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庄子》 » 外篇 » 田子方 >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原文解释

庄子见鲁哀公〔1〕,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2〕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3〕鲁国而儒#-666hh;,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寇圜冠者知天时,履〔4〕句屦者知地形,缓〔5〕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666hh;〔6〕也;为其#-666hh;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666ll;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666aa;耳,可谓多乎?”

百里奚〔7〕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8〕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9〕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666aa;

宋元君〔10〕将画图,众史〔11〕皆至,受揖而立,舐笔〔12〕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13〕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14〕。公使#-666aa;视之,则解衣槃礴臝〔15〕。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注释】

〔1〕鲁哀公为春秋末期人,庄子为战国中期人,二人相距一百多年,不可能相见。此为寓言,非实录。

〔2〕先生方:指庄子道家方术。

〔3〕举:全。

〔4〕履:作动词,穿。句:音矩,方形。屦:葛、麻制成之单底鞋。泛指鞋子。地形,地理。

〔5〕缓:用五彩丝编成的带子,用以系诀,佩玦:环状带有缺口的玉饰品,玦与“决”同音,寓有能决断之义。

〔6〕为其服:穿戴同样服饰。

〔7〕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俘,作为陪嫁之臣送往秦国。后又出走楚国,为楚所执。后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称五羖大夫,为秦穆公所重用,与蹇叔、由余等贤臣协助秦穆公建立霸业。不入心:不放在心上。

〔8〕饭牛:养牛。与之政:委以国政。

〔9〕有虞氏:虞舜。舜一心只想尽孝,不把生死放在心上,虽然他的父亲和弟弟想方设法谋害他,想把他烧死在屋顶,压死在井底,他都不忌恨。

〔10〕宋元君:即宋元公,名佐,春秋末期末君。画图:画国中山川大地之图画。

〔11〕史:指画师。受揖而立:受君命拜揖而立。

〔12〕舐(shì)笔:用唾润笔。舐,以舌舔物。在外者半:指画师甚多,屋里已满,外面还有一半。

〔13〕儃儃(tǎn):舒缓闲适的样子。趋:小步疾行。

〔14〕之舍:向馆舍走去。

〔15〕解衣:脱掉上衣,槃礴:盘腿而坐。臝:裸,赤着上身。

【翻译】

庄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鲁国多儒学之上,很少有从事先生之道术的。”庄子说:“鲁国儒学之士很少。”哀公说:“全鲁国的#-666aa;都穿儒者#-666hh;装,怎么说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儒者中戴圆帽的通晓天时,穿方形鞋子的懂得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穿系玉块的,事至而能决断。君子怀有其道术的,未必穿戴那样的#-666hh;饰;穿戴那样#-666hh;饰的,未必真有道术。公一定以为不是这样,何不号令于国中说:‘不懂此种道术而穿戴此种服饰的,要处以死罪!’”于是哀公发布这样命令,五天以后鲁国没有敢穿儒服的#-666aa;。唯#-666ll;有一位男子,身穿儒服立在哀公门外。哀公即刻召见他以国事相问,干转万变发问也不能难住他。庄子说:“以鲁国之大只有一个儒者,可以说多吗?”

百里奚不把官爵俸禄放在心上,所以养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记了他出身低贱,而委之以国事。虞舜不把生死放在心上,所以能感动他#-666aa;

宋元君要画画,众位画师都来了,受君命拜揖而立,润笔调墨准备着,门外面还有一大半。有一位后到的画师,舒缓闲适不慌不忙地走着,受命拜揖后也不在那站着,而往馆舍走去。元公派人去看,见他脱掉上衣赤着上身盘腿而坐。元公说:“可以了,这位就是真正画师。”