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牡丹红鲭鱼吐气 送冤文大圣留连
万物从来只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敢与世间开明眼,背把江山别立根? (旧诗。)
此一回书,鲭qīnɡ鱼扰乱,迷惑心猿,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 (提出结构。)(揭出全书大旨。)!
话说唐僧师徒四众,自从离了火焰山,日往月来,又遇绿春时候 (读者记着是绿春时候。)。唐僧道:“我四人终日奔波,不知何日得见如来!悟空,西方路上,你也曾走过几遍 (走过几遍,恰好错了路头 [路头:道路。] 。),还有许多路程?还有几个妖魔?”行者道:“师父安心,徒弟们着力,天大妖魔也不怕他 (妖魔能摄人于天外,岂止天大?此一番问答,早为借驱山铎 ( duó ) 埋根。)。”
说未罢时,忽见前面一条山路,都是些新落花、旧落花,铺成锦地。竹枝斜处,漏出一树牡丹。正是:
名花才放锦成堆,压尽群葩敢斗奇。
细剪明霞迎日笑,弱含芳露向风欹qī。
云怜国色来为护,蝶恋天香去欲迟。
拟向春宫问颜色,玉环娇倚半酣时。 (旧诗。)
行者道:“师父,那牡丹这等红哩 (入魔。牡丹红何与出家人事?)!”长老道:“不红。”行者道:“师父,想是春天曛 ( xūn ) 暖 [曛暖:暖和。] ,眼睛都热坏了?这等红牡丹,还嫌他不红 (此节无数“红”字暗接火焰山来。)!师父不如下马坐着,等我请大药王菩萨来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本为兄弟二人,在西方极乐净土世界。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不可与药王菩萨混同。] ,替你开一双光明眼。不要带了昏花疾病,勉强走路;一时错走了路头 (不想自己倒错走了路头。),不干别人的事!”长老道:“泼猴!你自昏着,倒拖我昏花哩 (妙!猴儿真是以不醉为醉。)!”行者道:“师父既不眼昏,为何说牡丹不红?”长老道:“我未曾说牡丹不红,只说不是牡丹红。”行者道:“师父,不是牡丹红,想是日色照着牡丹,所以这等红也。”
长老见行者说着日色,主意越发远了,便骂:“呆猴子!你自家红了。又说牡丹,又说日色,好不牵扯闲人!”行者道:“师父好笑!我的身上是一片黄花毛,我的虎皮裙又是花斑色,我这件直裰 ( duō ) 又是青不青白不白的 [直裰:和尚、道士穿的长袍。] (为下文长老脱衣作引子。),师父在何处见我红来?”长老道:“我不说你身上红,说你心上红。”便叫:“悟空,听我偈 ( jì ) 来!”便在马上说偈儿道:
牡丹不红,徒弟心红。
牡丹花落尽,正与未开同。
偈儿说罢,马走百步,方才见牡丹树下 (跟定牡丹。),立着数百春红女 [春红女:年轻美丽的女子。] ,簇拥一团,在那里采野花,结草卦 [结草卦:用蓍草占卜。] ,抱女携儿,打情骂俏。忽然见了东来和尚,尽把袖儿掩口,嘻嘻而笑。长老胸中疑惑,便叫:“悟空,我们另觅枯径去罢 [枯径:偏僻小路。] !如此青青春野 (“青青春野”与后“青青世界”相映。),恐一班娈 ( luán ) 童弱女 [娈童:美少年。] ,又不免惹事缠人。”行者道:“师父,我一向有句话要对你说,恐怕一时冲撞,不敢便讲。师父,你一生有两大病:一件是多用心,一件是文字禅 [文字禅: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入魔之根在此,亦全书关目。)。多用心者,如你怕长怕短的便是;文字禅者,如你歌诗论理,谈古证今,讲经说偈的便是。文字禅无关正果,多用心反召妖魔。去此二病,好上西方!”长老只是不快。行者道:“师父差矣!他是在家人,我是出家人。共此一条路,只要两条心。”
