆意为水边。《尚书·微子》曰:“若涉大水,其无津涯。”《尔雅·释丘》曰:“涘为厓。”邢昺疏曰:“李巡曰:涘,一名厓,厓谓水边也。《诗·秦风》云:‘所谓伊#-666aa;,在水之涘。’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