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愿闻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原文解释
”谆芒〔1〕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2〕于东海之滨。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3〕焉而不满,酌〔4〕焉而不竭,吾将游焉!”
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5〕乎?愿闻圣治。”谆芒曰:“圣治乎?官〔6〕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8〕而天下化。手挠〔9〕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愿闻德#-666aa;〔10〕。”曰:“德#-666aa;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666cc;利之〔11〕之为悦,#-666cc;给之〔12〕之为安;怊乎〔13〕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666aa;之容〔14〕。”“愿闻#-666nn;人。”曰:“上〔15〕#-666nn;乘光,与形灭亡,此谓照旷〔16〕。致命尽情,天地乐〔17〕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18〕”。
【注释】
〔1〕谆芒:虚拟的寓言人物,并寓含谆和、迷茫的意思。东之向东去到。大壑(huò):深深的沟谷,这里指大海。
〔2〕苑风:小风,这里拟人化而成为一人名。
〔3〕注:注入,流入。
〔4〕酌:舀取。
〔5〕横目之民:亦即人民。人的双目横生于面部,故“横目”成为“人”的代称。
〔6〕官:用如动词,指设置官吏。施:施布政令。
〔7〕行其所为:做自己应做之事。
〔8〕自为:自动地去做,自己管束自己。
〔9〕挠:动;“手挠”即用手指挥。顾指:用眼示意。
〔10〕德人:德行充实的人,这里指体察于道,顺应外物而居安自得的人。
〔11〕#-666cc;利之:共同以之为利,是说恩泽施及广众,人人都共有好处。谓:通作“为”,“之谓”即“之为”。
〔12〕共给之:共同资给财货。
〔13〕怊乎:怅然有所失的样子。
〔14〕容:容迹、举止。
〔15〕上:至#guoxue666-com;无上。乘光:驾驭光亮。
〔16〕旷:广远。“照旷”犹如普照万物。
〔17〕天地乐:与天地同乐。
〔18〕混冥:混同玄#-666ff;没有差别。
【翻译】
谆芒向东到大海去,正巧在东海之滨遇到苑风。苑风问道:“你打算去哪儿呢?”谆芒说:“打算去大海。”苑风又问:“去做什么呢?”谆芒说:“大海作为一种物象,江河注入它不会满溢,不停地舀取它不会枯竭;因而我将到大海游乐。”
苑风说:“那么,先生无意关心庶民百姓吗?希望能听到圣#-666aa;之治。”谆芒说:“圣#-666aa;之治吗?设置官吏施布政令但处处#-666ff;宜得体;举贤任才而不遗忘一个能#-666aa;,让每个人都能看清事情的真情实况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行为和谈吐人人都能自觉自动而自然顺化,挥挥手示示意,四方的百姓没有谁不汇聚而来,这就叫圣人之治。”
苑风说:“希望再能听到关于顺应外物凝#-666nn;自得的人。”谆芒说:“顺应外物凝#-666nn;自得的人,居处时没有思索,行动时没有谋虑,心里不留存是非美丑。四海之内人人#-666cc;得其利就是喜悦,人人#-666cc;享财货便是安定;那悲伤的样子像婴儿失去了母亲,那怅然若失的样子又像行路时迷失了方向。财货使用有余却不知道自哪里来,饮食取用充足却不知道从哪儿出。这就是顺应外物凝#-666nn;自得的人的仪态举止。”苑风说:“希望再能听到什么是神人。”谆芒说:“精神超脱物外的神人驾驭着光亮,跟所有事物的形迹一道消失,这就叫普照万物。穷尽天命和变化的真情,与天地同乐因而万事都自然消亡,万物也就自然回复真情,这就叫混同玄#-666ff;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