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根茎类 > 半夏

半夏

全拼: Banxia

〖别名〗

水玉,麻芋果,地巴豆。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guoxue666-com;15~30cm。块茎球形,直径0.5~1.5cm。叶2~5,幼时单叶,2~3年后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近基部内侧和复叶基部生有珠芽;叶片卵圆形至窄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cm,两侧小叶较小,先端锐尖,两面光滑全缘。花序柄与叶柄近等长或更长;佛焰苞卷#-666ff;成弧曲形管状,绿色,上部内面常为深紫红色;肉穗花序顶生;其雌花序轴与佛焰苞贴生,绿色,长6~7cm;雄花序长2~5cm;附属器长鞭状。浆果卵圆形,绿白色。花期5~7月,果期8月。南方1年出苗2~3次,故9~10月间仍可见到花果。

〖生境#-666dd;布〗

生于山地、农田、溪边或林下。#-666dd;布于我国大部#-666dd;地区。

〖采制〗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分〗

本品含琥珀酸、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丁基乙烯基醚、苯甲醛、半夏蛋白、姜辣醇、胰蛋白酶抑制剂等。

〖药理〗

具有镇吐、催吐、镇咳、祛痰、抗癌、抗生育、抗早孕、抗心律失常、抗实验性溃疡、促使外周淋巴细胞分裂等作用。有毒。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666ii;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瘚头痛,呕吐反胃,#-666ee;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生品研末,水调敷,或用酒、醋调敷。

【使用注意】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666mm;#-666hh;,孕妇慎#-666hh;。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附方〗

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240g。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治头痛:半夏(汤洗七遍)、白僵蚕各15g,全蝎一个。上同为细末,以绿豆粉调贴于太阳穴上,干即易之。(《叶氏录验方》抽风膏)

下乳方:半夏(炮)三粒。为末,酒调服,即有乳。(《鲁府#-666mm;方》)

治蝎螫毒:用半夏、白矾等分为末,以醋和,敷伤处。(《景岳全书》)

半夏插图半夏插图

下一篇: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