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仪礼》 » 聘礼 > 使者归,及郊,请反命+朝服载旜,禳乃入+乃入,陈币…+

使者归,及郊,请反命。朝服载旜,禳乃入。乃入,陈币于朝,西上。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上介公币陈。他介皆否。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公南乡。卿进使者。使者执圭垂缫,北面。上介执璋屈缫立于其左。反命曰:“以君命聘于某君,某君受币于某宫,某君再拜。以享某君,某君再拜。”宰自公左受玉。受上介璋致命,亦如之。执贿币以告曰:“某君使某子贿。”授宰。礼玉亦如之。执礼币以尽言赐礼。公曰:“然!而不善乎。”授上介币,再拜稽首。公答再拜。私币不告。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再拜。若有献,则曰:“某君之赐也,君其以赐乎。”上介徒以公赐告,如上宾之礼。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拜。劳士介亦如之。君使宰赐使者币,使者再拜稽首。赐介,介皆再拜稽首。乃退。介皆送至于使者之门,乃退,揖。使者拜其辱。原文解释

【原文】

使者归,及郊,请反命note-name:请反命1请反命:即请郊#-666aa;去向国君报告。。朝服载旜,note-name:禳2禳:祭名,是为除去出使途中所历不祥或凶灾。乃入。乃入,陈币于朝,西上。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note-name: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3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公币,君所赐;私币,卿大夫所赠。。上介公币陈。他介皆否。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note-name: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4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案出使时陈币,束帛皆加于左皮上(参见第2节),此则加于皮左而不加于皮上,不令其相掩,是为了荣其多。。公南乡。卿进使者。使者执圭垂缫,北面。上介执璋屈缫立于其左。反命曰:“以君命聘于某君,某君受币于某宫note-name:某宫5某宫:庙名。庙亦称宫。,某君再拜。以享某君,某君再拜。”宰自公左受玉。受上介璋致命,亦如之。执贿币note-name:贿币6贿币:即束纺。以告曰:“某君使某子note-name:某子7某子:是指主国之君使往宾馆还玉和赠送贿礼的卿大夫。贿。”授宰。礼玉亦如之。执礼币以尽言赐礼note-name:执礼币以尽言赐礼8执礼币以尽言赐礼:礼币,是主国君初礼宾之币,即郊劳之币(参见第9节)。此句谓自郊劳一直到赠行皆一一尽言之。。公曰:“然!而不善乎。”授上介币,再拜稽首。公答再拜。私币不告。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再拜。若有note-name:献9献:谓常赐外的加赐。,则曰:“某君之赐也,君其以赐乎。”上介徒以公赐告,如上宾之礼。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拜。劳士介亦如之。君使宰赐使者币,使者再拜稽首。赐介,介皆再拜稽首。乃退。介皆送至于使者之门,乃退,揖。使者拜其辱。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使者回国,走到近郊,请郊#-666aa;去向国君报告。使者穿上朝#-666hh;,车上载着旜旗,举行禳祭而后进入国中。于是入朝,把所得的礼物都在朝中陈列起来,礼物陈放时以西边为上位。宾所得的礼物不论是主国国君赐予的,还是卿大夫赠给的,都要陈列出来。上介只把主国国君赐予的礼物陈列出来。其他众介所得的礼物则不陈列。陈列时,束帛都放在所得庭实即皮的左边。公在所陈礼物的北边面朝南而立。卿请使者入雉门。使者拿着圭,使圭垫末端的丝带垂着,在所陈礼物的南边面朝北而立。上介拿着璋,将璋垫末端的丝带屈握在手中,站在使者的左边。使者向君汇报出使的情况说:“依照君命前往聘问某君,某君在某宫中行再拜礼,而后接受了聘问之礼。又依照君命向某君进献享礼,某君也行再拜礼而后接受了享礼。”宰从公的左边来到使者的左边接过使者手中的圭。使者又接过上介拿的璋向君汇报聘享夫#-666aa;的情况,礼仪也同前一样。使者又拿着束纺向君汇报说:“这是某君使某子还报君的聘礼的礼物。”说完便把束纺授给宰。使者又拿主国国君还报享礼所赠送的璧和束帛向君汇报,礼仪也同上一样。最后,使者又拿着主国国君最初赠送的礼物,把历次受赐的情况都一一向君汇报。公听罢汇报说:“好!你这次出使很出色。”使者把手中的礼物授给上介,向君再拜稽首。公回再拜礼。主国的卿大夫们所赠送的礼物就不向君汇报了。君对使者表示慰劳。使者再拜稽首以答谢。君回再拜礼。如果主国的国君对使者有常礼之外的加赐而使者要献给君,就说:“这是某君惠赐的礼物,君大概可以用来赐给其他臣下吧。”上介不拿礼物,空着手向君汇报主国国君对己的赐予,汇报时的礼仪也同宾一样。君对上介表示慰劳。上介再拜稽首以答谢君。君回再拜礼。君对士介表示慰劳时的礼仪也是这样。君命宰把使者出使所得的礼物赐给使者,使者再拜稽首而后受。又把介所得的礼物赐给介,介都行再拜稽首礼而后受。使者和介都退去。众介先送使者到他的祢庙门前,然后行揖礼告辞使者而退去。临去时,使者拜谢他们屈驾为介,随己出使。

