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夫授公饭粱。公设之于湆西。宾北面辞,坐迁之。公与宾皆复初位。宰夫膳稻于粱西。士羞庶羞,皆有大、盖,执豆如宰。先者反之,由门入,升自西阶。先者一人升,设于稻南、簋西,间容人。旁四列,西北上:[生僻字详见原文]以东臐、[生僻字详见原文]、牛炙;炙南醢,以西牛[生僻字详见原文]、醢、牛[生僻字详见原文];[生僻字详见原文]南羊炙,以东羊胾、醢、豕炙;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酱、鱼脍。众人腾羞者,尽阶,不升堂授,以盖降,出。赞者负东房,告备于公。原文解释
【原文】
宰夫授公饭粱1粱:即粟,亦即小米。。公设之于湆西。宾北面辞,坐迁之。公与宾皆复初位。宰夫膳稻
2膳稻:膳犹进。稻即今所谓大米饭。于粱西。士羞庶羞
3羞庶羞:上“羞”,谓进。庶,众。下“羞”,谓美味食物。,皆有大
4大:谓大脔(肉块),是从所进每种食物的肥美处取下来的,用之于祭。、盖,执豆如宰。先者反之,由门入
5先者反之,由门入:先者,是指进庶羞的众士除第一#-666aa;以外的先者。案进庶羞的众士首一人升堂后,专门负责在堂上摆设庶羞,自第二人以下都只升阶将豆递给首一人。但因庶羞多而进者人少,因此先进的人就要返回来再跑一趟,故曰“先者反之”。由门入,因庶羞皆烹于门外之爨,故进之者由门外入。,升自西阶。先者一人升,设于稻南、簋
6簋:谓正馔盛黍稷之簋。西,间容人。旁
7旁:在此是偏西的意思,即宾席的中央而稍偏西。四列,西北上:
以东臐、
、牛炙
8注解[8]:[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3号"]/pic/texts/cviiv-i8xwx.png[/img]以东臐、[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4号"]/pic/texts/cviiv-i8xwc.png[/img]、牛炙:[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5号"]/pic/texts/cviiv-i8xwv.png[/img]、臐、[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6号"]/pic/texts/cviiv-i8xw6.png[/img]都是加放有五味等佐料而不加放菜的羹。案《仪礼》中的羹有三种:大羹湆,不加盐菜及其他佐料;铏羹,既加佐料又加菜;[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7号"]/pic/texts/cviiv-i8xwu.png[/img]、臐、[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8号"]/pic/texts/cviiv-i8xw8.png[/img],则只加佐料而不加菜。牛炙,烤熟的牛肉。案以上是所谓旁四列的第一列,从西向东依次摆设上述四物。;炙南醢,以西牛
、醢、牛
9注解[9]:以西牛胾、醢、牛[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19号"]/pic/texts/cviiv-i8xwz.png[/img]:牛胾,切成大块的牛肉。[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20号"]/pic/texts/cviiv-i8xi0.png[/img],音zhī,是用鱼肉做成的菹。牛[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28321号"]/pic/texts/cviiv-i8xiw.png[/img],是用牛肉做成的菹。案以上是旁四列的第二列,从东向西依次摆设上述四物。下第三、第四列的排列法仿此。;
