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周礼》 » 地官 司徒 » 鼓人 > 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

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 [缺字] 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原文解释

【原文】

2.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note-name:雷鼓鼓神祀1雷鼓鼓神祀:郑《注》说,雷鼓是一种八面鼓,#-666nn;祀谓祭祀天神。,以灵鼓鼓社祭note-name:灵鼓鼓社祭2灵鼓鼓社祭:郑《注》说,灵鼓是一种六面鼓,社祭谓祭祀地祇。社,谓地祇。,以路鼓鼓鬼享note-name:路鼓鼓鬼享3路鼓鼓鬼享:郑《注》说,路鼓是一种四面鼓,鬼享谓祭祀宗庙。,以鼖鼓note-name:鼖鼓4鼖鼓:鼖(fén)鼓,鼖,一种两面鼓,长八尺,直径四尺,用于#-666kk;事。郑《注》曰:“大鼓谓之鼖,鼖鼓长八尺。”贾《疏》说,鼖鼓是两面鼓。鼓军事,以鼛鼓note-name:鼛鼓5鼛鼓:鼛(ɡāo)鼓,鼛,郑《注》说,是一种长一丈二尺的大鼓,有事情时用来召集#-666aa;。按,鼛鼓《韗人》作皋鼓。鼓役事,以晋鼓note-name:晋鼓6晋鼓:郑《注》说,是一种长六尺六寸的两面鼓。鼓金奏。以金 [缺字] 和鼓note-name:以金[缺字]和鼓7以金[缺字]和鼓:以金 [缺字] (chún)和鼓, [缺字] ,即 [缺字] 于,一种铜制#-666kk;乐器,形如圆筒,上圆下虚,上大下小,顶上多有虎形钮,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常与鼓相配#-666ff;。郑《注》曰:“ [缺字] , [缺字] 于也。圜如碓头(即春杵),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马承源说,从出土情况看, [缺字] 于“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可用于军阵,亦可用于祭祀集会。以金镯节鼓note-name:以金镯节鼓8以金镯节鼓:以金镯(zhuó)节鼓,镯,#-666kk;中乐器。形似小钟,柄中空。军中鸣之以为鼓节。郑《注》以为即钲(zhēnɡ),曰:“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钱玄说:“《周礼》无‘钲’字,即用‘镯’字。”(《三礼通论》262页)以金铙止鼓note-name:以金铙止鼓9以金铙止鼓:以金铙(náo)止鼓,铙,#-666kk;中铜制乐器,形如铃铛,但无舌,有柄,以物击之而鸣。郑《注》曰:“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按,止击鼓,即为退军。贾《疏》曰:“进军之时击鼓,退军之时鸣铙。”马承源说,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可用于军中、祭祀和宴乐。以金铎通鼓note-name:以金铎通鼓10以金铎通鼓:铎,大铃,铜制乐器,有舌,摇动使其发声。金属舌者称金铎,用于#-666kk;事田猎。木舌者则称木铎,用于警戒。郑《注》曰:“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钱玄说:“在军击鼓,必先振铎,而后诸鼓齐鸣,故日通鼓。”(《三礼通论》266页)马承源说,铎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军旅和田猎。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666aa;敲鼓击金而#-666dd;辨鼓、金的声音和用途。祭祀天#-666nn;时要敲击雷鼓,祭祀地#-666nn;时要敲击灵鼓,祭祀宗庙祖宗时要敲击路鼓,在#-666kk;事行动中要敲击鼖鼓,兴起劳作役事时要敲击鼛鼓,敲击钟、镈等乐器以后要敲击晋鼓。用金 [缺字] 调和演奏音乐时的鼓声,用金镯节制进#-666kk;时的鼓声,用金铙停止进#-666kk;时的鼓声并指挥撤军,用金铎传达命令然后众#-666aa;敲击军鼓一齐响应。

原文翻译

2.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 [缺字] 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

#-666aa;敲鼓击金而#-666dd;辨鼓、金的声音和用途。祭祀天#-666nn;时要敲击雷鼓,祭祀地#-666nn;时要敲击灵鼓,祭祀宗庙祖宗时要敲击路鼓,在#-666kk;事行动中要敲击鼖鼓,兴起劳作役事时要敲击鼛鼓,敲击钟、镈等乐器以后要敲击晋鼓。用金 [缺字] 调和演奏音乐时的鼓声,用金镯节制进#-666kk;时的鼓声,用金铙停止进#-666kk;时的鼓声并指挥撤军,用金铎传达命令然后众#-666aa;敲击军鼓一齐响应。

【原文注释】

〔1〕雷鼓鼓神祀:郑《注》说,雷鼓是一种八面鼓,#-666nn;祀谓祭祀天神。

〔2〕灵鼓鼓社祭:郑《注》说,灵鼓是一种六面鼓,社祭谓祭祀地祇。社,谓地祇。

〔3〕路鼓鼓鬼享:郑《注》说,路鼓是一种四面鼓,鬼享谓祭祀宗庙。

〔4〕鼖鼓:鼖(fén)鼓,鼖,一种两面鼓,长八尺,直径四尺,用于#-666kk;事。郑《注》曰:“大鼓谓之鼖,鼖鼓长八尺。”贾《疏》说,鼖鼓是两面鼓。»

〔5〕鼛鼓:鼛(ɡāo)鼓,鼛,郑《注》说,是一种长一丈二尺的大鼓,有事情时用来召集#-666aa;。按,鼛鼓《韗人》作皋鼓。

〔6〕晋鼓:郑《注》说,是一种长六尺六寸的两面鼓。

〔7〕以金[缺字]和鼓:以金 [缺字] (chún)和鼓, [缺字] ,即 [缺字] 于,一种铜制#-666kk;乐器,形如圆筒,上圆下虚,上大下小,顶上多有虎形钮,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常与鼓相配#-666ff;。郑《注》曰:“ [缺字] , [缺字] 于也。圜如碓头(即春杵),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马承源说,从出土情况看, [缺字] 于“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可用于军阵,亦可用于祭祀集会。

〔8〕以金镯节鼓:以金镯(zhuó)节鼓,镯,#-666kk;中乐器。形似小钟,柄中空。军中鸣之以为鼓节。郑《注》以为即钲(zhēnɡ),曰:“镯,钲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钱玄说:“《周礼》无‘钲’字,即用‘镯’字。”(《三礼通论》262页)

〔9〕以金铙止鼓:以金铙(náo)止鼓,铙,#-666kk;中铜制乐器,形如铃铛,但无舌,有柄,以物击之而鸣。郑《注》曰:“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按,止击鼓,即为退军。贾《疏》曰:“进军之时击鼓,退军之时鸣铙。”马承源说,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可用于军中、祭祀和宴乐。

〔10〕以金铎通鼓:铎,大铃,铜制乐器,有舌,摇动使其发声。金属舌者称金铎,用于#-666kk;事田猎。木舌者则称木铎,用于警戒。郑《注》曰:“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钱玄说:“在军击鼓,必先振铎,而后诸鼓齐鸣,故日通鼓。”(《三礼通论》266页)马承源说,铎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军旅和田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