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荀子》 » 劝学篇 第一 >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原文解释

【原文】

学之note-name:经1经:通“径”。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note-name:诎2诎:通“屈”,弯曲。顿:上下抖动。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慕悦良师更快速的,其次才是尊崇礼法。如果向上不能慕悦良师,向下不能尊崇礼法,只不过是学懂了杂学知识,读顺了《诗经 》、《尚书 》而已。这样直至年老将死,也不免只是一个浅陋的读书#-666aa;而已。如果要追寻古代圣王和仁义的本源,学习礼法正是必要经过的大小道路。学习礼法就好像提起皮裘的衣领,只要屈起五只手指,抖动衣#-666hh;,不可胜数的皮毛就能理顺。不说礼法,只跟《诗经》、《尚书》而做,就好像比喻为用手指测量河流,用长戈来舂捣黍子,用锥子在饭壶中吃饭,都是不可以成#-666ii;的。所以能够尊崇礼法,虽然未必完全明白礼法的意义,但最少是一个尊崇礼法的读书#-666aa;。如果不尊崇礼法,即使明察善辩,也只是一个散乱的书生而已。

原文翻译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慕悦良师更快速的,其次才是尊崇礼法。如果向上不能慕悦良师,向下不能尊崇礼法,只不过是学懂了杂学知识,读顺了《诗经 》、《尚书 》而已。这样直至年老将死,也不免只是一个浅陋的读书#-666aa;而已。如果要追寻古代圣王和仁义的本源,学习礼法正是必要经过的大小道路。学习礼法就好像提起皮裘的衣领,只要屈起五只手指,抖动衣#-666hh;,不可胜数的皮毛就能理顺。不说礼法,只跟《诗经》、《尚书》而做,就好像比喻为用手指测量河流,用长戈来舂捣黍子,用锥子在饭壶中吃饭,都是不可以成#-666ii;的。所以能够尊崇礼法,虽然未必完全明白礼法的意义,但最少是一个尊崇礼法的读书#-666aa;。如果不尊崇礼法,即使明察善辩,也只是一个散乱的书生而已。

【原文注释】

〔1〕:通“径”。

〔2〕:通“屈”,弯曲。顿:上下抖动。

扩展阅读

【解读】

荀子重视礼,认为#-666aa;要学习礼,礼能统贯起各类#-666aa;伦关系,所以礼就是所有学问的纲领,即读书不只是学知识,而是学做#-666aa;。如果失去了读书的原本意义,即使是熟读经典、知识丰富的学者,仍只不过是浅陋的读书人。现代的读书人如果只追求专门实用的知识丰富,便是失去了纲领,未找到荀子说的读书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