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原文解释
【原文】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1临:本指#guoxue666-com;处朝向低处,后引申为上对下之称。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
2容:包容,容纳。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
3执:操持决断天下大事。也;齐庄
4齐庄:庄重恭敬。中正:不偏不倚。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
5文理:条理。密察:详察细辨。密察,足以有别
6别:#-666dd;别是是非邪正。也。

【翻译】
只有天下最圣明伟大的#-666aa;,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足以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博优裕,温和柔顺,足以包容天下的#-666aa;和事;奋发图强,刚强坚毅。足以操持决断天下大事;庄重恭敬。处事中正,足以获得#-666aa;民的尊敬;条理清晰,祥辨明察,足以#-666dd;辨是非邪正。
原文 | 翻译 |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 只有天下最圣明伟大的#-666aa;,才能做到聪明智慧,足以居上位而临下民;宽博优裕,温和柔顺,足以包容天下的#-666aa;和事;奋发图强,刚强坚毅。足以操持决断天下大事;庄重恭敬。处事中正,足以获得#-666aa;民的尊敬;条理清晰,祥辨明察,足以#-666dd;辨是非邪正。 |
【原文注释】
〔1〕临:本指#guoxue666-com;处朝向低处,后引申为上对下之称。
〔2〕容:包容,容纳。
〔3〕执:操持决断天下大事。
〔4〕齐庄:庄重恭敬。中正:不偏不倚。»
〔5〕文理:条理。密察:详察细辨。
〔6〕别:#-666dd;别是是非邪正。
扩展阅读
【解读】天下至圣具备“五美”足矣
“天下至圣”是儒家思想中的最#guoxue666-com;典范。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堪称天下至圣的,也就只有寥寥几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还有就是孔子了。自从孔子以后,就没有#-666aa;敢称“至圣”了。
我们知道,尧、舜、禹是传说中的上古三代圣王。商朝的开国国君商汤,开创了商朝六百年的天下,当然是位非常了不起的#-666aa;物。孔夫子崇敬的周朝开国的三圣,一个是周文王,另外两个就是周文王的两个儿子,周武王和周公。这三位圣#-666aa;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并且开创了一直传承至今的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在孔子之后的历朝历代,虽然也不乏圣贤人物,但是都不能称为“至圣”。孟子虽说也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地位影响仅次于孔子,但也只能被称为“亚圣”;《中庸》这本书的作者子思,虽然与孔子有血缘关缘,儒家的中庸思想因为他的记述而传之后世,也只能被称为“述圣”。
由此可见,至圣之为至圣,是具有超出一般圣人的特有之处的。那么,到底他们有哪些更加优秀的地方呢?这就是“天下至圣”的“五个美德”。它们#-666dd;别是:聪明睿知、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
《中庸》中说:“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以上五种美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是“天下至圣”,才能够以他们的聪明睿智而君临天下。
“聪明睿知”是“天下至圣”首先必须拥有的品质。聪就是耳聪,明就是目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外界的一切变化有很敏锐的感知。人世间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至圣之人就能够捕捉得到。世间万事万物在至圣之人的法眼里如同日月照临,无不显现其本质性的面目,而也只有把耳聪与目明结#-666ff;起来,才能够做到无比的“睿知”,才能够达到至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足以有临”。这里说的“足以有临”,就是指那些“天下至圣”能够赐福给平民百姓,开启他们的愚昧,教化他们礼仪制度。至圣之所以为最高层次的圣人,就在于他们从不索取,只是无私的给予,这就是至圣之人能够君临天下的真正含义。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是指至圣之人心#-666ee;宽广,指精#-666nn;丰沛,温和亲切,容易让人接近。他们不会固执己见,更不会刚愎自用。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宽裕温柔”,自然可以做到“足以有容”,也就是说有很强的包容性。前面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我们经常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果想要自己的心#-666ee;宽广起来,#-666ee;襟博大起来,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包容心上多下工夫。
“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是说至圣之人强健有力,刚正不阿;“发强刚毅”和前面的“宽裕温柔”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说“宽裕温柔”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柔顺精#-666nn;的体现,那么“发强刚毅”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精#-666nn;的象征。
“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告诉我们,至圣之人会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齐庄中正”,这样我们就会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一种敬仰之意,从而培养出我们的一颗诚敬之心。只要我们的内心里面充满素净,没有那么多污拙的东西存在,我们就会生活得很坦然;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没有那么多的名利思想,没有那么多世俗追求,就会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最后是“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这里是说,至圣之人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就像写文章时一样清晰有条理,他们善于思考,善于体察事物最细密、最微妙的变化,因此也就可以达到“足以有别”的境界。一切是非黑白,在至圣之人那里,都是一目了然的。对于世间的是非善恶、人心背向、得失利弊等,他们内心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在通向往圣贤的修学路上,我们也要在这么几个方面去努力。努力做一个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的人。这五种美德虽然是至圣之人才具备的品质,但也不妨作为我们努力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