原文翻译

使者归,及郊,请反命。朝服载旜,禳乃入。乃入,陈币于朝,西上。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上介公币陈。他介皆否。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公南乡。卿进使者。使者执圭垂缫,北面。上介执璋屈缫立于其左。反命曰:“以君命聘于某君,某君受币于某宫,某君再拜。以享某君,某君再拜。”宰自公左受玉。受上介璋致命,亦如之。执贿币以告曰:“某君使某子贿。”授宰。礼玉亦如之。执礼币以尽言赐礼。公曰:“然!而不善乎。”授上介币,再拜稽首。公答再拜。私币不告。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再拜。若有献,则曰:“某君之赐也,君其以赐乎。”上介徒以公赐告,如上宾之礼。君劳之。再拜稽首。君答拜。劳士介亦如之。君使宰赐使者币,使者再拜稽首。赐介,介皆再拜稽首。乃退。介皆送至于使者之门,乃退,揖。使者拜其辱。

使者回国,走到近郊,请郊#-666aa;去向国君报告。使者穿上朝#-666hh;,车上载着旜旗,举行禳祭而后进入国中。于是入朝,把所得的礼物都在朝中陈列起来,礼物陈放时以西边为上位。宾所得的礼物不论是主国国君赐予的,还是卿大夫赠给的,都要陈列出来。上介只把主国国君赐予的礼物陈列出来。其他众介所得的礼物则不陈列。陈列时,束帛都放在所得庭实即皮的左边。公在所陈礼物的北边面朝南而立。卿请使者入雉门。使者拿着圭,使圭垫末端的丝带垂着,在所陈礼物的南边面朝北而立。上介拿着璋,将璋垫末端的丝带屈握在手中,站在使者的左边。使者向君汇报出使的情况说:“依照君命前往聘问某君,某君在某宫中行再拜礼,而后接受了聘问之礼。又依照君命向某君进献享礼,某君也行再拜礼而后接受了享礼。”宰从公的左边来到使者的左边接过使者手中的圭。使者又接过上介拿的璋向君汇报聘享夫#-666aa;的情况,礼仪也同前一样。使者又拿着束纺向君汇报说:“这是某君使某子还报君的聘礼的礼物。”说完便把束纺授给宰。使者又拿主国国君还报享礼所赠送的璧和束帛向君汇报,礼仪也同上一样。最后,使者又拿着主国国君最初赠送的礼物,把历次受赐的情况都一一向君汇报。公听罢汇报说:“好!你这次出使很出色。”使者把手中的礼物授给上介,向君再拜稽首。公回再拜礼。主国的卿大夫们所赠送的礼物就不向君汇报了。君对使者表示慰劳。使者再拜稽首以答谢。君回再拜礼。如果主国的国君对使者有常礼之外的加赐而使者要献给君,就说:“这是某君惠赐的礼物,君大概可以用来赐给其他臣下吧。”上介不拿礼物,空着手向君汇报主国国君对己的赐予,汇报时的礼仪也同宾一样。君对上介表示慰劳。上介再拜稽首以答谢君。君回再拜礼。君对士介表示慰劳时的礼仪也是这样。君命宰把使者出使所得的礼物赐给使者,使者再拜稽首而后受。又把介所得的礼物赐给介,介都行再拜稽首礼而后受。使者和介都退去。众介先送使者到他的祢庙门前,然后行揖礼告辞使者而退去。临去时,使者拜谢他们屈驾为介,随己出使。

【原文注释】

〔1〕请反命:即请郊#-666aa;去向国君报告。

〔2〕:祭名,是为除去出使途中所历不祥或凶灾。

〔3〕上宾之公币、私币皆陈:公币,君所赐;私币,卿大夫所赠。

〔4〕束帛各加其庭实皮左:案出使时陈币,束帛皆加于左皮上(参见第2节),此则加于皮左而不加于皮上,不令其相掩,是为了荣其多。

〔5〕某宫:庙名。庙亦称宫。

〔6〕贿币:即束纺。

〔7〕某子:是指主国之君使往宾馆还玉和赠送贿礼的卿大夫。

〔8〕执礼币以尽言赐礼:礼币,是主国君初礼宾之币,即郊劳之币(参见第9节)。此句谓自郊劳一直到赠行皆一一尽言之。

〔9〕:谓常赐外的加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