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小珍哥在寓私奴 晁大舍赴京纳粟
纳粟 [纳粟——即例监。生员或富户通过出资报捐而取得国子监生的资格。]
有钱莫弃糟糠妇,贫时患难相依。何须翠绕共珠围?得饱家常饭,冲寒 [寒——同本作“塞”,据文意酌改。] 粗布衣。 休羡艳姬颜色美,防闲费尽心机。得些闲空便私归。那肯团团转?只会贴天飞。
——右调《临江仙》
痴人爱野鸡,野鸡毛羽好。得隙想飞腾,稻粱饲不饱。家鸡蠢夯材,守人相到老。终夜不贪眠,五更能报晓。
野鸡毛好如鲜花,自古冶 [冶——同本作“治”,据文意酌改。] 容多破家。家鸡打鸣好起早,兀坐深闺只绩麻。
晁书二人得了喜信,收拾了行李,将带来二百两路费银内留下五十两与胡旦在京搅缠 [搅缠——山东方言,花费,使用。] ,辞谢了苏锦衣,雇了长骡,合了同伴回南去讫。
却说二月十九日是白衣菩萨 [白衣菩萨——即观世音菩萨。因其身着白衣,坐在白莲花座上,故称。] 圣诞。珍哥调养的渐觉好些,做了两双鞋,买了香烛纸马,要打发晁住媳妇往庙里去烧香。正待出门,只见外面一片声喧嚷。晁大舍方在梳头,合珍哥都唬了一跳。家人传进说:“还是那年报喜的七八个人,来报老爷升了北通州知州。”晁大舍不胜喜欢,又忽想:“怪道公公两次托梦叫我往北去投奔爹娘!我想爹娘见在南边,却如何只说北去?原来公公已预先知道了。”晁大舍出去见了报喜众人,差人往铺中买了八匹大桃红拣布与众人挂红,送在东院书房内安歇。次日,摆酒款待,封出一百两喜钱;众人嫌少,渐次又添了五十两。都欢喜,打发散了。众亲朋络绎不绝,都来贺喜。晁大舍只是不敢送出大门。
接说晁知县那里。晁书二人尚未到家,报喜的已先到了十日,见了刊报,送在寺内安歇,也发付的众人心满意足。打叠申文书,造交代册籍,辞院道,写了两只官座船,择四月初一日离任,不到家,一直往通州上任。也果然兑了一千两银子交与梁生,教梁生辞了班里众人,同在船上进京。
晁知县起身之日,倒是那几家乡宦举人送赆送行,到也还成个礼数。那华亭两学秀才 [两学秀才——县学的生员和在府学课读的本县生员。] ,四乡百姓,恨晁大尹如蛇蝎一般,恨不得去了打个醋坛 [打个醋坛——即打醋炭,后文也作“打个醋炭”。把烧红的木炭投入醋钵,放出蒸气熏屋宇,是民间一种祛除邪祟的方法。这里是说百姓想以此祛除晁思孝的贪邪之气。] 的光景。那两学也并不见举甚么帐词 [帐词——即幛词。在整幅的布帛上题写的表示祝贺的辞句。] ,百姓们也不见说有“脱靴遗爱”的旧规 [脱靴遗爱的旧规——地方官离任时,百姓为其脱去旧靴,换上新靴,以示遗爱或挽留。] 。那些乡绅们说道:“这个晁父母,不说自己在士民上刻毒,不知的只说华亭风俗不厚。我们大家做个帐词,教我们各家的子弟为首,写了通学的名字,央教官领了送去;再备个彩亭,寻双靴,也叫我们众家佃户庄客,假妆了百姓与他脱脱靴。”算记停当,至日撮弄 [撮弄——山东方言,等于说应付,糊弄。] 着打发上船去了。合县士民,也有买三牲还愿的,也有合分资 [分资——就是份子。众人共同筹办事情时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钱数。] 做庆贺道场的,也有烧素纸的,也有果然打醋坛的,也有只是念佛的,也有念佛中带咒骂的。
这晁大尹去后到也甚是风光,一路顺风顺水。五月端午前到了济宁,老早就泊了船,要上岸买二三十斤胭脂,带到任上送礼;又要差人先到家里报知。