唐僧听说,鞭马上前。不想一簇女郎队里,忽有八九个孩童跳将出来,团团转打一座男女城,把唐僧围住,凝眼而看,看罢乱跳,跳罢乱嚷,嚷道:“此儿长大了,还穿百家衣 [百家衣:民间为使婴儿长寿而向各家乞取零碎布帛缝成的小孩衣服。唐僧穿的袈裟由许多长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故被戏称为“百家衣”。] !”长老本性好静,那受得儿女牵缠?便把善言遣他,再不肯去,叱之亦不去,只是嚷道:“此儿长大了,还穿百家衣!”长老无可奈何,只得脱下身上衲 ( nà ) 衣 [衲衣:百衲衣,即袈裟。] ,藏在包袱里面,席草而坐。那些孩童也不管他,又嚷道:“你这一色百家衣,舍与我罢!你不与我,我到家里去,叫娘做一件青苹色、断肠色、绿杨色、比翼色、晚霞色、燕青色、酱色、天玄色、桃红色、玉色、莲肉色、青莲色、银青色、鱼肚白色、水墨色、石蓝色、芦花色、绿色、五色、锦色、荔枝色、珊瑚色、鸭头绿色、回文锦色 [回文锦:东晋前秦女子苏蕙因思念丈夫窦滔,织锦为“璇玑图”寄给窦滔,锦上有八百四十余字的回文诗,寄寓了相思之情。] 、相思锦色的百家衣 (情天每从色界而入,色莫艳于红,故先用“红”字引起。至此光怪陆离,目迷五色,然都是空中语耳,故曰色即是空。),我也不要你的一色百家衣了。”
长老闭目,沉然不答。八戒不知长老心中之事,还要去弄男弄女,叫他干儿子、湿儿子,讨他便宜哩 (插入八戒是闲笔,然无此便觉枯寂,文家不可不知。)!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行者还气他不过,登时追上,抡棒便打。可怜蜗发桃颜 [蜗发:像蜗牛一样头顶两角,指未成年。桃颜:指年轻美丽。] ,化作春驹野火 [春驹:指蛱蝶。] !你看牡丹之下 (跟定牡丹。),一簇美人,望见行者打杀男女,慌忙弃下采花篮,各人走到涧边,取了石片,来迎行者。
行者颜色不改,轻轻把棒一拨,又扫地打死了。
原来孙大圣虽然勇斗,却是天性仁慈 (无真见识、真把握,仁慈即是入魔。)。当时棒纳耳中,不觉涕流眼外 (“涕流眼外”是情根。)(情根一动,定慧便失,所谓一星之火能烧万里之野,涓滴之水能穿泰山之石。),自怨自艾 ( yì ) 的道 [自怨自艾:悔恨自己的错误。] :“天天!悟空自皈 ( ɡuī ) 佛法,收情束气,不曾妄杀一人;今日忽然忿激,反害了不妖精、不强盗的男女长幼五十余人,忘却罪业深重哩!”走了两步,又害怕起来,道:“老孙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此后七情缠扰,如蚕作茧,几不能自脱。悲夫!)。我前日打杀得个把妖精,师父就要念咒;杀得几个强盗,师父登时赶逐 (跟前书。此谓多用心。)。今日师父见了这一干尸首,心中恼怒,把那话儿咒子,万一念了一百遍,堂堂孙大圣,就弄做个剥皮猢狲了!你道象什么体面?”终是心猿智慧,行者高明,此时又便想出个意头 (越想越不是。),以为:“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 (文字禅来。),却又慈悲太过,有些耳朵根软。我今日做起一篇送冤文字,造成哭哭啼啼面孔,一头读,一头走。师父若见我这等啼哭,定有三分疑心,叫:‘悟空,平日刚强何处去?’我只说:‘西方路上有妖精。’师父疑心顿然增了七分,又问我:‘妖精何处?叫做何名?’我只说:‘妖精叫做打人精 (以惧心转为欺心,遂不惮冒妖精之名。夫一念入道即为大圣,一念入魔即为妖精。西方本无佛,一大圣而已;西方路本无妖精,一猴而已。)。师父若不信时,只看一班男女个个做了血尸灵。’师父听得妖精利害,胆战心惊。八戒道:‘散了伙吧!’沙僧道:‘胡乱行行!’我见他东横西竖,只得宽慰他们一句道:‘全赖灵山观世音,妖精洞里如今片瓦无存。’”
行者登时拾石为研,折梅为笔,造泥为墨,削竹为简,写成送冤文字。扯了一个秀才袖式 (猴儿竟充秀才,真妖精也。今日秀才都作猴儿样子,倒底是一是二?),摇摇摆摆,高足阔步,朗声诵念。其文曰: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