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原文解释
【原文】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1臧谷:奴婢。,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
2椁:棺材外面的套棺。十重
3十重:另本作“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
4翣菨:古时棺木两旁扇子形的饰物。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
5领:古代上衣、被子的量词。,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
6殣:埋葬。,凡
7凡:平常、平庸。缘:衣#-666hh;的花边。缘而往埋之,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
8衰麻之服:衰麻,粗麻布做成的丧#-666hh;。服,丧衣。古代居丧以衣服来#-666dd;别等级。,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

【翻译】
礼,是要严谨地治理生死的。生,是#-666aa;的开始,死,是#-666aa;的终结。终结和开始都是美善的,#-666aa;道就完成了。所以君子尊敬开始和谨慎终结,终结和开始都一样美善,是君子之道,是礼义的文制表现。如果厚待出生而鄙视死亡,就是尊敬有知觉的而轻慢无知觉的,这是奸邪的人的道,而且表现的是背叛的心。君子用背叛的心接待奴婢,尚且感觉羞耻,何况用来事奉尊敬的人和亲人。所以对待死之作为一个道,是因为死只有一次而不可以再重复,臣子对君主表示敬重,子女对父母表示敬重,在死亡时全部表达了。所以事奉在生的人不忠诚仁厚,不敬重礼义文制,叫作粗野。送别死亡时不忠诚仁厚,不敬重礼义文制,叫作贫瘠。君子会轻视粗野,会因贫瘠而感到羞耻。所以天子的棺椁有十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人两层,然后又有殓尸用的衣#-666hh;被子多少、厚薄的数量不同,棺椁都有扇子形的饰物花纹的等级。这些都是用来尊敬装饰死者,令生死终始都一样美善,这种终始都一样足以成为人的愿望,这就是先圣王之道,忠臣孝子的极致。天子的丧礼牵动四海国家的人,聚集诸侯。诸侯的丧礼牵动交往的国家,聚集大夫。大夫的丧礼牵动一国的人,聚集贤德之士。贤德之士的丧礼牵动一乡的人,聚集朋友。百姓的丧礼,集#-666ff;族人朋友,牵动一州一里的人。受过刑罚的罪人的丧礼,不可以集#-666ff;族人朋友,只可以聚集妻子和子女,棺椁只有三寸厚,殓尸用衣被只有三件,不可以装饰棺椁,不可以在白天举行,只可以在黄昏埋葬。家人只可以穿平凡的衣饰去埋葬,回来时,没有哭泣的仪节,没有粗麻布做成的丧#-666hh;,没有亲疏不同的丧期月数等级,各自返回自己平常生活,各自回复自己重新开始生活。到最后,死者已经葬埋,就好像没有丧葬的人而完结了,这就叫作最大耻辱。
原文 | 翻译 |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朋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 | 礼,是要严谨地治理生死的。生,是#-666aa;的开始,死,是#-666aa;的终结。终结和开始都是美善的,#-666aa;道就完成了。所以君子尊敬开始和谨慎终结,终结和开始都一样美善,是君子之道,是礼义的文制表现。如果厚待出生而鄙视死亡,就是尊敬有知觉的而轻慢无知觉的,这是奸邪的人的道,而且表现的是背叛的心。君子用背叛的心接待奴婢,尚且感觉羞耻,何况用来事奉尊敬的人和亲人。所以对待死之作为一个道,是因为死只有一次而不可以再重复,臣子对君主表示敬重,子女对父母表示敬重,在死亡时全部表达了。所以事奉在生的人不忠诚仁厚,不敬重礼义文制,叫作粗野。送别死亡时不忠诚仁厚,不敬重礼义文制,叫作贫瘠。君子会轻视粗野,会因贫瘠而感到羞耻。所以天子的棺椁有十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人两层,然后又有殓尸用的衣#-666hh;被子多少、厚薄的数量不同,棺椁都有扇子形的饰物花纹的等级。这些都是用来尊敬装饰死者,令生死终始都一样美善,这种终始都一样足以成为人的愿望,这就是先圣王之道,忠臣孝子的极致。天子的丧礼牵动四海国家的人,聚集诸侯。诸侯的丧礼牵动交往的国家,聚集大夫。大夫的丧礼牵动一国的人,聚集贤德之士。贤德之士的丧礼牵动一乡的人,聚集朋友。百姓的丧礼,集#-666ff;族人朋友,牵动一州一里的人。受过刑罚的罪人的丧礼,不可以集#-666ff;族人朋友,只可以聚集妻子和子女,棺椁只有三寸厚,殓尸用衣被只有三件,不可以装饰棺椁,不可以在白天举行,只可以在黄昏埋葬。家人只可以穿平凡的衣饰去埋葬,回来时,没有哭泣的仪节,没有粗麻布做成的丧#-666hh;,没有亲疏不同的丧期月数等级,各自返回自己平常生活,各自回复自己重新开始生活。到最后,死者已经葬埋,就好像没有丧葬的人而完结了,这就叫作最大耻辱。 |
【原文注释】
〔1〕臧谷:奴婢。
〔2〕椁:棺材外面的套棺。
〔3〕十重:另本作“七重”。
〔4〕翣菨:古时棺木两旁扇子形的饰物。
〔5〕领:古代上衣、被子的量词。
〔6〕殣:埋葬。
〔7〕凡:平常、平庸。缘:衣#-666hh;的花边。
〔8〕衰麻之服:衰麻,粗麻布做成的丧#-666hh;。服,丧衣。古代居丧以衣服来#-666dd;别等级。
扩展阅读
【解读】
这节专论葬礼。祭礼之中,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丧葬之礼。不会因为已死而贱视,或视为无物。因为中国#-666aa;的要求是终始俱善,既要敬始,也要慎终。终始如一才是君子之道,才是#-666aa;道的极致。重视丧葬之礼的传统,一直在中国民间流传着,清明重阳祭祖依然重视,但其中深远的#-666aa;道、君子之道,通古今四海之道,则未必自觉,确是需要古人为我们提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