这一夜晁大尹方才睡去,只见他的父亲走进舱来,说道:“源儿近来甚是作孽,凭空领了娼妇打围,把个妖狐射杀,被他两次报仇,都是我救护住了,不致伤生。只怕你父子们的运气退动,终不能脱他的手。你可拘束了他同到任去,一来远避了他,二来帝都所在,那妖魂也不敢随去。”晁大尹醒来,却是一梦。唤醒夫人,夫人道:“我正与公公说话,你却将我唤醒。”二人说起梦来都是一样,也甚是诧异了一番。早起写了一封书与大舍,内说:“武城虽是河边,我久客乍归,亲朋往来,就要耽阁费事;因此不到家中,只顺路到坟上祭祭祖,焚了黄 [焚了黄——官员升官或遇恩典等事,用黄纸写了告文到祖墓前祭告焚烧,叫做“焚黄”。] ,事完仍即回到船上。”又说:“公公托梦,甚是奇怪,且是我与你母亲同梦一般。你可急急收拾,同了媳妇计氏随往任中,乘便也好求干功名,不可有误。”
谁知晁大舍弃舍了计氏,用八百两取了珍哥,瞒得两个老浑帐一些不知。虽不住的有家人来往,那些家人寻思,服事老主人的日短,伏事 [伏事——义同“服事”。服侍,伺候。] 小主人的日长,那个敢说?如今书上要同计氏随任,如何支吾?晁大舍随即收拾了铺盖,雇了八名轿夫,坐了前向 [前向——山东方言,此前;前一段时间。] 京中买来的大轿,带了《金刚经》,跟了六七个家人,贴河迎将上去。走了两三日,迎见了船。见了爹娘,说不了家长里短;又说计氏小产了,不能动履,目下且不能同去,只得爹娘先行,待计氏将息好了,另去不迟。
晁大舍与爹娘同在船上,走了几日,到了武城地方。祭了祖,焚过了黄,晁大尹方知雍山庄上被人放火烧得精光,也去了万把粮食等物。嗟叹了一回,开了船向北而行。晁大舍又送了两站,说定待计氏稍有起色,或是坐船,或是起旱,即往任上不题。
晁大舍回了家中,对珍哥说道:“爹娘闻知娶你过门,甚是欢喜,要即时 [即时——同本作“即是”,据文意酌改。] 搬你上船,同往任内。因我说你小产未起,所以只得迟迟。待你一好,咱也都要行了。”
到了五月尽头,过了三伏,晁大舍拣了七月初七日从陆路起身。预先雇骡子,雇轿夫,收拾行李停当,只等至日起身。初五日午后,计氏领了四五个养娘走到前边厅内,将公公买与他的那顶轿,带轿围,带扶手,拉的拉,拽的拽,抬到自己后边去了,口里说道:“这是公公买与我的,那个贱骨头奴才敢坐!谁敢出来说话,我将轿打得粉碎,再与拚命不迟!”家人报与晁大舍知道。珍哥气得目瞪口呆,做声不出。晁大舍道:“丢丑罢了!我看没有了这顶轿,看咱去的成去不成!我偏要另买一顶比这强一万倍子的哩!”果然用了二十八两银子,问乡宦家回 [回——山东方言,把别人以前买下的东西买过来叫“回”。] 了一顶全副大轿来,珍哥方才欢喜。
晁大舍叫人与计氏说道:“适间用了五十两银子买了轿来,甚是齐整,叫你去看看。”计氏望着那养娘,稠稠的唾沫猛割丁 [猛割丁——后文也作“猛趷丁”、“猛哥丁”。猛地、突然的意思。] 向脸上哕了一口,道:“精扯淡!那怕你五千两买轿,累着我腿疼 [累着我腿疼——与我无关,不干我事的意思。] !却叫我去看看!你只不动我的这顶破轿,就是五万两也不干我事!”哕的那养娘一溜风跑了。
到初七日,收拾了当,交付看家的明白了,大家起身往北前进。一路早行晚住,到了北京。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慢慢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随在沙窝门 [沙窝门——即广渠门。] 内,每月三两银赁了一所半大不小的房子,置买了一切器皿煤米等物,停停当当,将珍哥留住里面。跟去的养娘俱留在京中,又留下晁住两口子服侍珍哥。自己还在京中住了两日,方才带了几个家人自到通州任内,说计氏小产,病只管不得好,恐爹娘盼望,所以自己先来了。晁夫人甚是怨怅,说道:“家门口守着河路,上了船直到衙门口,如何不带他同来,丢他在家?谁是他着己的人,肯用心服事?亏你也下得狠心!况且京里有好太医,也好调理他。”埋怨儿子不了,又要差人回去央计亲家送女儿前来。晁大舍也暂时支吾过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