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荀子》 > 名句

名句原文解释

按首字笔画排序

首字一画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翻译】

首字二画

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翻译】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翻译】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翻译】

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翻译】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翻译】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翻译】

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翻译】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翻译】

首字三画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翻译】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翻译】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翻译】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翻译】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翻译】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下之亲上,欢如父母。【翻译】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翻译】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礼以是断之者,岂不以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翻译】

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翻译】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翻译】

首字四画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翻译】

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翻译】

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如是则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著矣。【翻译】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翻译】

王者之论: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翻译】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翻译】

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翻译】

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翻译】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翻译】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翻译】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翻译】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翻译】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翻译】

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翻译】

首字五画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翻译】

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翻译】

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翻译】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翻译】

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翻译】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翻译】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翻译】

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翻译】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翻译】

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翻译】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翻译】

首字六画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翻译】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其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