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点《西游补》
余幼时曾见其《西游补》一书,俱言孙悟空梦游事,凿天驱山,出入庄、老,而未来世界历日,先晦后朔,尤奇。
——钮琇《觚剩续编》卷二
是书虽借径《西游》,实自述平生阅历了悟之迹,不与原书同趣。
——天目山樵(张文虎)《西游补序》
董若雨《西游补》一书,点窜《楞严》,出入《三易》,其理想如《逍遥》《齐物》,其辞藻如《天问》《大招》。身丁陆沉之祸,不得已遁为诡诞,借孙悟空以自写其生平之历史。云谲波诡,自成一子。
——黄人《小说小话》,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
中有青青世界及杀青大将军,伤明之屋,悼阁部之亡。读之,觉字里行间隐隐血泪喷溢,其幸逃文字之网者,盖出之以谲怪,当时或不及察耳。
——引自陈汝衡《说苑珍闻》
书中所云青青世界及杀青大将军等,颇寓微意。且逆数历日,孤臣心事,于无可奈何之日,犹冀天地之旋转。
全书以牡丹始,以桃花终,花王世界,不宜异种羼入,轻薄之桃花,虽能乘时献媚,亦终于逐逝水之流耳。此作者立言之本旨也。
——无名氏《缺名笔记》,转引自孔另镜《中国小说史料》
全书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于宗社之痛之迹少,因疑成书之日,尚在明亡以前,故但有边事之忧,亦未入释家之奥。
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这是一部最怪的怪书,它思想之精刻,文章之富丽而微妙,魄力之雄厚,寄托之深沉,是中国任何旧小说都比不上的。
——刘半农校点《西游补》之出版广告
《西游补》表面虽是一部神话书,其实完全是一部人话书,并且是一部活跃跃的最富于现实性的明末的社会书。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反映得非常明显。
《西游补》中,充满着讽刺诙谐文学的特色。董若雨在短短的十六回书里,处处流露着诙谐与滑稽,尤善于分辨人物的性格,而出以各种适当的口吻,上下古今,信笔书写,嬉笑怒骂,都是文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
虽只有十六回,想象力和象征性都至为丰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以超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小说。
《红楼梦》更可能受过明崇祯十三年董说作的《西游补》的一些影响。《红楼梦》里的好些特征,在《西游补》里早已有其端倪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周策纵《〈红楼梦〉与〈西游补〉》
此书于心理之探索(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梦境之运用,与形式结构之新的尝试诸方面,实开辟及预示一种新的途径,其贡献有如法人Proust与英人Joyce之于近代西方小说一般。
——英文本《西游补》(THE TOWER OF MYRIAD MIRRORS)绪言,引自柳无忌《英文本〈董说评传〉及〈西游补〉》
这部荒诞不经的《西游补》,其叙述比《西游记》更加怪异。它混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与凭空的离奇幻想,以一场大梦为构架,寓言为真谛,讽刺为主旨,实是一部有政治与社会意义的作品。
——著名旅美学者、文学家柳无忌《英文本〈董说评传〉及〈西游补〉》
名虽为“补”,其实是自成天地,而与原著互相辉映。《西游补》能与明代的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并行,而不觉丝毫逊色。
《西游补》的架构是以“心猿”的堕入梦幻为始,以“悟空”的重返本然为结,中间则肆意铺叙“鲭鱼世界”,而以“驱山铎”为芭蕉扇之形,以之为梭,勾勒编织全文。
《西游补》的主题,约言之,即为:通过佛家情缘梦幻的思想以寓现实讽刺之义。全书血脉针线,埋伏照应,非常细密。技巧多端,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充满诙谐之趣。
——台湾著名学者曾永义《董说的“鲭鱼世界”——略论〈西游补〉的结构、主题和技巧》
《西游记》里的妖怪没有一个能想到先支开行者然后再猎取三藏的妙计,只有鲭鱼精或董说所具有的“鬼才”才能想出这套战略并付之实行。
在《西游记》里,行者总知道他的敌人或者猜出他的敌人会变成甚么样的怪物,但在《西游补》里,这个合理的宇宙已变得乱七八糟了。敌人藏了起来,到处都是,却又找不到踪影。
在《西游补》里,行者听到有人提及他的五个儿子大惑不解,因为他根本没有儿子。然后,最可怕出奇的,他必须在战场上面对一个敌人的将军,这位将军骄傲地自称是行者与罗刹女在一番云雨之后所生的。
我们最好把他的小说当作一篇“奇文”看,一件利用作者超人的丰富的想象所提供的材料,并基于《西游记》里所呈现的行者的生活及性格,所创造的璀璨的艺术品。
从《西游补》看来,可以很公平地说:中国的小说从未如此地探讨过梦的本质。《西游补》里行者的梦也许不是寻常的,只有超人的行者才会做那种梦,但本书所显示的对人心的正确了解却对人类有深长的意义。
《西游补》借之《西游记》的地方少之又少,而自成体系,开创了一个丰赡多姿的奇境,与《西游记》的幻境绝少雷同。它的幽默、悬宕、怪异,甚至荒谬都是别出心裁。
中国小说里的梦很少是奇异的或荒谬的,而且容易流于平板。董说的成就可以说是清除了中国小说里适当地处理梦境的障碍。
实在说,焦虑是本书的主调。本书至少已用有意识的艺术手法来处理有关无名的压抑及焦虑问题。虽然这些病态大致是实存的(existential)成分多于心理的(psychological),但西方注意到实存的病态也是近年的事。
——台湾大学教授夏济安(Tsi-an Hsia)著、郭继生译《〈西游补〉:一本探讨梦境的小说》
《西游补》是世界上第一本意识流小说。它是用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技巧,来表现一个荒诞的、破碎的、不连续的、不一致的、不相关的、变形的梦。其艺术价值尤在《西游记》之上。
——台湾林佩芬《董若雨的〈西游补〉》
就我个人经验来谈,《西游补》是惟一一部细读才能认识到其意义的(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是多读一次,多长一种经验的作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Chih-tsing Hsia)著、刘绍铭译《中国小说、美国评论家——有关结构、传统和讽刺小说的联想》
《西游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唯一一部需要读数遍的小说,其不易懂是因为董说创造了许多梦境。这些梦境的特色,对世上做过梦的人都似曾相识:歪曲事实、前后矛盾、次序颠倒、离题万丈,妙想天开却又痴情不舍。
——见夏志清、夏济安《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中夏济安论《西游补》部分
董说的小说(《西游补》)符合坎贝尔的单一神话模式,孙行者的经历可视为一种象征,即关于人类对遭遇现实所做的普遍反应和人类不断寻求其中意义而付出的种种努力的象征。
小说中作为主要人物的孙悟空,同时也是一位虚构的做梦者,身处于一个像梦境般的世界中,于此董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心理写实主义的研究风貌。
——美国西雅图大学教授白保罗(Frederick P.Brandauer)英文本《董说评传》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