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荀子》 » 致士篇 第十四 >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诉,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诉、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原文解释

【原文】

note-name:衡1衡:斟酌、考虑。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note-name:累2累:忧患、祸害。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note-name:诉3诉:诉说、诋毁、诬陷。,不官而note-name:衡4衡:通“横”。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note-name:誉5誉:通“举”。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诉,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诉、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君主要考虑所听到的言行,令隐逸之士显达,令贤能的#-666aa;更能发光明,退却奸邪的#-666aa;,进用贤良的#-666aa;,方法是这样的:朋#-666bb;间的互相赞誉,君子不会听信;凶暴作乱的人想增加祸害的诬陷,君子不会采用;隐瞒猜忌堵塞阻隔贤良的人,君子不会接近;用钱财禽畜来请求的,君子不应允。凡只是流传散布的言论、流传散布的学说、流传散布的事情、流传散布的谋划、流传散布的赞誉、流传散布的诬陷,不是正式的而只是由横面而来到的,君子要谨慎处理,所听闻的要光明地列举出来,决定它们是正当或不正当,然后定出刑罚奖赏,而回报给他。这样,奸邪的言论、奸邪的学说、奸邪的事情、奸邪的谋划、奸邪的赞誉、奸邪的诬陷,就不会来试探。忠诚的言论、忠诚的学说、忠诚的事情、忠诚的谋划、忠诚的赞誉、忠诚的诉说,没有不光明通畅地开始产生而向上尽忠。这就叫作考虑所听到的言行,令隐逸之士显达,令贤能的人更能发光明,退却奸邪的人,进用贤良的人的方法。

原文翻译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诉,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诉、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君主要考虑所听到的言行,令隐逸之士显达,令贤能的#-666aa;更能发光明,退却奸邪的#-666aa;,进用贤良的#-666aa;,方法是这样的:朋#-666bb;间的互相赞誉,君子不会听信;凶暴作乱的人想增加祸害的诬陷,君子不会采用;隐瞒猜忌堵塞阻隔贤良的人,君子不会接近;用钱财禽畜来请求的,君子不应允。凡只是流传散布的言论、流传散布的学说、流传散布的事情、流传散布的谋划、流传散布的赞誉、流传散布的诬陷,不是正式的而只是由横面而来到的,君子要谨慎处理,所听闻的要光明地列举出来,决定它们是正当或不正当,然后定出刑罚奖赏,而回报给他。这样,奸邪的言论、奸邪的学说、奸邪的事情、奸邪的谋划、奸邪的赞誉、奸邪的诬陷,就不会来试探。忠诚的言论、忠诚的学说、忠诚的事情、忠诚的谋划、忠诚的赞誉、忠诚的诉说,没有不光明通畅地开始产生而向上尽忠。这就叫作考虑所听到的言行,令隐逸之士显达,令贤能的人更能发光明,退却奸邪的人,进用贤良的人的方法。

【原文注释】

〔1〕:斟酌、考虑。

〔2〕:忧患、祸害。

〔3〕:诉说、诋毁、诬陷。

〔4〕:通“横”。

〔5〕:通“举”。

扩展阅读

【解读】

怎样才能够延揽贤能之#-666aa;?荀子认为要辨别言、说、谋、事、诉、誉的忠奸,谨慎流传散布的言说。能辨别忠奸,#-666dd;辨流言,才能令贤能之士来到。事实上,从政者很多时候会为了个#-666aa;权势而不辨忠奸,以至满朝奸#-666bb;,最后失败告终。我们不是应参考荀子确立的准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