南羊炙,以东羊胾、醢、豕炙;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酱、鱼脍
10芥酱、鱼脍:芥,即今所谓芥菜。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众人腾羞者
11众人腾羞者:腾,当作“媵”。媵,送。众#-666aa;,是指除首一人之外的众进庶羞者。,尽阶,不升堂授,以盖降,出。赞者负东房,告备于公。

【翻译】
宰夫把粱饭授给公。公把粱饭设在宾席前肉羹的西边。宾来到席的南边面朝北对公为己设粱饭表示推辞,然后坐下把粱饭稍向西移了移。公和宾都回到原来的位置。宰夫进上稻饭,放在粱饭的西边。众士进上各种美味食物,每种食物上都有一块供行祭礼用的大脔,食物上都加有盖,盛食物的豆的拿法同宰进肉羹时豆的拿法一样。先进上食物的士要返回去再次取食物进上,进食物的士都是从庙门进来,从西阶升堂。进食的士中最先的一#-666aa;升堂,把所进的食物摆设在稻饭的南边、盛黍稷的簋的西边,使所进食物与东边的簋之间的距离可以容得下#-666aa;。所进的食物在宾席的中间稍偏西的地方摆成四列,以西北边为上位:在最西北的位置放,
的东边依次放臐、
、烤牛肉;烤牛肉的南边放醢,醢的西边依次放牛肉块、醢、牛
;牛
的南边放烤羊肉,烤羊肉的东边依次放羊肉块、醢、烤猪肉;烤猪肉的南边放醢,醢的西边依次放猪肉块、芥菜酱、鱼脍。众士进送食物的,都是升到西阶的最上一层,但不升到堂上,把食物授给最先升堂的士,然后拿着盖下堂,把盖送出庙去。最后,赞者背朝东房向公报告食物都已陈设完毕。
原文 | 翻译 |
宰夫授公饭粱。公设之于湆西。宾北面辞,坐迁之。公与宾皆复初位。宰夫膳稻于粱西。士羞庶羞,皆有大、盖,执豆如宰。先者反之,由门入,升自西阶。先者一人升,设于稻南、簋西,间容人。旁四列,西北上: | 宰夫把粱饭授给公。公把粱饭设在宾席前肉羹的西边。宾来到席的南边面朝北对公为己设粱饭表示推辞,然后坐下把粱饭稍向西移了移。公和宾都回到原来的位置。宰夫进上稻饭,放在粱饭的西边。众士进上各种美味食物,每种食物上都有一块供行祭礼用的大脔,食物上都加有盖,盛食物的豆的拿法同宰进肉羹时豆的拿法一样。先进上食物的士要返回去再次取食物进上,进食物的士都是从庙门进来,从西阶升堂。进食的士中最先的一#-666aa;升堂,把所进的食物摆设在稻饭的南边、盛黍稷的簋的西边,使所进食物与东边的簋之间的距离可以容得下#-666aa;。所进的食物在宾席的中间稍偏西的地方摆成四列,以西北边为上位:在最西北的位置放 |
【原文注释】
〔1〕粱:即粟,亦即小米。
〔2〕膳稻:膳犹进。稻即今所谓大米饭。
〔3〕羞庶羞:上“羞”,谓进。庶,众。下“羞”,谓美味食物。
〔4〕大:谓大脔(肉块),是从所进每种食物的肥美处取下来的,用之于祭。
〔5〕先者反之,由门入:先者,是指进庶羞的众士除第一#-666aa;以外的先者。案进庶羞的众士首一人升堂后,专门负责在堂上摆设庶羞,自第二人以下都只升阶将豆递给首一人。但因庶羞多而进者人少,因此先进的人就要返回来再跑一趟,故曰“先者反之”。由门入,因庶羞皆烹于门外之爨,故进之者由门外入。
〔6〕簋:谓正馔盛黍稷之簋。
〔7〕旁:在此是偏西的意思,即宾席的中央而稍偏西。
〔8〕:以东臐、
、牛炙:
、臐、
都是加放有五味等佐料而不加放菜的羹。案《仪礼》中的羹有三种:大羹湆,不加盐菜及其他佐料;铏羹,既加佐料又加菜;
、臐、
,则只加佐料而不加菜。牛炙,烤熟的牛肉。案以上是所谓旁四列的第一列,从西向东依次摆设上述四物。
〔9〕:以西牛胾、醢、牛:牛胾,切成大块的牛肉。
,音zhī,是用鱼肉做成的菹。牛
,是用牛肉做成的菹。案以上是旁四列的第二列,从东向西依次摆设上述四物。下第三、第四列的排列法仿此。
〔10〕芥酱、鱼脍:芥,即今所谓芥菜。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
〔11〕众人腾羞者:腾,当作“媵”。媵,送。众#-666aa;,是指除首一人之外的众进庶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