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周礼》 » 秋官 司寇 » 大行人 >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原文解释

【原文】

8.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note-name:存1存:问候、省视。《说文·子部》:“恤问也。”;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note-name:属象胥2属象胥:属,聚集,会#-666ff;。郑《注》曰:“属,犹聚也。”象胥,翻译官。,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note-name:瞽、史3瞽、史:瞽,指太师、小师等乐官;史,指大史、小史。郑《注》曰:“瞽,乐师也。史,大史、小史也。”,谕书名note-name:书名4书名:书、名,皆为文字的别称。郑《注》曰:“书文字也,古曰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note-name:达瑞节5达瑞节:瑞节即玉节,朝聘时用作信物、凭证的玉制符节。此谓颁各种瑞节的样式予诸侯国。,同度量,成牢礼note-name:成牢礼6成牢礼:郑《注》曰:“成,平也。平其僭逾者也。”牢礼,以牛、羊、豕三牲宴饮宾客之礼。据贾《疏》,侯伯子男卿大夫士,牢礼皆有常例,随尊卑而定,不得僭越。,同数器note-name:数器7数器:衡量轻重的度、量、衡等器具。此专指秤等衡器。郑《注》曰:“铨衡也。”修法则note-name:修法则8修法则:法则,谓《天官·大宰》的八法、八则。郑《注》曰:“法,八法也。则,八则也。”;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note-name:殷国9殷国:天子十二年一巡守,途中因故不能继续巡守,就在所至诸侯国召集众多诸侯前来行朝会之礼,谓之殷国。孙诒让曰:“谓王出在侯国而行殷见之礼也。……即于所至之国征诸侯而行朝会之礼,皆谓之殷国。”殷,众也。参见《夏官·职方氏》注。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从巡守的次年开始,第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七年聚集各诸侯国的翻译官,晓谕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格式;第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太史、小史等史官,晓谕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第十一年颁发瑞节的规定样式,统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衡器,修治法则;第十二年王亲自巡守天下,或在所至的某诸侯国接见众多来朝的诸侯。

原文翻译

8.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

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从巡守的次年开始,第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所有的诸侯一次;第七年聚集各诸侯国的翻译官,晓谕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格式;第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太史、小史等史官,晓谕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第十一年颁发瑞节的规定样式,统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衡器,修治法则;第十二年王亲自巡守天下,或在所至的某诸侯国接见众多来朝的诸侯。

【原文注释】

〔1〕:问候、省视。《说文·子部》:“恤问也。”

〔2〕属象胥:属,聚集,会#-666ff;。郑《注》曰:“属,犹聚也。”象胥,翻译官。

〔3〕瞽、史:瞽,指太师、小师等乐官;史,指大史、小史。郑《注》曰:“瞽,乐师也。史,大史、小史也。”

〔4〕书名:书、名,皆为文字的别称。郑《注》曰:“书文字也,古曰名。”

〔5〕达瑞节:瑞节即玉节,朝聘时用作信物、凭证的玉制符节。此谓颁各种瑞节的样式予诸侯国。

〔6〕成牢礼:郑《注》曰:“成,平也。平其僭逾者也。”牢礼,以牛、羊、豕三牲宴饮宾客之礼。据贾《疏》,侯伯子男卿大夫士,牢礼皆有常例,随尊卑而定,不得僭越。

〔7〕数器:衡量轻重的度、量、衡等器具。此专指秤等衡器。郑《注》曰:“铨衡也。”

〔8〕修法则:法则,谓《天官·大宰》的八法、八则。郑《注》曰:“法,八法也。则,八则也。”

〔9〕殷国:天子十二年一巡守,途中因故不能继续巡守,就在所至诸侯国召集众多诸侯前来行朝会之礼,谓之殷国。孙诒让曰:“谓王出在侯国而行殷见之礼也。……即于所至之国征诸侯而行朝会之礼,皆谓之殷国。”殷,众也。参见《夏官·职方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