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原文解释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2〕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3〕焉。无为为之〔4〕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666aa;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5〕之谓大,行不崖异〔6〕之谓宽,有万不同〔7〕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8〕。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9〕乎其事心之大也,沛〔10〕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11〕。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666dd;〔12〕,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民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14〕不鸣。万物孰能定之〔15〕!”。
【注释】
〔1〕夫子:指庄子。
〔2〕洋洋:盛大的样子。
〔3〕刳心:刳,剖开挖心。剔去其知觉之心、排除杂念。
〔4〕无为为之:以“无为”态度“为之”。
〔5〕不同同之:使不同的事物回归于同一的本性。
〔6〕崖异:伟岸,奇异。指与众不同。
〔7〕有万不同:内心包含万种差异。
〔8〕完:完美无缺。
〔9〕韬:容藏。
〔10〕沛:水流湍急的样子。
〔11〕不丑穷:不以困乏为耻辱。
〔12〕私#-666dd;:个#-666aa;#-666dd;内的。
〔13〕漻(liú):清澈的样子。
〔14〕考:敲打。
〔15〕万物孰能定之:万物的感应谁能够确定。
【翻译】
先生说:“覆盖和托载万物的。”道,是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能不弃除成心、排除杂念。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叫做自然;无所作为地表达叫做德;给#-666aa;带来慈爱,给万物带来利益叫做仁;使不同的事物归于同一的本性叫做大;行为与众不同叫做宽容;内心包含了万种差异叫做丰富,所以,执守自然的禀赋叫做纲纪;以道德去实践就是立身社会建#-666ii;立业;遵循于道就是完备;不因外物而挫伤志向是完美无缺。君子若是理解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包含建#-666ii;立业的远大心志,像湍急的流水一样汇集一处成为万物的归向。像这样,就会隐藏金子于深山,沉溺珠宝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不趋求贵富,不以长寿为乐,不以短寿为悲,不以通达为荣耀,不以困乏为耻辱,不谋取天下的利益作为个#-666aa;的私利,不以称王于天下作为显赫的资本。显耀就是向外彰明,但世上万物终会归于一体,生与死同一,并无差别。先生说:“道,居住如深渊,清澈而又清流。钟磬之类的乐器,不#-666ff;于道,就无法发出声响。所以钟磬不敲击,它便不会作响,万物的感应,谁能够准确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